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有东坡海棠的春天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小作家 热度: 15714
1

  想去看东坡海棠的心愿由来已久,怎奈海棠花期短,一蹉跎,花已谢。幸好,东坡海棠随它的主人,包容豁达,并不在意谁来谁不来。又是一年海棠花开,再不敢怠慢,约了友人一同前往海棠园。

  前去的乡道两旁载满了海棠,万花齐放,春天浩浩荡荡来了。宜兴人用千株海棠向海棠园中的一株海棠致敬,如今的海棠园建设成一个开放式的市民公园。

  有歌舞声从里院传来,跨过“天远”拱门,我透过人群一眼看到了远处的海棠,古老又年轻,沧桑又活力,一树花开,人间失色。

  它把最明艳的生命付之于春天,付之于人们,付之于东坡先生。

  2

  把时光拨回到公元1085年的春天。

  暮春时节,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宋朝,太湖西岸,宜兴永定里一条弯弯曲曲的田埂路上,气度不凡的苏轼就这么扛着一株海棠树走在前面。

  此前,年轻的苏轼与弟弟苏澈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同登进士,一时名动京师。在琼林宴上,苏轼与同桌的进士蒋之奇、单锡一见如故,越聊越投机。蒋和单是同乡,都来自江南小城宜兴。

  此后,苏轼应邀数次来宜兴游历小住。“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宜兴风景秀丽,耕读传家,崇学尚礼,民风纯良,是读书人修身持家的好地方。小城不仅有紫笋贡茶、太湖石等风物,而且好吃的特产众多。

  “乌台诗案”后,苏轼贬谪黄州,仕途滑向低谷。失意中的苏轼路过宜兴会见老朋友。蒋之奇引荐了邵民瞻,邵民瞻陪同苏轼游山玩水,谈诗论文。

  春天,邵民瞻设家宴招待苏轼。在邵家大院,苏轼在一片树木开阔处稍稍停留,总觉得缺点什么。

  宜兴人栽树,讲究“前榉后朴”,屋前种榉树,屋后种朴树,意思是前面高中举人,后面有仆人跟随。儒家入世的文化基因体现在家居的营造上,深刻影响着当地的百姓生活。

  东坡想起了家乡眉山的春天,海棠一树花开,树下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做个闲人,呼朋唤友,在花下饮酒抚琴,一时间不禁神色动容。

  “送你一株西府海棠,何如?”

  邵民瞻一时没反应过来,啥海棠,宜兴人从没听说过啊。

  第二年的春天,苏轼真的扛着海棠树送到邵府。

  这株海棠按着主人的意愿,从此深深扎根于宜兴土壤。见树即见人,西府海棠不再是它的名字,人们把它取名为东坡海棠。

  3

  自古名花必赏于名人。那么,东坡于宜兴植树,为什么會选择海棠呢?

  苏轼的家乡在四川。四川植被众多,有名的树种不在少数,红豆、银杏、金丝楠木、乌木等。苏东坡的家乡眉山盛产橘子。东坡在《入荆溪题》中说到,“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为什么不是橘子呢?

  同样是江南的杭州离宜兴很近,苏东坡曾在这里任地方官一把手,在任期间开发建造了苏堤,解决了西湖淤泥堵塞困扰,而且把苏堤建设成为杭州十大景点之榜首。

  苏堤上,遍栽桃树和柳树,桃树和柳树都是江南常见的树种。苏东坡凭着高超的审美能力,就地取材,桃红柳绿,天人合一,把苏堤变成最具代表性的西湖意象。同是江南,为什么不送一株桃树柳树到宜兴的邵府呢?

  东坡在黄州寓居定惠院时,发现山坡上有海棠一株,满心喜爱,“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诗人深情赞美海棠的清姿丽影,明丽芳华。“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然漫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意将海棠洒落在山谷。”

  海棠亦是蜀中名品,有色无香,被誉为“花中神仙”。东坡爱海棠,或许,东坡爱的并不是具体的海棠,爱的是春风。在春天一树花开,璀璨明艳,这是东坡对春天、对人生在内心的投影吧。

  在宜兴,有他熟悉的风景,宜兴的山水和家乡一样美丽;有他熟悉的朋友,和家人一样亲切。在他心里,早已经把宜兴视为家乡。多年之后,年事已高的坡翁流放惠州,生死难卜。在宜兴买的田产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把三十余口家人安置在宜兴,仅带着小儿子苏过和侍妾朝云上路。这份信任,是宜兴人给予他的,也是他给予宜兴人千古流芳的荣耀和美谈。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那是晚年坡翁对海棠的吟唱。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花的美丽姿容。在历经坎坷的一生后,他在诗中依然着迷于世间众美。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一个伟大而浪漫的东坡跃然而出。

  一颗高悬的明星生在北宋的政治新旧党争中,他的才华光芒万丈,是他的幸运,又是他的不幸。幸好,他有朋友,有生活。种在宜兴的海棠从此成为他的挂念,多次托人托信来问“海棠无恙乎”。

  邵民瞻感怀东坡先生的挂念,索性请人写了“海棠无恙”牌匾挂在中堂。

  花开花谢,东坡弥留之际说的最后一句是“着力即差”。意思是如果刻意了,就落入差等了。“东坡海棠”是东坡留给宜兴不着力的作品,是诗人关于春天的想象。

  东坡海棠已有九百余年,历经风霜雪剑、天灾人祸、虫害病害,但总能枯木逢春,恰如东坡先生对贬谪的岁月投以回眸,气象阔达,毫无怨怼,人生的境界不断升华。

  海棠摇了摇枝叶,似乎又在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海棠无香,恰似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大起大落。海棠树上凝结着东坡精神,成就了东坡海棠的绝世芳华。看上去,是人们爱花赏花;实际上,却是人们在领悟东坡,在仰望东坡,在学习东坡。人们在海棠上总结东坡精神。

  如果没有东坡海棠,宜兴的春天仍会繁花似锦,但这样的春天江南随处可见。春风里没有“一蓑风雨任生平”的勇敢,没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这样的春天,会寡淡无味许多吧。

  幸好,宜兴有东坡海棠。

  汤蕴瑾: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最远的旅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