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个人的孤独

时间:2023/11/9 作者: 湖南文学 热度: 14624
楚梦

  屋外有雨,稀稀疏疏的,间或有闪电从窗前掠过。夜很寂静,才一点钟呢,可能因为是周末,大多数人都回家了的缘故吧,只有窗下小河的流水还在一如既往地呻吟。

  一股孤独的潮水铺天盖地般扑向我,有一种被淹没被抛弃被隔绝的感觉。心里凉凉的,凉得有点发冷。

  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尤其是夜晚的时候。

  有人说是因为我耐不住寂寞。寂寞呢也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但更多的恐怕不仅仅是寂寞。尽管我多愁善感,喜欢胡思乱想,容易莫名其妙地伤痛,但并不特别害怕寂寞。记得三十一岁那年,我只身来到广东,环境是陌生的,人更加陌生了,离家又是那么遥远,加上那个时候的我简直就是白痴一个,自卑填塞心胸,压力有多大自己是清楚的,即便那个时候,也没有让寂寞打垮。何况现在不过是在湘西,而且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虽然朋友不多,但总有一两个。

  是因为所处的环境改变了吗?我是一个对陌生环境需要一定的缓冲期的人,大约也就两三个月时间吧,十九年前去到广东的时候,因为无知,因为自卑,所以茫然,所以不知所措,但不到两个月时间便进入正常状态了。九年前从广东回到长沙之后,两三个月时间一直迷迷糊糊的,可能多少与那里的空气质量太差有一定关系,但来这里已经半年有余了,这里的空气又是这般的纯净。关键问题是,无论开始的时候我是多么不适应,一段时间以后便很适应了,说不上如鱼得水,也称得上轻松自如。

  由于不顺心不如意吗?人生不顺心如意者十之八九,何况在外行人看来我也算小有成就的人了(真正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更重要的是,我对那些表面上的东西相对看得不是特别重。尽管仍然属于贫困阶层,但比我更糟糕的人还不止一两个呢。

  可是孤独却鬼使神差地跟随我,赶不走驱不散。并非始于今日,只是今日显得如此地沉重。

  雨声大了起来密了起来。有些坐不住了,忽打开门走到阳台上,眼前只有漆黑一团,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我呢,我还存在吗?

  我还存在。所以我孤独。

  很多的时候都觉得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梦,至少像我一样的芸芸众生的所谓奋斗啊、事业啊、成功啊、辉煌啊,毫无意义,但我们却要拼了命去做那些徒劳无益的事情,甚至不惜代价不顾尊严。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具有支配权的人,总是说只要结果不管过程。可是,没有了过程,结果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仔细想想,在这个世界上,哪有结果呢,只有一个又一个的过程啊。人生短暂,不过昙花一现,却还要相互仇视、相互算计、相互争斗,甚至仅仅是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我们都不过是宇宙世界的匆匆过客,是一粒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尘埃,我们的最大的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消亡。

  那么,人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或者说方式活着呢?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可是,一直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于是,便痛苦便陷入周而复始的孤独。

  按说,我不应该有那么多的烦恼,更不应该有那么重的孤独,因为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

  我出生和生长于湘北一个贫瘠的小山村,而我的家庭又是这个贫瘠小山村里最为贫穷的家庭,父母老实却又有农民固有的狡诈,想方设法想让日子过得好一点,甚至连我也伙同父亲到山上偷点木材去卖,与母亲一道去收割后的田里拾散落的稻子,时不时地还偷几把割倒了却没有收上去的稻谷。可日子却一天重复一天的不好。我七岁走进校门,从那个时候起,我便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一是为了挣工分,二是在农忙的时候参加生产队劳动偶尔可以吃几餐没有掺野菜的饱饭。因为特别贫穷,所以我们一家人总是抬不起头,也总是受人欺负,可能只有我每个期末拿回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时,才给家人也给自己片刻的喜悦。很长时间里,我的也是我家里人的最大最美妙的梦想,就是离开农村,每个月领一份工资,每天都能吃上饱饭。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家里人都以为我能够靠读书脱离农村生活,过上好日子的。可惜读高中的时候,我走入歧途,贪玩,偏科,早恋,没日没夜地读小说,让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在高考时名落孙山,失去了走出去的最佳时机。

  我是二十四岁那年离开小山村的,先是在镇政府工作,虽说是临时工,与国家级干部有着天壤之别,但也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毕竟走出了家门啊。因为迈出了第一步,所以不管有多少的坎坷和艰辛,总是不愿回到过去的生活轨道上去的。之后,我进了县城,再之后,又进了省城,虽然一直干着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但很不稳定,收入也十分有限,日子仍然十分艰难。在我几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长沙一位好心的朋友介绍我到广东一家报社工作。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九日,我只身来到广东,走进一个完全陌生的天地。然而我的改变以及我后来取得的一点点所谓的成就,都得益于这一次的背井离乡。来广东之前,我是自卑的腼腆的,也是无知的软弱的。来广东的最初一段时间亦是如此。那个时候的我除了小说,其他的书籍读得并不多。可能与大多数同龄人唯一不同的是,我从小学开始就在收听“敌台”(台湾电台),高中的时候就在收听“美国之音”(由于没钱买收音机,也只能偶尔借别人的收音机听几个晚上),对外面的世界有些许的了解,对正统教育和主流意识也有些许的怀疑。仅此而已。刚到广东的时候,总觉得就在像在做梦,环境是不真实的,人是不真实的,连阳光也似乎不太真实。没有一个熟人,没有一点关系,一切都是不容乐观的未知数。好在没有人认识自己,更不知道自己的底细,所以便开始无知无畏起来(不无知无畏就会被淘汰)。很快我便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感觉。报社当时刚刚筹办,每个从业人员都要拉广告,且有任务。我在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地与老板、官僚们打过几次交道之后,发现物广东人其实很纯朴很热情,很快我便为报社弄回了不少钱,也让自己口袋里有了点东西,再加上自己以前或多或少写过一些字,算是有点基础吧,写的稿子也让领导觉得“有水平”,于是便在那里站稳了脚跟亦迎来了“好运”。我们的试用期是三个月,两个月刚过一天,我便被聘任为部室主任,八个多月即被市委宣传部聘为报社副总编辑。后来我又顺利地调入广东。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但总让我感觉不那么真实。尽管我也有一点激动甚至得意,但更多的时候还是清醒的,因此我从没把自己当作过什么,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放松的时候放松,就是开会也不愿坐到主席台上。然而自信却是成倍增长了,我有了一个最大的发现:大多数人都没有三头六臂,我也可以做一些事情甚至还会比某些人做得好一些。原先的那个怯懦的说话都脸红的我已经不复存在。

  十年的广东之行,让我找回了做人的尊严,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那段不算太短的时间,我疯狂地娱乐,认真地读书,拼命地写作。我感觉我在知识量上已经跨进了文化人的行业,我的创作成就在我工作的那个地区应该是最高的了,因为我是当时唯一经常在严肃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的人。

  那个时候我的生活状态有点醉生梦死的味道。没有寂寞,更没有孤独了,烦恼是有的,但一觉醒来就消失了。那个时候的我精力旺盛,常常通宵达旦地写作或者娱乐,工作效率却是很高的。我想我可能就在那片离奇的充满快乐的土地上终结此生了。然而,最终却选择了回来。我是一个在关键时刻对关键问题比较随意的人,这就注定了我这一生与成功和幸福无缘。在广东不到两年,因为家乡某媒体招聘记者,便抛弃广东的一切回来了。干了不到一年又因为不适应这里的环境跑回了广东原先的单位。将家眷都迁到广东后,本以为会到那里安居乐业的,年逾四十之后,又突然举家迁往长沙。在长沙的单位干得好好的,却又跑到湘西来了。我的草率、任性和鲁莽,让我失去了很多“机会”,也让家人十分疲惫。好在我的运气不错,到广东时举目无亲,老总却对我很不错,回长沙后,工作的那个系统我一人不识,领导却对我关照颇多。或许正是我这个性格注定了我到了人生的某个时期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孤独之中吧。

  我发现,我骨子里有一点无拘无束的反叛意识,有一种杞人忧天的悲情意识,有一层挥之不去的责任意识。明知道不可为,明知道有风险,却还蠢蠢欲动。不想改变什么,更没有成就什么达到什么的宏图大志,只想让自己生得其所,只求一个内心安宁。

  我的孤独来自于我胡思乱想,而我的胡思乱想则来自于我的阅读。阅读中让我发现了很多虚假,而这些虚假却被我们当作了真实。于是便心急如焚,于是便对很多人对真相的视而不见十分气愤,于是便试图还原真相,于是便对人的存在意义产生了质疑。

  好长时间了,一直渴望能遇到一个爱我的理解我的人,能够比较顺畅地交流。不是故作高深,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实实在在的浓得化不开的孤独。有人说孤独是一种境界,有人说孤独是一种享受。而我只是一个庸人,一个曾经只求吃饱肚子的庸人。可当真的吃饱之后,却又想生出其他是非来。或许每个人都差不多吧,永远不会满足。但更多的人恐怕是把满足的条件定在功成名就的“大目标”上吧。一直十分困惑,特别是那些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为什么不愿寻求真相?为什么不愿对未知领域给出一点点的思考?为什么不想尽可能地活得明明白白一些?

  难道注定了就只是我一个人的孤独亦或少数人的孤独,更多的人呢?

  已到凌晨四点,窗外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可是孤独却没法停止。

  责任编辑:易清华

  实习编辑:柳子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