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课本闲话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小作家 热度: 12167
回想当年学外语的情景,课本总是记忆拼图中最容易定位的那一块。中学时学过的《新概念》英语第2册,暗绿封面和开篇的《私人谈话》犹在眼前。大学时用的日语精读课本,是外教大盐先生带来的原版书。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菜花与小姑娘》是个童话般的故事,在山里拾柴禾的小姑娘,帮助一棵会说话的菜花回到村庄。文章简洁自然,非常适合学习日语的人阅读。后来,我又读了他的《清兵卫与葫芦》,少年清兵卫收来的葫芦,一个被父亲砸碎,一个被教员没收,最后老校役将它在古董店里卖了个好价钱。“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这两句话里埋藏了多少少年人的委屈和倔强。随着年级的升高,我渐渐可以读懂日本小说家森鸥外的《舞姬》了,那时没有体会过为旧日恋情忏悔的滋味,却不免为其所动。

  一个朋友的读书笔记中,写到了傅芸子在京都任教时编的会话课本《小北京人》,该课本编写了旅居北京日常生活所需用语,概述北京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完全可以作为旧时北京的风物志来读。例如《春季景物》讲花儿:“您书房前面的两棵海棠开得真好,总有几十年了罢。”“倒有六七十年龄,还算不了甚么。要说起海棠来,从前得让极乐寺的,李越缦很有诗称赏它。近年得让恭王府萃锦园的海棠。舍下这两棵海棠,一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到了夏季,“请问北京夏天的‘清凉饮料属什么好?”“还是酸梅汤罢。这是用酸梅煮了汤,然后搁上白糖、玫瑰、木樨,用冰一镇,凉得扎牙。”四时风景,节气人情尽在其中。“这部《潇碧堂集》带续集,白纸,个头儿宽大,并且有封面,您留这部罢。”“水湿不算甚么大毛病,还有一部竹纸的,有点虫吃,便宜,九块钱。” 这是《厂肆访书》中的对话,听上去如在现场,又像一段古雅的相声。可惜世易时移,《小北京人》里的“老爷”“伙计”和“白洋布”这些词汇早已不合用,优美隽永的课本如今只能当作资料来读了。在实用与文雅,时事与掌故中,寻求一种恰当的平衡何其艰难。

  1935年出版的开明国語老课本是儿童启蒙读物,课文出自叶圣陶的手笔,图画则由丰子恺绘制。“红花开,白花开,红花白花朵朵开。”词语简单音声流丽,图画是两只瓷瓶,瓶中一红梅、一白梅,枝上花朵繁密,地上落花少许,颇有几分朴素的诗意。小朋友懂的不多,但一定也觉得美。印于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有这样一段:“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好的课本就是贴身的生活导师,仪表堂堂的民国范儿原来是从小造就的。

  戴蓉:复旦大学教师,专栏作家。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