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传承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小作家 热度: 12456
爷爷的猫死了,但他似乎并没有很伤心。

  这只猫陪了爷爷五年,与爷爷有深厚的感情。我难过了好久,可爷爷笑笑说:“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常态,何必纠结于死呢,珍惜在世上的时光,不后悔就可以了。”

  爷爷的起居如常,我渐渐忙碌,也不时常去看爷爷了。

  再次见到他,已是找工作的时候。我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四处奔波,投递简历,可未泛起一点波澜。正值家中装修,我搬到爷爷家暂住,每天盯着那小小一方屏幕,生怕错过了简历回复,可不过是日复一日的等待,我渐渐沮丧。爷爷看在眼里,笑着对我说:“现在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是常事。我听老李说,他儿子那儿有几个义务支教的名额,你要不要?”

  “不用了。”我连头都没回,草草地回复爷爷。

  “哎呀,你这孩子,又不是叫你去吃苦,最多一个月就回来了,你现在反正也没事,不如去历练历练。”爷爷拍着我的肩说。

  “去哪啊?”我有点心动。

  “凉山吧,我以前也在那里支教呢。那儿山清水秀,很美。”说到凉山,爷爷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您也支过教?”我回过头,狐疑地看着爷爷,以前只知道爷爷教书,但不知道具体细节。

  “我就是在去支教的路上遇到你的奶奶,真是缘分呐。”

  “这么好的机会,你要不去试试?”爷爷补充道。

  我半推半就报了名。

  我们乘火车去凉山,同行的是一男一女两位老师。

  凉山景美人甜,果真山清水秀,天湖相映。在这里,初为人师的我犯了不少错误,讲课紧张,吞吞吐吐,无法合适地处理学生间的矛盾,与学生相处也时不时磕磕绊绊。不过每天看到学生们一张张如饥似渴的脸,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我浑身便充满了干劲。

  凉山人尊重知识,即使贫穷,他们也铆足了劲让孩子读书。我也深受村民爱戴,他们时不时送来一只鸡,一篮山间采来的蘑菇、一兜鸡蛋……他们的淳朴和善良,给了我太多感动。

  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带来的快乐,让我忘却了日子的清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红扑扑的笑脸,他们眼中饱含着的对未来的期待,都让我恨不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与人生经验与他们分享。

  那天,刚上完课,我收到一封信。信是妈妈写的,她在信中告诉我,爷爷去世了。爷爷临终前,不让他们告诉我,怕我赶回去看他耽误教书,信封里还有一张纸,上面有爷爷颤颤巍巍的字:“生老病死是大自然常态,莫要纠结于死亡,珍惜在世上的时光。又及:爷爷爱你,祝你教书顺利。”我反反复复讀,声泪俱下。

  很快,一个月过去。临行前,全校师生组织了一个盛大的告别仪式。看着孩子们的脸,我真想把他们的样子刻在我的心上。

  我到校长办公室办理交接手续。在校长办公室,我看到一面照片墙,一届届学生毕业,老师们总在更换,但照片上不变的是一张张淳朴的笑脸。

  我忽然看到了爷爷。

  泛黄的照片上,二十岁出头的爷爷穿着老式西装,左右围着许多孩子。爷爷满面笑容,两只手搭在孩子们的肩上,仿佛穿越时光看着我,恍若昨日。

  我回到北京,做了一名教师。我在课上,时不时地会给学生讲爷爷的故事,讲起支教的故事。我告诉他们,生命在于广度,而不在于长度,活在世上,要珍惜当下,更应造福社会,奉献自己。

  多年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常常给他讲这些故事。有时,我做梦也能梦见山里的那些孩子们,他们红扑扑的脸蛋,在我梦里闪啊闪。

  有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凉山的信,打开信封,是一张照片。照片上,一名我教过的学生,站在我曾经支教的照片前。他和照片中的孩子们,以及当年的我,向我微笑着。

  不觉间,我泪如雨下,喜极而泣。

  王孜:北京潞河中学高三(13)班学生

  指导老师:邵红梅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