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把故事讲好是写作的基本功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小作家 热度: 11517
1

  什么是好作品?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简而言之,“好看耐读”就算是好文章。

  周作人说过,好文章的标准有两个:要么有意思,要么有意义。“有意思”是说文章要好看,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有美感,能够吸引人读下去。“有意义”是说文章要耐读,经得住琢磨,有一定的思想性,有灵魂和情感的深度,引人思索,给人启发,能引起情感共鸣。一篇文章占其中一条,就算对得起读者;两者兼备,就是好文章。这和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强调文章的理和趣,道理是一样的。

  按这种理解,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级别:好的,基本好的,比较差的。

  “好的”就是有意思,有意义。“基本好的”就是有意思,但没意义;或者有意义,但没意思。“比较差的”是既没有意思,也没有意义,既不好读,无聊无趣无故事无情节,又没有价值,写这种文章就是白耽误功夫。

  一篇文章不管要表达什么,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好看,起码要让人能读得进去,吸引人。信息时代,人们一天获得的信息量是一百年前一个人一辈子获得的信息量总和。现在的人们看文学作品,读着轻松好看,就往下看;读着头疼费解,就扔下不看,完全是一种随意的个人化选择。作者通过文字传递意义,要通过有意思的形式才能让人接受。所以,我以为写得好看是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要素。

  2

  就小说而言,好看就是要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吸引人的有意味的故事。

  小说是什么?唐宋时代人们把小说称作传奇,就是抓住了小说最本质的特征——故事是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小说的生命力所在。故事写好了,人物自然就出来了。

  古代小说的本意是指那些浅薄琐碎的言论、街巷之中的流言碎语,有别于庙堂之上大雅大论的高文典册,它是尚未形成“说”的一种文体。来自民间的街谈巷语,勾栏瓦舍的说书,内容大多为“小道”“小知”,是和那些经世治国的“大道”“大知”相对应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文章经世治国之业”“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说的从来不是小说,是散文,是经传史论,尤其是策论,是相对于韵文的广义的散文类笔记等等。古代科舉选士,考的是八股,是对时政的认识,对治国理政的理解,而不可能是虚构的小说、传说的故事。

  我以为,中国人对小说的理解或说是误解,是从1902年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开始的。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受西方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将小说创作纳入资本主义社会改良的轨道,强调了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打破了中国千百年来鄙薄轻视小说的传统偏见,颠覆了人们对小说固有的认识。“小说界革命”过分强调了小说之意义,而相对忽视其意思,这并非是小说发展过程中内在的自身的需要,所以这种观点只能短暂地存在。但强调小说的社会作用,这种观点影响了中国小说一百多年,并一度将一些人的创作引入歧途。

  小说或者说文学有两大功能:教化和娱情。

  娱情的作用不可忽视,所谓“寓教于乐”,就是把要表达的东西放在一个好的框架或形式之内,通常是指好的故事。小说过去承载了许多东西,强调教化,现在开始回归故事,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只有好看、娱情,才有可能让读者接受。小说写得不好看,让人读不下去,别的都谈不到。所以好小说的基本前提是必须好看,有故事。好莱坞大片别管主题多么深刻,都有一个好看的故事,譬如《拯救大兵瑞恩》,弘扬的爱国主义、珍重人性等主题都是通过精彩的故事得以展现。再譬如热播电视剧,也都是靠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所以,写小说也得会“打扮自己”,首先要学会讲故事。好的小说内核,必须要有个好故事,精彩的故事,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故事,起码要好读,让人能看得下去。我以为,故事性、可读性是一篇小说的基本要素。

  现在多数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闲暇可供消遣的方式很多。累了一天,身心疲惫,找本小说看看,多数人是为了放松心情、打发时间,而不是听人说教、讲大道理,文章能让人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看下去,这是最主要的。所以小说的第一步要做到好看。

  3

  小说的好看是指它的故事性。

  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本能。原始人打猎,累了一天,聚在山洞口,听故事是为了放松,缓解压力,满足好奇心。

  人类为什么喜欢故事?因为人类的诞生本身就是故事。

  《圣经》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的文学作品,就是由一个个生动有趣、富含哲理的故事组成。开篇《创世纪》描述的就是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的故事。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卫风·氓》也是一个故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一个满脸堆笑的小伙子,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他不是真来换丝的,是找借口来与我商量婚事。把你送到淇水河边渡河,到了顿丘这地方难舍难分。不是我要延误婚期,是你没有找合适的媒人,有失礼仪。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这是一首充满了故事情节的叙事诗,表现的是古代女性追求婚姻自主的情感故事。它不是空洞地抒情,而是有情节有故事有画面感的。“氓之蚩蚩”,抱着匹布“嗤嗤”地笑,多么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

  我们的文坛经历了淡化故事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坛上先锋派、现代派热闹一时,小说写得看似高深时尚,却让人看得五迷三道,不明不白,最终归于沉寂,少人问津。读者新鲜了一阵,最后发现小说还是离不开故事。没有一个好的故事,作品不好看,读者不买账,文学就会脱离群众,走向死胡同。

  4

  除了好看,有意思,好的小说还得耐读,有意义。

  什么是耐读?就是小说要经得起琢磨,有值得回味和思考的东西,吸引人的同时还要打动人。感动也好,震撼也好,起码要在感情上引起读者一点共鸣,给人启发,产生愉悦的同时引发思索。读小说不是简单地看热闹,而是沉下来品咂其中的味道,这是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区别于一般故事的关键。小说能够耐读,达到让读者感动的层面,基本上就是一篇比较好的作品。

  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小说也是一样,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看法。有时候写上成千上万字,其实要表达的也就几百字,有时一篇两三万字的文章,要说的话就那么几句,其他都是为这几句话服务的,只要是独到的观点、独到的发现,就很有价值,就像学术论文的关键词、中心词一样,就像我们上学时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一样,把你要表达的意义提炼出来。没有思想、没有观点的文章就没有价值。

  如何做到有意义?首先要出其不意,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好文章要让读者去琢磨,慢慢品味。要给读者以启发,但又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大道理,而是通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一波三折的情节和细节让读者去理解、品味、总结其中的意味。就像恩格斯所说的,作家的倾向性(要表达的意义)应该通过所塑造的人物、所描写的场面和情节“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跳出来教导读者。

  如何做到耐读?从人物设计、情节安排,到布局谋篇,都需要技巧,需要分寸,需要智慧。概括地讲,讲好故事,是写好小说的第一步,是关键,是一个写作者起码的基本功。会讲故事的作家,不一定是个好作家,但好作家一定是讲故事的高手。连故事情节都编不好,虚构的能力差,想象的能力差,语言又不流畅,就不适合写小说。写出来的作品就不可能打动人,不可能让人思索。

  5

  好的文学作品是为读者塑造、贡献新鲜的人物,提供个性化的语言、美感。小说与故事有所区别,小说是通过细节用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故事是通过情节用叙述的方法来写事,小说比故事的结构更复杂,语言更新鲜精致,富于个性,内容更值得咀嚼,耐人深思。故事在这些方面要简单直白,多倾向于口语讲述,把事情交代清楚就好。总体来讲,故事是小说的初级形态,编好故事是初学写作者入门的基础功,进了“门”以后才能有所得,学会感悟,学会思考。没有故事的小说谁也看不下去,电视连续剧让你天天都守在电视机前欲罢不能,就是故事情节在吸引你。热门大片或热播剧,开头不超过十五分钟,多半会有一件改变主人公命运的事件发生,让观众欲罢不能地看下去,才有上座率、收视率。

  没有故事的小说是不存在的,除非你是大家、高手,为文学创造新的语言。过去成熟的作家都十分注重故事,但是不愿公开讲,觉得只有强调意义、强调深刻才高大上,我们的文学有一段时间不是很提倡讲故事,甚至有些小说淡化了故事情节,现在强调故事的越来越多,主流媒体都在提倡讲好中国故事、地方故事。所以初学小说写作必须会编故事,就像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要让大家愿意听下去,讲得不好,没味道,自己都觉得无聊,人家也听不下去。写小说也是这样,必须用故事来吸引人,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让读者受到影响和教育,表达你对世界的独到认识。

  小说是叙事艺术,不能只满足于讲故事,好的故事不一定是小说的灵魂,它表现的主要不是事,而是人,它的价值体现在故事背后作家想说而未说的东西,是人物背后需要思索的东西,是通过人物与情节来表达的意义。

  有兴趣、有才华、多观察、多阅读、多借鉴,加上不懈的坚持,就有可能写出好作品。海明威说过:“你越写,就越懂得写作,这是学写作的唯一方法。”写文章的第一步,我以为,应该先从讲好故事做起。

  张映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编审。发表有小说、散文、随笔、评论、学术文章等数百篇500余万字。

  編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