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爱情故事 单身一族 网络情缘 友情故事 都市夜思 围城内外 感悟亲情 异乡生活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在公园里过春节

时间:2008/1/22 作者: 修之 热度: 91672

  
  春节将至,与去年一样,大洋彼岸的邮包和贺卡也到了。邮包里的糖果自然是甜蜜的新年礼物;贺卡里仍旧装满了歪歪斜斜的繁体汉字,那是真挚得不能再真挚的节日祝福。几个熟识的澳洲华人朋友的签名,猛然叩开我记忆的门扉。
  
  那年春节前夕,我和丈夫远涉重洋,飞往悉尼,与在那里定居的儿子团聚,在那里过春节。那是一个叫做Burwood的小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我们每天到公园里打太极拳,认识了好几位早年移民过来的华人朋友。托这些新结识的朋友们的福,这个春节,我们在公园里的欢声笑语中过得有滋有味。
  
  三十那天早晨,大家仍像往常一样,聚拢在公园的草坪上。悠扬悦耳的伴奏音乐按时响起,打太极拳的人却没有几个。我和丈夫正纳闷,只见黄太太从包里拿出一捧鲜花,送给每人一个小花篮,揭开了互赠新年礼物的序幕。船形的花篮巴掌大小,是用几根牙签和一片白玉兰花的叶子穿制成的,纤巧玲珑,别致有加。大家把里面的白玉兰花插在发饰上,夹在耳朵后,阵阵花香,随风荡漾。欢声笑语中,大家把各自带来的礼品分发给朋友们。多半是糖果、甜点或自家精心制作的食品。
  
  意料之外,我和丈夫也陆续收到一瓶红酒、几包水果、两盒巧克力甜点、一包泡菜、一块火腿肉和一盒南方风味的芝麻馅的甜饺子。我们无以回赠,回家现翻出几只色彩艳丽的塑料手镯送给她们,(这是我们给儿子准备送给房东家孩子的礼品)觉得这东西非常适合在舞台上跳舞时做装饰。只有年纪最大的郭先生,得到一把岫岩玉制的“老头乐”,算是货真价实。
  
  初一早晨,我们照常在树上群鸟的“啾啾”声里,踩着露水到公园里打拳。晨练小组的朋友们把往日的“早噻!”(早上好!)换成了“过年好!”“春节好!”,“恭喜发财”声也不绝于耳。许是从长相、装扮上认定我们是华人吧。其他互不相识即便是其它肤色的人,也有给我们拜年的。我们却始终不敢贸然地问候他人,只能是被动地依样回礼。看得出来,中华民族的春节文化里除了吃饺子,千年不变的还有“拜年”这一条。无论在哪里,作揖磕头也好,握手拥抱也好,大年初一早上,都是拜年的时辰。
  
  八旬的郭先生把我们喊到一边,递给我们一个红色的信封。他老人家自幼移民海外,从欧洲辗转来澳,汉语说不流利,能写简单的汉字。我见信封上写着新年祝福的话,里边装着硬硬的贺卡,便不客气地收下。回家后,打开一看,一张精美的贺卡里夹着两个装着100澳币的红包,上边写着我们的名字,想必是压岁钱的意思。
  
  素昧平生,互相之间连话都说不通的陌生人,竟有家里长辈一样的举动,我们四目相对,瞠目结舌。那一刻,竟谁都难以准确说出这份慈爱、这份情意究竟有多深,有多重。以前,没少听过“海内外华人一家亲”之类的话,有了亲身经历,品尝过“一家亲”的原汁原味,方如大梦初醒:那不仅仅是一句倡导性的口号。
  
  初二,仍旧是平平常常的日子。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路上行人寥寥,没一丝节日的气氛。
  
  公园里就不同了。草地上,露珠在朝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周边的月季花、茉莉花被露水滋润得鲜艳夺目、姿态万千。绿荫下,晨练刚结束,黄太太就开始忙碌起来。这边自己从车里端出一大盆水果沙拉,那边指挥老伴往凉亭里的长条桌上放一盆红烧牛肉,嘴里还不断吩咐广东阿芳如何摆餐具。香港移民唐太太捧着两盒自家烤制的蛋糕;新疆移民李大姐的绝活是一摞葱油饼;朝鲜族人刘华拌了一大塑料盒韩国风味凉菜;台湾阿芳搬出饮料、红酒和水果罐头。其他人还带了些炸牛排、火腿肉之类的食物。总之,没有重样的,想必昨天商量好了。我们事先不知道,什么也没带。
  
  大家动手,各自挑自己爱吃的东西盛在一次性餐盘里,像亲朋好友聚会一样毫不客气,吃得津津有味。他们一边品评谁做的菜咸了淡了,口味如何,一边商量下次聚餐的事情。我和丈夫被推搡着让到长桌的主宾位子上,这个递给我一盘沙拉,那个给我倒一杯可乐,更多的人不断地劝我们吃这个,吃那个。揣摩大家对我们尊敬有加的理由之一:我们是刚从祖国大陆来的客人,其二,我们是教他们太极拳的师傅。当时,胡乱地跟着大家吃喝了一阵,心里真觉得不好意思。倒是沙拉里硕大的红樱桃和粉红色的鲜虾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位谁也不认识的老大姐,散步的时候路过,看到大家吃得这么热闹,上前观看。于是有人递给她叉子、盘子,拉着她加入聚餐队伍。
  
  第二天早上,那位老大姐又来到我们中间。双手抱着一个包袱,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盆烧麦,说是糯米、香菇、猪肉、波菜、红糖馅,请大家尝尝鲜。如果谁想学着做,她包教包会。大家停下来,品尝上海风味的烧麦,香香的,甜甜的,别有一番情趣。
  
  接着,就有了初三中午在李大姐家门前的另一个花园里聚餐的通知。我汲取教训,不再白吃白喝,郑重地买一大瓶果汁赴约,并自来熟地和他们一块儿忙活起来。这天吃烧烤。刘华、李大姐把装着腌制好的对虾、鸡翅、香肠、牛排及装作料的盆盆罐罐用购物车运到小公园,摆放在圆形大石桌子上。自然还有大家带去的水果、点心、饮料佐餐。
  
  顾四周,视线里没有烧烤必备的用具,不解,问:“没有炉子和炭火,怎么烤啊?”李大姐笑了,指着不远处一个乒乓球案似的东西说,那就是烤炉。我这才发现,那“案子”是实心的,台面的正中,镶嵌一块不锈钢板,是烧烤的炉篦。前几天在这里,注意到有向上喷涌的自来水管,是纯净水,稍稍弯腰即可直接入口。也看到这个装置,还以为是孩子们打乒乓球的简易球台子呢。唐太太告诉我:“你看,那炉子立面的上端有个插币子的孔,每次插进去两角钱硬币,炉子里的煤气就自动点火燃烧几分钟。如果需要长时间烧烤,就得不断往炉子里扔钱。”
  
  “人多多好干活”,大家分工明确,翻的翻,拣的拣,不知“烧”了多少钱,案上的美味都烤得色香味具佳,香味四溢。大家团团围坐,喜笑颜开地吃起来。席中,有忙活一大阵,来不及吃几口就赶时间上班非走不可的,也有走在附近,闻着香味就跑来凑热闹的。见到新加入的朋友,我不再惊讶。因为看到他们,就看到自己刚加入的那一刻。
  
  这种聚餐,春节期间,我们在公园里参加了好多次。
  
  我和丈夫非常欣赏这聚会的形式,所以每次都用照相机留下这很特别、又很温馨的一瞬。当然忘不了拍下那两个演绎无数春节故事、承载海外华人朋友深厚友谊的大小绿色公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3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