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道至简

时间:2023/11/9 作者: 翠苑 热度: 17547
谁都崇尚大道至简,有人甚至在网上开设了论坛,报刊媒体上也不时看到有关探讨文章。不少人认为,大道至简和博大精深是一对矛盾;也有人认为,大道至简和博大精深是矛盾的两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我来看,历史上或是生活中,千百年来,无论是君王还是百姓,其实,已经和正在经历着这一矛盾的两面,大道(或是中道)应该是核心,是指导性的,而博大精深则应理解为具体而繁杂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更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简单的事情繁琐化,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认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显得有深度,有学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我有两个相交多年的闺蜜,她俩先后从政法院校毕业,在八十年代末经济大潮的涌动之下又先后下海。可能是生性的差别,鸣鸣在较短的适应期过后,经过十二年的努力,如愿考取律师资格,并且跟随有经验的老律师学习,业务一点一点红火起来。而另一个小姐妹西蓉跟她不一样,她在同样如愿拿到律师资格之后,产生了很多的想法。她不时找我问这问那,都是有关各种人脉关系,又是公司,又是房地产,又是医疗器械,次数多了,我问她,你这在干什么?她总是笑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她跟我说话的时候眼睛一闪一闪的。后来我知道,她在干律师的同时,还在兼做一些公司业务和生意。我不禁为她担心,那些业务,对于一个从学校出来没有任何根基的女孩子来说,都是不好做的,可是她听不进去。一晃近二十年过去了,鸣鸣的律师业务干得风生水起,已经成功地跟人合伙办所,还当选为市政协委员。西蓉呢,好好的一个律师人才却心神不定,异想天开,结果两头不落实,如今常常一脸疲惫地跟在人家后面追要欠款。鸣鸣说,我的想法很简单,自己是学的法律专业,又干上了律师,自己也很喜欢这一份职业,于是一心一意把它做好,再说了,干好了律师,其它的一切不就都解决了吗?

  鸣鸣的话一语中的,应了“大道至简”。什么事情抓住了根本的本质的东西,其它的自然迎刃而解了。

  我时常困惑,在我接触的不少人中,他们中不乏聪明伶俐之人,甚至在一些日常琐事上,包括做人方面,表现出令我惊讶的善变或者说狡猾,他们的精明反衬我的憨钝。但是,我又不明白了,如此诸多的“聪明人”,最终在各方面为何却又不咋样的呢?

  日本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曾写过一个谋杀案。某公司董事长在书房练习书法时被人杀害,现场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只发现死者生前留下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些模糊不清的神秘符。所有人都认为那张纸条是破案的关键,侦探们反复分析、追查却毫无结果。当这起案子最终被误打误撞告破时,却意外地发现,所谓“死亡密码”,只是被害人临死之前用尽最后的力气写下的四个字:“快叫医生”。

  人们往往自以为很聪明,聪明得以为世上的难事没有多少可以难得住自己。其实,世上并没有太多的难事,许多难事是人们臆想出来的,或是原本简单的事物弄得复杂了,常常把自己绕得眼花缭乱,找不着东西南北。自己既费神,结果又不讨好。刚才所说的情况应该还算是比较好的,还有一种更糟糕的,就是待人接物方面。他们聪明得以为别人都是傻瓜,他们把别人对他的真诚当作白痴,玩弄一些两面三刀的小把戏。以前我有一位省委领导夫人身份的同事大姐,待人真诚质朴,从不拿架子。她遇到有人在她面前当面一套背后又一背,她采取的办法直截了当:当场对质。我为她这个办法叫好,既澄清了事实,又教育了当事人。特别是有的人在上级面前玩花头,我忍不住偷笑:人家领导对你好,是对你厚道,把你当人,对你信任,你若不珍惜,或是反而玩小聪明,只怕是鸡飞蛋打,自己还丢了面子。再说了,真正有水平的领导谁又比你笨呢?简单的事情简单地对待,这才是硬道理。

  还有的人做事斤斤计较,担心自己付出得多了,吃亏了。我认识的一位公司老总朋友手下的两名员工,一位全心全意为公司打拼,经常自觉加班加点,而另一位却精明得很,老总在和老总不在不一样,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计算着是否有回报或是将来的回报,一旦有什么事失算了会很恼火地骂人。可惜的是,年终晋级,老总将机会给了那一位默默干活的年轻人。我问他,另一位不也挺能的?他幽默地说,他的事情他自己操心得够多的,用不着我来。这分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因小失大啊!听了这话,我想起一句古话“大智若愚”,看来,精明不等于聪明,他不懂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其实,这类人在哪里都能遇到,我自己其实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第一次我会一笑了之,第二次我会嗤之以鼻,第三次我会从心理上排斥或讨厌。试想,有谁会喜欢一个时常心里揣着一把小算盘过日子的人呢?在我看来,我等凡人肉身在浩瀚的宇宙、广阔的社会里显得是多么渺小,一个人一辈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能做的和可做的也就那么几件事,不如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让你更值得做的事业中去,能把这几件事做好,也就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一贯的哲学就是从小事做起。

  人还是简单一点好。简单了,人们能感受你的真诚,愿意与你交往,与你用心交流,我在一篇随笔《简单的快乐》中曾记下我的感受。简单了,会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让你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定前行;简单了,不至于为复杂的问题所累,把自己弄得七荤八素;简单了,不至于让你左顾右盼,朝三暮四,最后人心尽失,得不偿失。总之,简单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就会云开雾散,一片通明,就会阳光明媚,鲜花盛开,人生处处就会有美好的春天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斗鸡耍猴”及其他

  前段时间,看到晚报上一则报道,说的是古代官场斗鸡耍猴也能升官,颇让人好奇。读罢,大开眼界,文中所述不仅斗鸡耍猴能升官,连捉蟋蟀、逮兔子、被蝎子叮咬也都在升官之列。

  古人升官的途径很多,正常的,如通过参加科举考试、举孝廉、战时被临时提拔等,但也有很多人靠其他伎俩升就高官的,明朝捉蟋蟀就是,于是,蟋蟀成了抢手货,一些捉蟋蟀的人居然升官发达了。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指斗蟋蟀),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语至犹传。苏州卫中武弁(指低级武官),闻尚有捕蟋蟀比首虏功,得世职者。”宣宗喜欢斗蟋蟀,蟋蟀便成为众人追逐之物,有的地方竟然规定捉蟋蟀和上战场杀敌同样重要,从事两种活动的人功劳一样,蟋蟀捉得好,一样可以得到世袭的官职。

  除了斗蟋蟀、逮兔子、被蝎子咬能升官外,最著名的怕是斗鸡和耍猴了,特别是在唐朝,斗鸡活动达到了顶峰,唐诗中有50多处提到“斗鸡”,唐朝好几个皇帝都喜欢斗鸡,僖宗除了斗鸡还斗鹅。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个叫贾昌的年轻人因为驯鸡有方而被召到宫中,他在指挥斗鸡时,所有的鸡都奋勇向前,神采飞扬。玄宗深为宠爱,每日皆有诸多赏赐,并赐予官位,让众人十分羡慕。有人为此赋诗:“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贾家少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另有一个叫杜淹的人,因斗鸡诗写得好而升官。黄巢起义时,唐昭宗李晔喜欢养猴,连避藩镇治乱逃往蜀地时也带着驯养的小猴随驾,那被驯养的猴子竟能如文武大臣一样随班站岗,逗得唐昭宗十分高兴,因此赐给那弄猴人红袍加身,号曰“孙供奉”,享受“高干”待遇。这种荒唐之举引起一落魄书生无穷的感慨,他赋诗道: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这名落魄书生十年寒窗苦读,赴考十试不中,而“孙供奉”驯养的猴一逗君王发笑,其就成了五品官员。民间另一说法是,皇帝给那猴儿红袍加身,把大红官袍披在猴子身上,反正无论如何,唐昭宗的举动都堪称闹剧。

  当时社会上甚至还到处流传着《耍猴调》,活生生勾勒出耍猴社会的众生相:

  猴儿猴儿/你要叫一叫/叫一叫呀还要跳一跳/又叫又跳给你叫个好/大家一高兴喂你吃松糕//猴儿猴儿/你要不肯叫/你要不肯叫还要不肯跳/不跳不叫给你一鞭子呀/让你/子哇一声/蹦得那么个高。

  古代官场乱相让人眼花缭乱,如果说斗鸡耍猴是不学无术的男人通过歪门邪道取悦皇帝,以达到讨取当权者欢心从而谋取私利,乞得一点官位或权力的话,那么后宫深闺的女人们互相之间费尽心机的献媚争宠,从本质上来说,其实两者完全是一码事,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楚灵王在挑选嫔妃时有一大爱好,即该女子无论五官如何的靓丽,无论琴棋书画如何精通,色艺俱佳,如若身材不够魔鬼,都不得宠。也就是说,他喜欢腰身纤细的女子,用如今的话来说,他着迷的是“小蛮腰”类型的女子。于是“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宫中人等不仅妃嫔,甚至连大臣们都拼命节食,每天只吃一顿,最终个个面呈菜色,扶墙才能站立。《晋书·胡贵嫔传》中说,晋武帝司马炎后宫嫔妃万人,却没有钟情的,于是以羊拉车,皇上坐在车上在后宫游走,羊停哪里,他就在停留的宫嫔居所过夜。害得许多后宫女子为祈求恩宠爱怜,煞费苦心,投羊所好,“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她们将新鲜的竹叶插在门口,用盐水洒在地上,引逗皇帝所乘的羊车顺着绿色、咸味将武帝送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身为宫中女性,面临皇上挑选时,也并非以琴棋书画等才艺取胜,而是视皇帝个人嗜好决定其命运,她们更多的只能是以色事人,得皇帝幸临,生下皇儿就可母以子为贵,享受终身的荣华富贵了。

  笔者在这里无意贬损古代女子,相反,是为她们所处的年代和环境悲哀,也为她们不平。与男人们斗鸡耍猴的招式不同的是,男人们完全可以经过科举考试、举孝廉、征战沙场等方式步入仕途,女人们在那样的封建社会,剥夺了这一切一切的权利,除非特殊的出身,否则,只能采取各种手腕,以身体为筹码,通过男人换取精神、物质上更高的需要。从这一点来,古代的女人是可悲的,也是值得同情的。而男人明明可以通过正当的途径步上人生的阶梯,却采取诸如此类三教九流手段博取功名,实在不能登大雅之堂。

  话又说回来,这些现象之所以存在,而且一度时期久盛不衰,或许有其存在的理由。也许,在人家看来,在那样的社会,皇帝的需要就是最大的需要,也是最大的理由,用如今的话说,是最大的政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权者的爱好引导时尚潮流,这很正常呀。以皇帝的喜好作为自己行动努力的目标,既识时务、讲政治,又容易贴近皇帝,更容易赢得皇上欢心。文中开头列举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历史上相关记载远不止这些。齐桓公性情嫉妒且喜欢女色,大臣竖刁就自己阉割去治理宫里的事;桓公喜欢美味的食物,易牙就把儿子的头蒸了献给桓公。诸如此类,让人瞠目结舌,比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为了效忠,为了讲政治,可以六亲不认,杀子弑父,皇帝老儿怎能不感动?

  当当权者的个人爱好上升为公共娱乐,并被一定层面认可时,虽说会因此制造出五花八门的闹剧,但确实为更多梦想升官发财却不学无术、苦于无门者另辟了蹊径,这不能不得到他们的欢呼。人家没有其它本事,又想做人上人,总得想出点花样来。与十年寒窗苦读及冒死征战沙场相比,斗鸡耍猴者多么轻松幸福、令人羡慕啊,还有什么比这样更安全、更聪明划算的买卖或回报呢?过去尊崇的一切在这里被推翻,谁也不会想到,当初遭人白眼的三教九流有朝一日忽然摇身一变,着了红袍,混进了上流社会,呼风唤雨,风光无限。让那些所谓的文官武将羡慕嫉妒恨着吧,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什么“学而优则仕”,让读书见鬼去吧!骂我胸无点墨也罢,奇技淫巧也罢,看我不读书,不立功,不会说人话也罢,但我只要能让鸡猴懂,我便照样能当官,甚至当比你们更大的官!现如今都说要广开就业门路,其实人家古代皇帝早就广开了当官渠道,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才是真正的“魄力”啊。

  还说什么玩物丧志?人家玩的花样可多了,不仅皇帝喜欢,整个宫门上下内外没有不喜欢的,为大伙增添多少乐趣啊!用如今的话说,也算是一种形式活泼的文体活动。花样玩得好,皇帝心情就好,就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更加集中精力处理国家大事,有利于国富民强,怎么会丧志呢?知道么?明宣宗喜欢斗蟋蟀,蟋蟀就成为人人追逐之物,甚至奇货可居,形成产业。对于斗鸡耍猴者们来说,本就无“志”可言,人家只是讨口饭吃,其实也没有什么错的,也许人家一开始也没有指望什么三官五品的,只是皇帝老儿高兴了,一不小心给了官位,实在是怨不得人家。要怪只能怪皇上了。谁让他喜欢了?他喜欢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可能?所以,玩物不仅不丧志,不仅有利于个人进步发展,还有利于社会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发展呢!

  说了半天,无非古代官场百态乱象,其实,现实社会中这类事情也并不少见,投领导所好引发的官场腐败案例不胜枚举,只是更“文明”、“高明”多了。因此,人们迫切期待一个风清气正的民主法制环境,希望建设真正的制度文明。那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健康发展,我们的社会才会少一些“鸡”官“猴”官。

  作者简介:

  许丽晴,江苏泰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多年从事政法工作,三级警监。先后在《钟山》《小说月报》《文艺报》《雨花》《扬子晚报》《新民晚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出版长篇小说《红流苏》《警察恋》,小说集《冬雪无忌》。作品被新浪网、《扬子晚报》《今晚报》《大河报》等媒体介绍和连载。公开出版发表作品100多万字。现居南京。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