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三“味”一体,相映成趣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小作家 热度: 13460
【困惑呈现】

  不少同学反映,自己的考场作文得分不高,是因为标题、开头或结尾出了问题——标题“寡然无味”“平庸无奇”,开头“一览无余”“平常无味”,结尾“平淡无奇”“了无深意”。据多年批阅作文的经验,“文章标题、开头、结尾平庸”已成为学生考场写作时的普遍困惑。

  【惑因透视】

  文章标题“老套陈旧”“普通常规”“缺乏看点”是考场自命题作文的困境,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从学生角度看,主要因为平时对作文标题关注不够,思考不多,加之考试时间有限,心理紧张,难以在短时间内拟写一个奇崛之题;从教师角度看,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大而化之等也是重要因素。

  文章开头的“一览无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套路化”“程式化”是罪魁祸首。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说:“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会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

  套路化的训练造就了一大批似曾相识的开头,如有一篇题为“发现”的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很喜欢这句话,它教会了我认真领悟生活中的一切,也让我发现原来南京是如此美,如此诗意盎然。”这个开头你是不是有熟悉的感觉?一看这个开头,你就知道这篇文章的主题,这叫“主题先行”。另一篇《发现》的开头写道:“我们应该学会去发现,去发现我们身边那一切美好的事物——走进树木去感受树木之坚,去溪水旁感受溪水之清,去河岸边感受野花之艳,那是无比快乐的一件事情。”这个开头,把文章内容用总领句呈现,这叫“一览无余”。“主题先行”或“一览无余”的开头都不是好开头,我们在考场作文中要尽量避开。

  结尾的“平淡无奇”又是怎样造成的呢?一是考场时间紧张,事前对作文缺少整体思考和设计,前松后紧,写到最后出现了“虎头蛇尾”的现象;二是平时对怎样的结尾更好缺少关注和认知,缺少总结与提炼。

  大家知道,标题、开头和结尾是一篇文章的关键部位,三者相互联系,毁誉共存。对一篇文章而言,需要三“味”一体,整体思考。

  【破惑之策】

  意味深长的标题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多读善思是破惑之策。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靓,文章美。好的文题具有哪些特点呢?如《背影》一文为什么不用“我的父亲”为题?《散步》一文为什么不用“亲情”作题?“背影”“散步”等标题,虽然只有一个词,但仔细思考,好像也没有什么标题可以替换它。因为这两个题目背后的意蕴丰富:“背影”中不仅有父亲的“逞强”,也有父亲的“示弱”;“散步”中不仅有一家人的温馨亲情,更有中年人的责任担当。好的标题富有悬念和意味,能吸引我们阅读,引发我们思考。因此,我们平时阅读的时候,就要关注标题,读而思,思而读:文章标题与内容有何关系?这个标题是否好?能否用其他的来代替?

  有一篇题为“花谢与花影”的作文,写的是家人在外公离世后的伤痛:临近春节时,看着去年与外公一起贴上的春联,吃着与往年不同的年夜饭,物非人非,悲从心起,“欲语泪先流”,不愿说,不能想,后来才慢慢从悲中走出来,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觉得外公只是以另一种状态生活在亲人身边,就像花虽然凋谢但花影仍在。文中写道:

  外公离世时,流水已开始冰冻。而他的“五七”结束后,时已近新春。人们急切地挂上红灯笼,贴上红对联,金色的福寿字样在深冬里缓缓流动光泽。世界渐被抹成朱红与金黄。而刚退下惨白孝衣的我们一家,面对着这一切,尴尬而不知所措。

  ……

  而如今,催着我们贴春联的外公只是在相框中淡然地注视着我们。我想抬头问今年是不是要换副新春联了,却又怯于开口了。丧亲的一家大概只应该素色衣着,安静地守着自己的悲意,无声地度过这个春节吧。我不该问的。团圆饭上,一家人静静地动着筷子,妈妈第一次独自准备年夜饭,餐桌上的菜也单调起来,那些名曰“吉庆有余”“笑口常开”的经典菜色,也莫名从饭桌上消失了。

  ……

  我们渐渐说起话来,聊起外公,聊起有外公的春节。夜的寒气拂过脸颊,前所未有的干净与舒爽。那夜的花朵,绚烂地盛开花瓣,在刺耳的炸裂声后又如泪水般滴垂。那焰光逝去后,已不复存在的花影还在眼眶中停留了好一阵子……父亲突然说,明天赶紧买了春联补贴上吧,不然老头子会生气的。

  一夜烟火未止。从绽放到低垂,从爆鸣到静谧,即使花谢,那淡淡花影却不会隐去。

  浦宇晴同学的这篇文章,以“花谢与花影”为题,耐人寻味。你也许会问,这样的好标题是怎样炼成的?浦宇晴同学说,她当时用“花谢与花影”这个标题,灵感来源于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不难看出,好标题源于阅读,源于思考。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标题有何内涵,更要知道它是怎样写出来的,这样对于锤炼拟题能力是有好处的。

  饶有情味的开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细读深思是破惑之策。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写作也是这样。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呢?

  朱自清《匆匆》的开头是这样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哪里呢?”作者由燕子离而再来、杨柳枯而再青、桃花谢而再开,引出我们的时间匆匆,一去不返,引人深思,饶有情味。

  呙顾枫同学的《春意融融》这篇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南京的春天,总是来得那么快,不经意间,微寒料峭到了燕子双飞去,继而便百花争春,快得让人难以把握。蒙古的就不是。”他以对比开头,将南京和蒙古进行比较,只一句“蒙古的就不是”,干净利落,让人顿生探究之意。

  这篇作文的结尾写道:“返程时,只觉得主人的热心与不老的身姿,与这草原的春相容相融。而我们,只感到春草青色爬上衣襟,春意浸入被城市水泥包裹已久的心灵。策马徐行,更行更远更青。”可见,好的开头应该有一种魔力,它是暗暗的线,收放自如,统摄全篇,与结尾遥相呼应。

  令人回味的结尾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勤读多问是破惑之策。

  好文章“凤头猪肚豹尾”,标题、开头重要,结尾也不能含糊。上面呙顾枫同学的《春意融融》的结尾,不仅点明题旨,而且余味袅袅,一句“策马徐行,更行更远更青”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超越平庸的结尾如何才能练就呢?

  意味:品读提炼,可品读名家的作品,加以学习和借鉴。还可以品读同学的佳作,虽然选材可能是耳熟能详,却是对生活的高度提取,往往能让我们灵光一现,对文章的立意有所启发。

  趣味:读思结合,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细读深思,可以让我们发现文本的独立价值,重新认识和建构文本的意义。在细读过程中去除表象提炼精髓,体会并感悟文章韵味,挖掘文本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我们会发现,一些题材相似的文章,却展现了完全不同的滋味。这样,我们写作的时候,也会使自己的文字多一点别样的味道,丰富文章意蕴,增添文章韵味,达到“尺水为澜意悠长”的境界。

  情味:勤读多问,“文感”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在长期品味文章的韵味、意趣、情致过程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迅速感悟和領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勤读、善比、多追问,可以使文感更佳,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给写作增加情味。

  写作如同烹饪一道要求极高的菜,我们要学做高明的厨师,不断给食物调味,让菜肴出新,让标题意味深长,使开头富有情味,令结尾回味无穷,三“味”一体,相映成趣。走出“文章标题、开头、结尾平庸”的困境。

  王跃平: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领航名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