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万婴之母”林巧稚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小作家 热度: 15700
宗禾

  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东南部的复兴路上,有一座占地五千多平方米的纪念园“毓园”,以纪念一位“伟大的母亲”——林巧稚。林巧稚(1901—1983),著名医学家,新中国第一位中国科学院女学部委员,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她一生未曾婚育,却有最赤诚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伟大的母亲。她在产房里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春秋,亲手迎接五万多个孩子来到人间,人们称她为“万婴之母”。她筹建了北京妇产医院,为我国妇产科学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接班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昏迷中的她留下最后的声音:“产钳!产钳!”2009 年,林巧稚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 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2022年12月23日,是我国近代妇产科学奠基人林巧稚121周年诞辰的纪念日。让我们缅怀这位伟大的女医者,致敬医者仁心。

  少女立志愿为良医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在厦门鼓浪屿晃岩路47号的一个教师家庭,她6岁时接受启蒙教育,12岁就读于海滨女子师范学校,时称“上女学”,鼓浪屿许多大家闺秀均毕业于此。林巧稚从小学到中学,敏而好学,学习和品格都表现突出,1919年,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时年18岁。

  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上海招生,林巧稚与女友一同赴上海应试。可是正当考试就要结束时,女友突然晕倒在考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林巧稚没有多想,不顾自己还未答完的试卷,毅然前去照看女友。这一舍己助人的行动被考官看在眼里:这不正是一个医生应该具有的品德吗?林巧稚的行为深深打动了考官,加之她英语娴熟而准确,虽然没有答完试卷,她还是被北京协和医学院破格录取,从此走进了医学殿堂。

  1929年,林巧稚经过8年苦读,不仅获得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学士学位,还获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时,林巧稚被聘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成为协和医学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从此开始了她一生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

  1933年,她赴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1939年,又赴美国芝加哥医学院进修。回国后的林巧稚担任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并兼任北大医学院教授。

  从那之后,她在产房里度过了六十多个春秋,亲手迎接了五万多个小生命来到人间。傅作义的小儿子、冰心的三个孩子、梁思成的两个子女、院士袁隆平等都是由林巧稚接生的。

  医者仁心爱无止息

  林巧稚从小就确立了一个理想:怀着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1941年,侵华日军强行关闭北京协和医院,她便在北京东堂子胡同10号租了几间房子开办私人诊所,挂牌行医继续医治病患,经常为穷人免费施诊。

  从1942年4月小诊所开业到1948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恢复,6年的时间,在那个小诊所里,填写了8887份病历。她教育妇产科的所有人:“救活一个孕妇、产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动荡年代,林巧稚坚守本心,医治了一个又一个患者,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为一户户饱受苦难的家庭带去了希望。

  朱德夫人康克清在一篇回忆林巧稚的文章中写道:“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她是看病,不是看人。”百姓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情,就把林巧稚接生或资助过的婴儿取名“念林”“爱林”“纪林”,以示对林巧稚的永久纪念。

  一张1930年的出生证,曾经在很多人的朋友圈刷屏。出生证上写着“袁小孩”,上面还有他出生时的脚印照,医生一栏写着“Lin Qiaozhi”,即林巧稚大夫的拼音名。当年的“袁小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袁隆平院士,就是由林巧稚接生的。

  《袁隆平口述自传》里这样记录:“我家虽然祖籍是在江西,我自己却是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因为生在北平,便取名‘隆平……根据协和医院的记载荣幸得知,我是由林巧稚大夫参与接生的……她1929年6月毕业于协和医学院,7月成为协和医院妇产科的第一位女大夫。我很感谢林大夫,感谢协和医院。”

  这是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出生的无数婴孩之一。当他们降临到这个世界时,还不是后来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也不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中坚力量,只是一个又一个小孩,得到了林巧稚和协和妇产科其他医生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妇科先驱奉献毕生

  林巧稚热爱祖国,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联系在一起。她深刻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她和许多爱国的科学家一起毅然留在祖国为人民服务。她为新中国妇科医学事业的发展投入了所有的精力与热情,攻克新生兒溶血症,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组织大规模子宫颈癌的普查和防治,率先开展了大规模的妇女宫颈涂片检查,使子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主编了多本妇儿科学术著作及科普读物,在缠绵病榻的最后三年里,她仍坚持参与《妇科肿瘤》的编写,该书浓缩了林巧稚毕生对妇科肿瘤的探索和研究,记载了她为医学事业所尽的最后一份力。

  1961年,林巧稚回鼓浪屿小住了半个月,这是她自年少离开后唯一一次回故乡看望乡亲。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2岁。冰心老人在《悼念林巧稚大夫》一文中写道:“她是一团火焰、一块磁石。她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极其丰满充实地度过的。”1983年,有关部门为表彰和纪念林巧稚对新中国妇产科医学作出的杰出贡献,在她的家乡鼓浪屿修建了一座“毓园”,“毓”取培育养育之意,故纪念园取名“毓园”,供人瞻仰凭吊。

  林巧稚的墓志铭上镌刻着:“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这正是她一生所求,也是她的生命写照。邓颖超亲手在她的塑像旁种下南洋杉,以纪念这位中国卓越的妇产科医生,伟大的母亲——林巧稚。

  (综合自《人民政协报》2022年8月、《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0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