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海的哀愁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小作家 热度: 12136
故乡近海。

  海边连绵不绝的滩涂里,出产一种美味——蛤蜊。儿时回乡,祖母从灶头端出一碗炖得嫩嫩的蛤蜊蛋羹。蛤蜊半张着壳,散发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鲜味。我急吼吼地挖一大勺送到嘴里,被烫得直吐舌头,但那鲜美的滋味至今难忘。

  祖母还喜欢用蛤蜊下面条。面条手擀,筋道爽滑,在锅里翻腾着。蛤蜊养在搪瓷盆子里,待吐尽泥沙,细细地剜出肉来,投入锅里。鲜味丝丝缕缕地浸润着面条,这时候,再下一把刚割的韭菜。不过一会儿,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蛤蜊汤面,就热气腾腾地出锅了。

  故乡的人爱吃蛤蜊,房前屋后堆着装满蛤蜊壳的袋子,就连菜园里那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也是用蛤蜊壳铺成的。

  祖母有一片小菜园。垄上种着青菜,地上爬着南瓜藤,张牙舞爪地霸占了菠菜的地盘。架子上,扁豆已经开了花,丝瓜长势喜人。我拉着表姑家的女儿到园子里捉蚂蚱,它们总一个摞着一个,绿油油的,也有土色的,但极少。玩得渴了饿了,偷偷摘根黄瓜,塞到嘴里就啃,黄瓜脆生生的,咬起来咯吱咯吱响。

  墙根下,总有一捧扎好的豆秸,祖母說,可以用来做引火草烧灶。我们喜欢在豆秸里找遗漏的黄豆,掰开枯了的豆荚,剥出黄豆,丢在玻璃瓶里,叮叮当当地摇着,献宝似的向祖母邀功请赏。这时,总有两粒糖塞进我们嘴里,“别被你妈看见了。”怕我们吃多蛀牙,表姑总把糖收在柜子里。所以,我们就以豆换糖,乐此不疲。

  有了我们两个调皮鬼,家中的一切活物都遭了殃。邻家的大狗见了我们就绕道走,母鸡们习惯了我们的吵闹,索性装作看不见,鸭子们干脆下到水塘里,避得个清静。我们却从来不敢靠近猪圈,猪哼哼唧唧地拱着饲料,动不动就用鼻子顶我们,还喜欢“越狱”。不过抓猪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家中的男人们都出动了,拽尾巴、扯耳朵,费好大力气,才能把它拗回去。一头猪一年下十几只小猪崽,拖到集市上卖了换钱,可以贴补家用。

  祖母还养了一群羊,洁白若棉絮,温驯可人,“咩咩”地叫唤着,跑动起来,好像一团云。我最喜欢的那只羊,我给它取名星星。心里有了这颗星,就有了柔软的故乡。

  离乡时,表姐将她的海螺装进我的小背包,小小的我,看着老屋慢慢远去,看着朝我招手的人渐渐淡去,我第一次知道了离别的滋味。

  天气很好,有大朵的云,里面会不会藏着我的“星星”?我吹响了海螺,在一阵呜咽声中,我听到了淡淡的哀愁。

  葛钰涵: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大唐文学社社员

  指导老师:张苓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