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已久,又多丰衣足食,坊间烹茶,闻香,藏石,抱琴,行游,风气习习,日见浓郁。我平时喝茶比较简单,拿一只玻璃杯,放些茶叶冲泡即可,不求兔毫盏,也不迷紫砂壶。看茶在透明器皿中浮沉,如观舞台上角色动静不一。茶生苍天厚土中,又寄于杯水之间。
唐人玉川子饮了友人所赠新茶,品出人间至味,即兴以“七碗茶”为题写下妙句,言一碗茶“喉吻润”,二碗茶“破孤闷”,三碗茶“搜枯肠”,四碗茶“发轻汗”,五碗茶“肌骨清”,六碗茶“通仙灵”,七碗茶“清风生”。诗中神来之笔,不在于描绘茶味如何奇妙,而是诗人忽然荡开笔势,写到他吃了七碗茶,能登临仙境,也要为天下苍生请命。这颗悲悯心,这般大情怀,可赞可叹。
《七碗茶诗》又作《七碗茶歌》,由表及里,从实到虚,层层递进,节奏感强,若是将它谱曲吟唱,当会朗朗上口,入耳也入心。徽州民歌中有《盘茶歌》《贩茶歌》,唱的是茶事百般辛苦,寄托有绵绵情思。所谓盘茶,并非古玩圈所言盘玉石之盘,而是选茶配茶。
山高水长,出门的人迟迟未归。徽姑娘忙着盘茶做活,也时时哼唱几句,以抒发内心期待。歌声清脆,如一只敏捷的鸟,飞上高高的云天。
正月盘茶正月子嗦,
嗦啊啰子哎。
少年的哥哥,
拜年的哥哥,
来得多啊,
啊嘿呀儿哟,
海棠花儿香哦。
这是唱词较为简短的《盘茶歌》,也有篇幅更长的歌词,从新春盘茶唱起,一直唱到腊月盘茶,像有无尽的情思要倾诉。《贩茶歌》同样有简略版,也有唱尽一年四季到处贩茶内容的完整版。
正月贩茶走浙江,走呀走浙江。
浙江有个丝棉行嗨,丝棉行。
什么东西都不买呀,都不买。
只買包头送茶娘嗨,送茶娘。
二月贩茶走湖广,走呀走湖广。
湖广有个玻璃行嗨,玻璃行。
什么东西都不买呀,都不买。
只买明镜送茶娘嗨,送茶娘。
三月贩茶走江西,走呀走江西。
江西有个瓷器行嗨,瓷器行。
什么东西都不买呀,都不买。
只买瓷瓶送茶娘嗨,送茶娘。
……
新安江穿越崇山峻岭,奔流不息,萦绕着茶香的徽州民歌,似散落山水间的粒粒遗珠。当我亲耳听到徽州民歌传承人的歌唱,真切地感知过才知道,歌词中那些看起来有些虚头巴脑的衬词,并非累赘多余,它们像是从乡野中冒出来的小精灵,在歌声中蹦蹦跳跳,给人以欢乐,也让人体会到袅袅不绝的余音韵味。旧时文人以红袖添香为雅,认为乡间采茶、盘茶、奉茶女子有清纯之美。《贩茶歌》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所唱的茶娘,指的是徽姑娘,亦即贩茶男子念念不已的心上人。浙江一些地方将茶叶称为茶娘,并作细茶娘、粗茶娘之分,独特而有趣。我听出自浙江的民歌《采茶舞曲》,觉得一问一答也是好听而有趣的。此外,民间流传的《采茶歌》版本较多,比较有名的,是这一版本,歌中唱道: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
草中野兔蹿过坡,树头画眉离了窝,
江心鲤鱼跳出水,要听姐妹采茶歌。
……
原生态的民歌,在唱词上不一定那么工整。这首《采茶歌》应该是做了艺术加工,颇有文气,也不失活泼泼的田园风、乡野气。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散步或饮茶时都拿出来咀嚼回味。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种茶不知茶事艰辛,每一片茶叶都凝结着天时地利与人工。若无采茶人的躬身劳作,茶客断难以平心静气畅享饮茶之乐。茶歌唱起来多欢愉,一茶一饭的生计有苦有甜,其实苦也是为了甜,甜是人生的奔头。人行道上,听歌喝茶,知味就好。
相较于喝茶,饮茶、品茶的说法显得清雅。至于吃茶,属旧时做法,生嚼茶叶以吸得丝丝汁液,或者将鲜叶煮沸,连汤带叶一饮而尽。古人煮茶,也有将葱、姜、枣、橘皮、薄荷等与茶叶搭配在一起,做成黏稠状的茶羹。湘粤等地至今还有的擂茶,便是吃茶的一种。假若尝茶鲜,个人以为不宜一锅乱炖。当茶风刮到唐代,煮茶就易为煎茶了,即先煮水,然后才放茶。宋人喜欢点茶,做起来尤为烦琐。明季流行沸水冲泡茶叶,饮下茶汤,简便省事。此谓喝茶,今日大行其道。
饮食男女,凡尘牵绊难免。每次出差前,都要备一盒绿茶,已成个人习惯。友人打趣,像女士必带化妆品一样。素来夜间不大饮茶,若是舌尖沉闷,才拈几片茶叶放入杯中,以有味冲抵乏味。有时为着提神醒脑,也会泡饮一大杯绿茶,但喝茶后,神经末梢兴奋度飙升,直到次日凌晨,人才晕晕乎乎入眠。辛丑年秋冬算是例外,当时居京城数月,常在晚饭后散步,或与三五文友聚在一室闲谈。从云南来的文友不吝私藏,以自制冰岛生茶招待众人。她带有一套茶具,不厌其烦地为众人烹茶,做法倒也简易,就是将一壶茶煮沸,挨个倒入素净的白瓷盏,盏中茶汤纯正近似明黄。待喝过三巡,口中回甘,自己身上出了一层薄汗,才知这茶金贵不虚。依林语堂所言,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云南文友所煮冰岛生茶,三巡五巡后茶味依然绕舌,也是一奇。记得多年前到云南出差,返程时带了几饼普洱茶,有一阵子普洱茶炒成天价,才想起置放家中许久的普洱茶饼,翻箱倒柜找出,送给视茶如饭的一位年长者。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与臣子一唱一和,俩人对话组合起来,近似一副对联。舞文弄墨者在意琴棋书画诗酒茶,寻常人家操心柴米油盐酱醋茶。英国人的下午茶中,传统以红茶为主,现今也有绿茶之类。唐鲁孙认为北京人喝茶以香片、毛尖为主,天津人讲究喝大方、雨前,安徽人专喝祁红、瓜片,江浙人离不开龙井、水仙、碧螺春,西南各省喝惯了普洱、沱茶,再喝别的茶总觉得不够醇厚挡口。唐鲁孙所言有失偏颇,皖人可选茶叶实在太多,并不局限于祁门红茶、六安瓜片。至于京中人,在我的印象中,他们爱喝花茶,对安徽茶也是颇多喜好。有一次在京城采访,为进入工地现场拍照,买了一袋黄山毛峰送给看门大爷,他当即行了个方便。名声在外的黄山毛峰又添了“身份”,与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一起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皖西南山多茶多,近年喜饮家乡白茶。初识白茶,是在一个古董鉴赏会上,主人上茶,有意考问来宾何地何茶,座中客有猜皖南茶,有答皖西茶,我则笑说外省茶。主人伸手相握,称是邻省白茶。那时尚不知长江之滨的故里也做白茶,待乡友寄赠,才知家乡白茶种植已小有气候。早些年,家中分得一块茶地,每到春日,母亲提篮去地里采茶,归来后忙着杀青、揉捻、摊晾,所制茶顶多自给自足。后来,户户接到通知,须砍了茶树植桑树,便一一照做。几年后又转了风向,家家改挖桑树种黄桃。再往后,因砖窑厂烧砖取土所需,那片茶地最终被挖成了大土坑,天长日久,变成了一片泽地。
数次到临涣古镇,所见临街茶楼装饰平平,桌椅板凳摆设也平常,屋里屋外却挤满茶客。寻个位子坐定,要了一杯棒棒茶,茶水满至杯沿却不溢出。棒棒茶非叶非花,而是采用六安、祁门茶枝做成,根根入水浸泡,茶汤浓酽似生抽。出差北方,泡绿茶时多以矿泉水煮沸,否则味道寡淡。个人素喜午休后饮茶,这时人精气神充足些,又因饮了茶而通身清爽。若是与好友喝下午茶,自己常会先选黄芽,次之毛峰,再者猴魁或瓜片,这纯属个人喜好,无茶道可言。《红楼梦》里贾母说自己不吃六安茶,这是小说家笔法,隐含了贾母肠胃可能不适此等地方茶。有人认为贾母不吃的六安茶属于六安黄小茶。六安自明代就有一款黄茶,分为黄大茶、黄小茶,均属微发酵,性较寒。其中,黄大茶为民间手工制作,黄小茶被列为贡茶,做起来就格外讲究。祁门也产有名为六安茶的轻微发酵茶,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此六安茶又称安茶,意指安五脏六腑。其味愈陈愈佳,海边渔民视其为一剂良药。慈禧老太却好齐山云雾,齐山云雾又称齐云瓜片,以六安金寨县齐山蝙蝠洞所产为佳。平日里泡祁门红茶较少,喝功夫茶多在茶舍或友人工作室。对于全发酵之茶,起初有些忌惮,渐而有饮。其他如岳西翠兰、桐城小花、舒城小兰花之类,偶有尝及。沿江流域所产少数绿茶,有似某类文章,方正有余,奇崛不够。前些年,皖西有人复原古法,做出黄大茶,黄大茶较之于市面上常见的霍山黄芽,味道更为醇厚,但杂有焦苦气。饭后饮黄大茶、霍山黄芽,大约都可去肠胃所积油水。二十多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我赴霍山参加关涉安徽名茶的会议,归途中遇到洪水肆虐,四下一望,白茫茫一无所依,与乘车司机涉险突围。那惊心遭遇,不亚于滑一脚就坠入深渊的境地。霍山黄芽与岳西翠兰,二者产地相邻,均是山大云雾多的气候环境。層峦叠嶂中野花热情,片片茶叶得以沁入缕缕花香。牧童遥指杏花春雨的池州,山清水秀,好茶也多,像雾里青、肖坑茶、东至云尖、九华佛茶,喝起来,一律有清香野气。个人以为信阳毛尖有似肖坑茶,香味鲜爽,回味也绵长。
去皖南行走,仍可见到遗存的古亭。亭有茶亭,也有水口亭、观景亭。旧时,逶迤而险峻的山道上,往往设有茶亭驿站,以供人饮茶歇息。古道古亭,吹过长长的古风。在古徽州,就有茶亭专门刻下一副楹联,上写:“千里路迢迢,如是我来我往,我坐我行,休叹关山难越;一亭风习习,何分谁主谁宾,谁先谁后,大家萍水相逢。”人与人萍水相逢,人与茶也是萍水相逢。春天到皖南,见山即见茶,见村即见茶。村中亭间,老人壮年,个个手中不离茶杯。茶有大名头中名头小名头无名头,让人目眩神迷。涌溪火青,汀溪兰香,天山真香,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山重重水宛转,茶香一路。
1964年7月初,老舍偕夫人到徽州,逗留期间写下一首《咏茶》:
春风春日采新茶,生产徽州天下夸。
屯绿祁红好姊妹,淡妆浓抹总无瑕。
在祁门,看到老舍手书的诗作时,就止步不前了。虽是复制品,不妨碍品味一番。老舍将祁红与屯绿两种徽茶视为好姊妹,有些别出心裁。祁红即祁门红茶的简称。描述祁红的词语繁多,如红茶皇后,如琥珀光,如紫玉金汤,如黄金圈,透着贵气与雅意。制茶用具却寻常,像竹筛、布袋、风箱、木齿耙之类。传统手工制茶同古法造纸、酿酒一样,有着环环相扣的工序,讲究心、眼、手俱到。若无熟练手艺与足够耐心,自然出不了细活,遑论创制极品之作。
采茶趁时,杀青做形也紧张。新茶尝了又尝,体内火气呼呼上升,嘴唇舌尖密集起泡。在太平湖畔尝试做手工猴魁,始知与机制茶不同。走至新安源村,这里地理特殊,系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之源所在,眼见草木繁茂,飞泉溅雪,人顿时生出久居念想,若能化身飞禽灵兽,出没此地,不亦快哉。溪水曲曲,经过一道山弯,山弯积土较厚,土中植有一垄垄山茶,万丈阳光直射其上,无数绿叶闪动,无数翡翠招摇。新安源属休宁,休宁有松萝茶,为明季僧人大方所制,一度与碧螺春、龙井平起平坐。当日吃了乡间菜,喝过休宁茶,记牢的却是那一脉玉色清泉。
李白到过的敬亭山山脚下,有一大片茶园,万千茶树随地势起伏,春时满坡竞绿,茶如云浪,美到让人失语。在山麓,观看一方制茶古石槽,石槽刻有“色纯如玉,品静似天”字样,落款为“绿雪山人”,石刻隐现古气,字字句句又有闲味。除了石刻,还见到一幅郭沫若书法。此地绿茶冠以“敬亭绿雪”之名,可见命名者心思灵敏,触景而发诗性。敬亭山中有一口古井,名为虎窥泉,以这井中泉水伺候敬亭绿雪,但见叶叶披白毫,飘舞于青绿之汤。不似春茶荡漾,秋茶气息内敛而不张扬,滋味平和而不浓烈。秋日西坠,于敬亭山中吃过秋茶,又听些禅意话语,探身俯看,山中层林斑斓,更远处,水阳江似玉带,其他无所见,惟朦朦胧胧而已。
年年地气腾腾,花红茶绿。得了桃花、杜鹃花的渲染衬托,满山明媚,村村喜气盈盈。新茶上市之际,丝丝缕缕的春风殷勤为媒。有一年年初,天气不同以往,清明前后雨雪时有,皖地新茶迟迟未上市,仿若出嫁之女久不现身宾朋面前。新茶露面后,茶客才解了一腔渴盼。春日饮茶,重在新味,天气新,阳光新,雨水新,草木新,满目清新。因了暑气浓烈,夏日饮茶多是直奔主题,大口解渴,大汗淋漓最为畅快。秋日饮茶,亦因天高气爽,品茶之人心境愈发平和。冬日饮茶,若是窗外飞雪,围炉闲谈或夜读都恰如其分,但凡一盏热茶入腹,暖意便流转全身。到湖南桃花源,看簇簇桃花灿若烟霞,饮了几口茶,滋味如何,已然忘得干干净净。在杭州喝龙井,匆匆几口,尚未饱览窗外新绿,便随众人赶往下一程。在江南山中喝竹叶茶,觉得茶汤清亮,人也随之提神,就带了一袋竹叶茶,回家泡饮,却少了几分当日所尝到的滋味。此后,喝过荷叶茶、桑叶茶,也泡过瓜藤茶、三七茶,各有各的特性与风味。
这些年,愈发有惜物之心。有新茶则喝新茶,有陈茶即喝陈茶,以旧味佐新茶、以静气压火气也可,混搭如松萝绿雪,如黄芽瓜片,如猴魁小花,如毛峰火青,惜它就好,随意心安。又或者,以花茶配绿茶,以蜂蜜入绿茶,以绿茶入五花肉或鲜鱼,炙烤一番,也是举手之劳。说到底,茶味可以明净无染,亦可一团混沌。天地间混沌气由来已久,混沌中有风云激荡,有虎啸猿啼,有生离死别,有昔我今我似我非我。
“茶七饭八酒十分”,茶饭老酒里融有乡情,还有待客之道。人生如茶,茶味也是人生味。饮茶后,沉重肉身仿若变轻了,心境澄明了。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单看这一句,觉得是家常话,也有烟火气,但《喝茶》一文对于“清福”实有所指,针砭的是病态的附庸风雅。好福气似乎可遇而不可求,于是民间倡导修身积福。好茶配好水,好笔写好纸,好女遇好男,都可算作福气,是两两相悦,也是世间喜相逢。“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元人张雨的句子,平淡而有茶味。不必雅舍布席,也无需丝竹声起,临湖闲饮,于人于己都是自在。
吃茶,可增清气静气;喝酒,或沾浊气躁气。茶无言石无语,在水汽茶香中,寻一脉清风与旧绪,得些新味,哪怕浅淡,也是好的。
责任编辑 王子倩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