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时间:2008/1/4 作者: 田牧 热度: 11622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简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病死于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为千古名篇。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颜真卿等名家,而能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天才。
 
词牌介绍:
 
    《念奴娇》最早取名于唐朝天宝年间歌妓“念奴娇”之名;本词牌又名《白令书》、《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等十余个。本调一百字,二十句(因句逗不同而数目略异),前后片各四仄韵(也有用平韵的,如叶梦得词)。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并非按《念奴娇》原来的词谱填词,句法和平仄多处均有破格。自苏轼“赤壁怀古”问世,蜚声海内,后人多以此调抒发豪放之情,苏词格式渐成《念奴娇》流行的变格。
 
  一、《念奴娇》词牌原定格
 
    中平中仄(句),仄平中中仄(句),中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中平平(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句),中平平仄中仄(韵)。
    中仄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仄(韵)。中平平仄(句),中平仄平仄(韵)。
 
  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格式
 
    仄平平仄(句),仄平仄(逗)、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仄仄(逗)、平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仄仄(逗)、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韵)。
 
    注:从上述两例可以看出,苏轼所填《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原调定格相差较大。在宋词中,苏轼、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词家对词调常有破格、创新;只有深谙词学、音律的词家方能为之。此外,《念奴娇》词牌还有多个变体格式,此处不再详细列出。
 
词语注解:
 
  (1)、赤壁:三国时,蜀、吴两国联军大破曹操军队的地方;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的南岸;但苏轼当年游览的地方在今湖北黄岗县境内;此因联想而提及。
  (2)、乱石穿空:堆满乱石的峭壁高插云霄。穿空又作穿云、崩云。
  (3)、雪:比喻白色的浪花。
  (4)、英发:英气奋发。
  (5)、强虏:指曹操的军队。一作“樯橹”。
  (6)、故国神游:是说作者梦中神游到赤壁鏖战的旧地。
  (7)、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的意思。
 
作品简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认为是苏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词写于原丰五年(1082年);也就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
 
    词的上阕写赤壁山水的雄奇、壮观;起笔气势豪迈。江水浩浩东流,历史的长河不也正像这江水一样奔流不息吗?漫漫历史长河,曾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在滚滚东去的长江和千古风流人物之间,词人用“浪淘尽”三字串连,融人与物为一片,大胆泼辣,别开生面,确为神来之笔。词人看到江边的古垒,很自然地把它与三国时期的周瑜等大破曹军的赤壁联系在一起。此处的“人道是”,显然是根据人云亦云的意思,把它作为古战场,借以怀古。“乱石穿空”三句,是从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岩石壁立,惊涛怒吼,波浪千叠,汹涌澎湃,令人惊心动魄。“乱石穿空”,写山石的陡峭,如见其形;“惊涛拍岸”,写江水的奔腾,如闻其声;“卷起千堆雪”,承前而来,既突出了江水的壮观,又展示了它的鲜明的色彩。这三个句子,绘形绘声绘色,对雄伟的赤壁作了正面描写,是诗画笔法的综合运用,为后片赤壁鏖战中的英雄出场,渲染了环境气氛。“江山”两句,前句概括上文描写的景色,后句同开头呼应,并启示后片;“一时多少豪杰”,此情此景,暗示着无限感慨。
 
    词的下阕,追忆周瑜、诸葛亮,抒发词人的情感。“遥想”以下三句,极写周瑜的风流倜傥,英俊年少。“羽扇纶巾”以下三句,极写诸葛亮面对强敌,从容潇洒,指挥有方。此六句,突出了蜀、吴联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历史和周瑜、诸葛亮的功绩、风度;在章法布局上恰到妙处,把整篇词的气氛推上了高潮。“故国”以下三句,再从幻想回到现实,以抒发自己的感概。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三十四岁;而苏轼游览“赤壁”时,已经四十有七了。想想人家少年得志,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而自己呢?年纪比他大,却被贬谪黄州,毫无作为,怎能不情动其中,感到自己的可笑呢?!所以,词人在神游了“故国”之后,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笔触极为自然、含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词人的自我宽解。人生犹如梦一场,还是让我高举酒杯,痛痛快快地饮酒赏月吧!从字面看不起,这是词人消极情绪的流露;但如果把它与上文联系起来分析,就不难看出,词人的用世精神并未泯灭,对生活的情趣依然浓厚,所以末句说,还是举杯邀月,凭吊古人。此句暗含,一朝风云变化,自己还要象他们那样有所作为的!这是消极之中含有积极的写法。结尾的江月与开头的江水相互呼应,始终注意到情景交融,这是词人在章法布局上的高妙之处。
 
    苏轼的这首词,与其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无论从题材的选择,还是境界的开阔,乃至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前进了一大步,而成是为苏轼豪放词中最有影响的一首。据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祗为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首词使用以宾喻主的表现手法,名为怀古,是为抒情,借以表达自己仍不忘大展宏才,以图功业的志向和抱负。从苏轼当时正因“诗谤朝廷”而受贬的历史事实,我们不难看出这点。这首词在句法和用字的平仄上,都对《念奴娇》格律有所突破。例如,第二句作“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第三句作“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后片第二、三句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等处,句法颇有参差。这首词是苏轼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写成的。当时,苏轼因写诗开罪朝迁,险丧一命,释放之后,贬谪黄州,满腔委屈,无处申诉。可贵的是,作者始终不因此消极悲观,而是仍想有一番作为。在来到黄州的第三年,当他游览黄州赤壁时,看着滚滚东流的长江,遥想功业彪炳的古人,对照自己,感慨万千,诗兴勃发,加上他那纵横才气,信笔直书,写就千古绝唱。苏轼此词脍炙人口,气势宏挥,在词坛上前无古人,几无来者。人们一谈到豪放派的词,往往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或者说“赤壁怀古”,这并不是偶然的。填词的人甚至摘取这首词开头、结尾的词句“大江东去”、“酹江月”,来作为《念奴娇》的别名;可见其影响之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6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