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师是武汉偏远山区小镇上的一名退休教师,今年正好六十歲,为了帮着带孙子和孙女,和老伴一起来到了我们这座小城。她听不懂我们这里的方言,说起普通话来也比较吃力。有一次她把“烤鸭”说成近似“好呀”的音,我一时不知她所说何物,或许是看我一脸懵懂,情急之下她连说了好几遍“好呀”,我听了更是着急,惭愧地摇摇头,最后她失望地说:“你连‘好呀也不懂的啊?”在我一旁缄默不语的先生开口了,“石老师您说的是‘烤鸭吧?”她连连说:“是的,是的。”我和她都如释重负。打那以后,每每忆起这段趣事,我都会情不禁笑出声来,为此还默默在心里给了她另一个称呼“好呀姐”。如果“好呀姐”还在这里,此时应该也是这家长队伍中的一员。然而两个月前,因为儿子工作变动,孩子转学,她又回到了故乡。
我和石老师是跳广场舞认识的,她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和我住在一个小区。”我说:“是吗?”她说:“是的,我们不仅一个小区,还是一幢楼呢,你是一单元,我是三单元。”石老师为人和气、爽快,我们两个经常一起跳舞,跳完舞还一起散步,说说各自的生活心得体会,相处得如同姐妹。她是个比较开朗的人,大大咧咧的个性,很是健谈,很多时候都是她说我听,在听的过程中我跟她也有互动,一般在她怀疑我没有听懂的时候,我会及时接过她的话茬再表述一番,她便会意地连说两个“是的”。
还有一次,她送我一些从家乡带过来的蒜苗,茎粗而肥壮,和我们当地菜市场里的蒜苗不同,味道也比我们当地蒜苗醇厚、清香,如她所说,真的很好吃。再见到她时,我向她表示谢意,我说看来蒜苗是否好吃跟品种或者土壤有关。石老师说是的是的,说她的家乡土质好、水质好、农家人勤劳质朴,语气里有着抑制不住的热情,我知道,她想家了,只是她从不说。那天聊起她的家乡时,她又习惯性地连说了两个“是的”。不知为什么,我想她以前在教学生的时候,一定是高频率地使用过这个词,以至于成了她的一个习惯。
“是的,是的”,是一句重复肯定的话,肯定一次不够,还得强化这种肯定,这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话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以肯定、认可、启迪……
不知不觉间,我已围着两个小区转了近一大圈,望着天边的夕阳,我在心中默念:“好呀姐”,您在家乡还好吗?
韦爱美:曾任小学教师,现为社区工作者。爱好阅读和写作。
编辑 木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