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休将白发唱黄鸡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小作家 热度: 10895
不知不觉,我的大朋友陆建华先生已年登八旬。曾为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和汪曾祺研究会会长的陆建华,退休前长期在文化宣传部门工作,虽百务缠身仍钟情文学,笔耕不辍;退休后的他更是笔下生风,捷报频传,不时予人以惊喜。数十年来,勤勉踏实的陆建华,左手写评论右手搞创作,先后著有《文坛絮语》《花儿为什么不那么红》《陆建华文学评论自选集》等作品多部,发表文学评论及散文杂文若干;由他撰写的《汪曾祺传》《汪曾祺的春夏秋冬》《私信中的汪曾祺》《汪曾祺与<沙家浜>》等长篇传记和主编的四卷本《汪曾祺文集》,卓具影响。最新出版的《陆建华八十回眸》一书,诚为对他此生写作的概括总结,亦是对他人生经历的一次实事求是的回顾。全书45万字,分上篇“研究汪曾祺四十载”和下篇“散文写作六十年”两部分,呈现了陆建华作为文学多面手、文坛跨界达人的本色。

  有“最后一个士大夫”之誉的当代文章圣手汪曾祺,是中国文坛的奇迹。汪曾祺的作品意味悠长,文思神远,天真隽永,自在风流,彰显小葱拌豆腐式的人格,下笔如有神的才华。本书上篇部分,收录了身为重量级汪曾祺研究专家的陆建华撰写的一系列扎实文章:《“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汪曾祺写给我三十八封信的缘由及思考》《汪曾祺致陆建华三十八封信解读》《有关汪曾祺的三本传记的<后记>》《常将乡情化为诗——歌词<我的家乡在高邮>是这样写出来的》《一生都行走在回家的路上》《三写汪曾祺回乡为哪般?》《汪曾祺与<沙家浜>的前前后后》《关于汪曾祺戏剧创作的考察与辨析》《动人的风俗画——漫评汪曾祺的三篇小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汪曾祺的书为何畅销》《论汪曾祺“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兼谈<受戒>的价值和意义》《别梦依稀——汪曾祺写给高邮亲属的三封家书解读》《汪曾祺先生的为人与为文》《读汪随笔十题》《谨防捧杀汪曾祺》……这些文章从汪曾祺生平切入,以他的创作生涯为线索,将汪曾祺的身世与经历、道德文章与性情人格都一一道来。陆建华采取客观的视角,明快的笔法,在评述结合中传神复原了汪曾祺的多才多艺与洒脱放达,展现了汪曾祺平淡奇崛的人生和平淡奇崛的文章。尤其作者对汪氏作品的风格特色条分缕析,细细道来,社会分析和审美批评并举,既具严谨的学理性,又随意舒展,见性见情。对于现当代文学研究尤其是汪曾祺研究来说,这些文字都是难得的资料。

  下篇分故乡记忆、漫漫征途、尘世写真、感悟生活、文坛絮语五辑,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散文。散文大家艾煊曾在为作者散文集《不老的歌》所写序言《俯拾身边事? 抒发心中情》中,称陆建华“是一位官场拾遗,马路上,会场上,随处都可拾到故事,拾到情绪情感”,的确,陆建华眼尖心细,捡到篮里都是菜,凡有所见所悟,皆可发为妙文。他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文字,回忆童年生活,追怀沧桑往事,叙写良师益友,描绘异域风光,文风一派平实亲切。亲情、友情、乡情的多元交织与立体交叉,使其文本发散出动人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人情味。陆建华擅长将笔触聚焦于寻常百姓,选择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来展现小人物的性情之美和心灵之美。《卧虎藏龙》写活了县文化馆馆员老李的豁达睿智:文化馆搞主题展览时,怕领导在审查中说外行话不好应付,老李就有意在作品上留几处明显破绽,比如画人物时一眼大一眼小,或一耳高一耳低,经领导指出后,老李马上作恍然大悟状,立即改正,于是展览顺利通过,领导与被领导者皆大欢喜。《好人大老王》写县体委干部大老王业余学说评书,练熟了一段《江姐上船》,在县里演出时未能适可而止,结果被急于想看下一个杂技节目的观众轰下台来,一个人气呼呼地蹲在后台抽闷烟;但杂技表演刚开始,舞台上的电灯忽然灭了,现场没有电工,观众焦急万分,大老王立马自告奋勇排除故障,场内霎时大放光明,台上台下欢声一片。大老王因病去世后,送葬的群众队伍有一里多长,作者由衷感慨:“人生自古谁无死?有大老王这样结局,也算不枉过一生了。”何等意味深长,蕴涵丰富。

  陆建华写朋友多有调侃之语,写老师则取庄重笔墨,那一个个无名的私塾先生,到他笔下都变得伟岸可敬。《宁可湿衣,不可乱步》写恪守礼仪的启蒙老师柏树深,到学生家中吃饭时遇雨,本已下意识地快步跑进屋门,仍又返回雨中,一摇二摆地迈着四方步慢慢走来,以不辱斯文,成就一段“宁可湿衣不可乱步”的美谈,一位忠厚迂直可爱的人师形象遂跃然纸上。《会扶乩的赵先生》中的赵先生聪明机智,见过世面,于語文之外粗懂音乐美术,教音乐时创造了以拍屁股为节奏的独特指挥方法,结果,“唱到高潮时,众顽童也学先生的样子,一起边拍屁股边放开嗓子吼。先生并不恼,反而更加高兴。于是,半里之外,便听到应着有节奏的拍屁股声的童声大合唱。”字里行间氤氲着宽容的幽默。陆建华的故乡高邮,是鱼米之乡和民歌之乡,不少篇什即是摹写高邮民风民俗的。《故乡的大学生们》《野鸭》《粥里春秋》《高邮面条》等文中,陆建华忘情赞美故乡的美食、风物与民俗,在他眼里,那乡情乡音,乡思乡魂,都是美妙的人文雅歌。《绝唱》中长银叔打场时唱的“来来歌”,充满深深的感动和莫名的忧伤,作者称之为“无词的离骚”“农家的绝唱”;《昨日情歌》写瞎爹爹年轻时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散发着沛然的民间生命力。《杀虎记》寓悲于喜,表达了对荒诞年代的反思,《突围汉中门》写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冬至》《二妈》是母爱的颂歌,《姐姐》《弟弟》描摹手足情深,《童心如歌》记录了外孙海马、孙女晓晓的童年趣事,《退休纪略》《笑谈心态》《换笔记》表达了作者退休后欢乐充实的心态。要之,清浅可爱的陆建华散文,道尽了乡情、友情、亲情,贯串于字里行间的幽默意识、调侃精神、自嘲气度,充分提升了文本品味。

  正如作者在自序《勉耕斋铭》中所言:“伏案数十秋,少锦绣之文;我手写我口,多率性之作。不以小有斩获而自喜,无因未成大家而自惭。”乐以忘忧的陆建华,多年来如耕牛奋蹄,劳作无止,不教一日闲过,这样的状态令人羡慕钦佩。在此谨祝他龙马精神,佳作迭出,越活越年轻。

  张宗刚: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著有评论集《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等,曾获冰心散文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长江杯文学评论奖、江苏省紫金文艺评论奖等。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366750190820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