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那些故事,那些风景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小作家 热度: 12435
蒋涵

  1

  回想过往,喜欢的书太多,但爱不释手的,唯有《红楼梦》。

  印象里,最早看的一版《红楼梦》是妈妈买的,一套拼音版的四大名著简版。玫红色的封面,宝玉和黛玉坐在石椅上共读《西厢记》,瓣瓣桃花飞落。这样的意境,一下子黏住了我游移不定的眼睛。

  是她,打开了我的文学世界。

  曹雪芹对各种人物的细描细画;大观园的飞流短长;四大家族的起起落落……特别是那红男绿女的诗社雅韵,记忆太深。本是贾芸为了巴结宝玉送来的两盆白海棠,没想竟诱发了他们诗的春情,让大观园红艳纨绔们诗的潜能有了一次大爆发。我断断续续地拼读着“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只觉得写得太好了,但又说不清楚好在哪里。

  那时,在我眼中,母亲是全能的。我无论问什么,她总能耐心又明白地讲述给我听。

  “其实,可以改变一下顺序再来念。‘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在秋天的台阶上,刚被水浇灌的白海棠的影子倒映在上面,就好像是洗去了红色胭脂的美女,显露出素颜之美的身影;又像是在洒满露珠的石阶上,用招来的洁白晶莹的冰雪成就了它的精魂。”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首诗是薛宝钗写的。文以载道,托物言志。诗歌传达诗人的情和意,体现诗人的气质,从这句诗里,你能看出什么样的宝钗吗?”

  “不需要任何打扮就气质出众的才女。”

  “不错,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稳重平和的淑女化身,这也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形象。她自己确实也做到了这些。”

  “我也想成为这样的淑女。”我想。

  有时候,我好羡慕香菱,竟然能有黛玉这样的文学启蒙老师。我也偷偷做个“旁听生”,私下里,开始阅读家里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再读《红楼梦》时,我渐渐有些明白诗社里的少男少女们那些字句中的怨、恨、情、仇,有时也能或多或少感受到他们的兴奋、羡慕、苦恼、讽刺……

  我的知识慢慢丰富起来。我知道了意象,特殊的意象所表达的特定的情感;我知道了他们笔下的形神、动静、含蓄、以小见大;我感悟到一些荒凉冷寂的趣味,内心的孤独感……

  《红楼梦》越读越有意思,越读越爱不释手。或许也就是在那时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文学,能够理解到他们想要传达出来的情感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2

  稍大一点,缩减版的《红楼梦》无法满足我的好奇,我开始阅读原版。

  一开始面对原著,感觉好难。我骨子里好强,越难越要挑战,何况是我喜欢的《红楼梦》呢。

  书厚,我就慢慢读,每天坚持读几页。

  读不懂的地方,我就停下来,翻查文言文字典,做好注解,参照自己熟悉的唐诗和宋词,印证猜想。

  一次散步,我们谈到《红楼梦》,父母问我,你现在最喜欢的人物还是宝钗么?

  我愣了一下,我还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我花大量时间去扫除文字障碍,尽可能从字面上理解故事和场景,尽可能多记忆书中的诗词歌赋,却忘记边阅读,边思考,边选择,边欣赏评价。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是为了思考和权衡。”思考,实在是太重要了。那次无意的对话之后,我记住了,无论阅读什么,一定要用脑子去读,用心去思考。

  带上心与脑阅读之后,我愈发感受到《红楼梦》的魅力。

  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是“欧亨利式结尾”,我们期待的是出人意料的结局。可《红楼梦》在一开篇就以判词的形式将人物的命运交代出来,按说,读者已经看到了故事结局和人物的命运,可为什么我们依旧手不释卷地一读再读?这就是曹雪芹,告诉你结局,你也会百读不厌。

  作者或许想告诉我们,有的时候结局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阅读中发现人物是怎样一步一步应验了自己的判词,又是怎样无法走出人生与时代的宿命,让读者与人物共情共鸣。

  3

  《红楼梦》一直是我的枕边读物,放学回到家,总要翻翻看看,每次读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与体悟。

  高二时,《红楼梦》成了必读书目,因为考试,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那一段时间,我有“被阅读”的感觉。考试时,要面对那些出得十分刁钻的红楼名著解答题,绞尽脑汁想“什么细节体现出宝玉对女孩子的关爱?”“多少多少回,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转折点在哪里?”一段日子里,我好讨厌这本书,讨厌作者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好,场景、细节又这么多,一本書几乎全是考点。

  阅读的生活就是这样奇妙,你越是讨厌,你就越是喜欢。

  进入高三之后,《红楼梦》成了我紧张学习生活中唯一可以放飞心情而又不被批评的读物。晚自习上,我可以冠冕堂皇地从书桌里拿出《红楼梦》读一读,我特别享受这段时间,既可以加强记忆又可以得到阅读带来的放松和欢愉感。

  其实,读了很多遍之后,你所看到的就不只是内容,更多的是感受一种意境。我很庆幸,在这样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可以有这样一本书,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去思考,去感悟,然后坚定信念,继续向前。

  真的很幸运,可以有这样一本书陪伴我从小学到高中,后来,又成了我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理由之一,我想离文学近一点,再近一点。

  最近在收拾柜子时,突然发现,原来我读过好几个版本的《红楼梦》,还有那些被我圈画得花花绿绿的背诵题目的大大小小的册子。我将它们整理到一起,眼前是一幕幕的阅读时光,我惊奇地告诉妈妈:“原来,我的青春在这里!”

  《红楼梦》伴随着我一路走来,见证了我的成长。我想,很难有一本这样的书,可以让我如此迷恋,可以承载这么多的记忆。我情不自禁地走到书架上,取下了妈妈刚刚带回来的毛泽东批注的《红楼梦》,我开始憧憬,这会是一次什么样的阅读风景呢?

  编辑 巴恬恬 365584260@qq.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