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曹植“抱玉握珠”鉴赏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作家 热度: 12996
孙吉山 王希涛 董国安

  核心词:传统??珠玉??《曹植碑》《说文》等??曹植???谢灵运?李白?书法

  抱玉握珠语出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灵蛇之珠:又称隋侯之珠。李善注引《淮南子》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而涂之。后蛇于大江中衔珠以报之,因曰隋侯珠。”?荆山之玉:楚国的和氏璧。李善注引《韩非子》:“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之中,奉而献之。文王使玉人治其璞而得宝。”?抱玉:谓怀抱德才,深藏不露。语本《老子》:“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抱玉握珠,手里拿着灵蛇之珠和荆山之玉,借指优美的诗文作品,比喻满腹经纶,富有才学,具有非凡的才华。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礼记·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子贡问孔子为什么人们重玉而轻石时,孔子答道:“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朱,表示丹丸。珠,篆文=(玉,透明的)+(朱,丹丸),造字本义:比喻沙子长时间在蚌肉内演变成的莹润丸子。?《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周礼·玉府》?:珠盘玉敦。日月光明之意,太阳和月亮,也代指生育万物的永恒不灭本源阴阳的代称。《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史记·秦始皇本纪》:“日月所照,舟舆所载。”《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奥。”珠,日月之体,玄远永播。

  抱玉握珠真博学,经天纬地实奇英

  曹植碑云:“王讳植,字子建,沛国谯人也。洪源与九泉竞深,崇塞与三山比峻。逮承相参,迺成王室,道勋隆重,位登上宰,受国平阳。自兹厥后,鸣鸾佩玉,飞盖交映。王乃黄内通理,愠淑唅英。睿哲禀于自然,博湣由于天纵。佩金华以迈四气,抱玉藻以忽风霜。山舟易失,日车难驻。壹谢人间,长遵埏路。风哀松柏,坟穿狐兔。何世何年,还成七步!迺考惟昆,廓定洪基。受图应历,运合紫微。一辞皇阙,永背象揥。风随日转,响逐云飞。大陏开皇十三年岁次皋月之吉。”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三曹非常重视网罗民间隐士,试图把散落在民间的隐士人才都聚集起来。三曹一方面批评动摇隐士所信仰的荒诞无稽,让众人退出山林入世治国。另一方面又歌颂其情操,把隐士视为同道中人,意在招隐求贤、让众人入世治国辅君济世。曹丕的《大墙上蒿行》开头即以人生短暂发问:”今我隐约欲何为?”接着以入世的物质享受诱发隐士们出山,为其建功立业。此诗受到曹植《七启》劝隐士出山,建功立业的影响。这一方面说明三曹欲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也说明存在着大量的隐士不为朝廷所用。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房玄龄:逮乎当涂基命,文宗蔚起,三祖葉其高韵,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独彼陈王,思风遒举,备乎典奥,悬诸日月。李白: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与杨德祖书》抱玉握珠,真实之世表达,祝颂世人。

  璀璨云空,一道一远,古法评点,拔宅飞升

  《书断》记载,“曹植亦工书。”?《宣和书谱》上亦记载曹植少年聪慧,记忆力惊人,万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气发于笔墨闲。曹植以章草书写的《鹞雀赋》乃书法中一极品。中国书法艺术,被誉为“无言之诗、无行之舞、无声之乐”。世无无源之水。从私属需求的刻符时代,到分层分类的仓颉规范编制文字时代,再到辨识性、实用性很强且抽象化、艺术化较高的甲骨文通用时期,然后是多样变体的字形改革发展时期(如金文大小篆含及并列于世的草书、行书、隶书、楷书等,至北魏时期,至唐代范式书写时期,经宋代升华,至今日的艺术性书写,乃至个性,彰显着民族的凝聚力量。笔者认为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大功夫,能打“外家拳”的有:曹植、智永、王羲之、怀素、米芾、祝允明、严嵩、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傅山、程邃、髡残、石涛、扬州八怪、齐白石。

  《曹植碑》现存于山东东阿鱼山曹植墓,名“神道碑”,又名为“隋碑”、“曹子建庙碑”,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刻立。笔者多年来通过多面的细心考证,确定了此碑为原曹植书法字体集字成碑,即曹植书体真迹组字(含偏旁部首)刊刻而成的事实。其中隶书、楷书、行书、篆书四体为主方向,就单字而言,又有楷隶结合、楷篆结合、楷隶篆结合的特点,呈现出来焕然一新,绝非偶然刻意,实为曹植本人原本革新和艺术创作的遗影。据此,笔者又参考其它文献,复原了位于河南洛宁的“洛出书处”,其依据、过程和成果见《中国故事》2020年第12期文章《故国神游》——“洛出书处”碑刻复原记,在此不赘述。曹植与徐渭(理性与感性)的碰撞,理性:《曹植碑》展示了曹植所能驾驭的书体和无限的创作可能,承前启后,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曹植的武才、书才、画才、梵呗……仅以诗才,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曹植是理性中成长的代表,曹丕死后,曹植以《文帝诔》纪念曹丕,他注重家庭、重兄弟情,视世事为家事也。感性: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是感性大于理性的代表。思域在上,青藤余韵生命的挤压,情感有门,进门还要出门。徐渭感性的光芒超越时代,无论笔墨与文章,完成了自由修身。多彩艺术有“系统性”的高地,天池山人高度之变革,乃时代之人杰。书道传承之走向。曹植,在理性中开拓创新;徐渭,在感性中需要有才华的功底。笔者《大乘书道》?中载:“悟性有术,法之大界,快速敏锐,精诚所至。璀璨云空,一道一远,古法评点,拔宅飞升。凤仪龙和,灵动心弦,似差万别,毫厘之间。寻之不现,觅之不得,金可延寿,是非无边。灵犀一点,烦恼不寐,无挂碍故,亦无恐怖。一器折腾,一切崩塌,梦幻一场,不虚一渡。”

  抱玉握珠,一分楷,一分篆,一分隶,七分才情,曹植书法是也。

  (2021年11月?27日?于京)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