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办公桌前,郝仁看着照片。照片里,父亲一身军装,隔着几十年的光阴向他微笑着。
父亲常常惦念战斗过的地方。郝仁五岁那年,父亲带着他坐上拖拉机,颠簸了将近一天,才进入杂草丛生、尘土飞扬的大青山。郝仁经不住颠簸,呕吐不止,有气无力地跟父亲商量,这里不好玩,想回家。父亲瞪着他,是你非要看看老子打仗的地方,这点苦受不了,怂包,你自己回去吧,我还要找人呢。
郝仁当然是没办法回去的,他只能一路跟着父亲。父亲很快联系上了当地组织,只是他要寻的红嫂没能找到。
后来,父亲又多次回过大青山,每次都是悻悻而返。有一次,看着父亲一脸灰尘、满眼血丝的疲倦样子,郝仁忍不住问父亲,红嫂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淡淡地说,一个好人。沉默半晌,父亲叹口气说,没想到这些年过去了,大青山还那么穷,将来有条件了,一定不能忘了那里的乡亲们,人不能忘本。
一晃又是若干年过去了,那一年梨花满山的时节,已成年的郝仁开车带着父亲回了趟大青山。父亲步履蹒跚,走在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上,边走边冲郝仁说,你小子铺路这件事做得好啊,不是有这么句话嘛,要想富先修路。
郝仁搀扶着父亲,一步一个台阶,走进大青山烈士陵园。置身苍松翠柏之间,父亲看着纪念碑上的名字,老泪纵横,喃喃道,那次大青山阻击战打得惨烈啊,一塊从老家出来闹革命的乡亲都牺牲了,一个连,整整一个连,只活了我一个人……
返程途中,父亲依旧沉浸在悲痛之中,且难掩失望地念叨着要找到红嫂。郝仁按捺不住多年的疑惑,问,您为什么非要找红嫂?
父亲目光凝滞,欲言又止。自从大青山回来之后,父亲愈加沉默,日渐衰老。眼看父亲就要怀着未了心愿,走向人生的终点,郝仁跟父亲商量,不如通过寻人启事找一找红嫂?
寻人启事发出后,有很多人跟郝仁联系,提供线索,但都不是父亲要找的红嫂。
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越来越迷糊了,但他时不时还会问红嫂的消息。直到父亲离世的时候,好像依然在留恋什么,眼睛睁得大大的,迟迟不肯合上。郝仁明白父亲的不甘心,说,您放心去吧,我一定帮您完成夙愿。
将父亲的骨灰撒在大青山上之后,郝仁继续寻找着红嫂,但仍杳无音讯。后来他拓宽了思路,开始征集和革命战争有关的红色文物,他想,说不定能从这些物件里找到红嫂的线索呢?
这天,一个年轻人找到了他,从兜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条,小心翼翼地说,您看看这个能算红色文物吗?我看到征集红色文物的信息,把这个事跟奶奶说了,她给了我一张战争年代的欠条。
郝仁接过来仔细一瞧,上面的字迹像极了父亲的笔迹,激动地说,能带我去见见你奶奶吗?年轻人一个劲儿说,没问题,我奶奶最好客了。
天高云淡,远山如黛。郝仁跟着年轻人来到了他的家乡,见到了满头白发的老奶奶。
老奶奶说:“几十年前,有位战士在同敌人作战时落单受伤了,他爬到我家门口,讲了自己的来历。他在我家养好伤后,临行前跟我说,不能在老百姓家白吃白住,给我打了个欠条……”
郝仁拿着欠条的手有些颤抖,他一把握住老奶奶的手,喃喃道:终于找到您了,终于找到您了,父亲欠您的债终于可以还清了。
马建忠:中国微型小说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
编辑 肖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