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生只做一件事

时间:2023/11/9 作者: 湖南文学 热度: 14680
■赵德发

  一生只做一件事

  ■赵德发

  

  读名家传记,看身边人事,我常常感叹:同样是来世上为人,生命形态却大相径庭。有的人一生中可以做许多事情,而且件件都能做好;有的人一生中只能做一件,如果多于一件他便不知所措,难以应对。

  我就属于后者。

  三十年前我并没有悟出这一点。我在一个秋夜里偶尔翻阅文学杂志,萌生了当作家的念头之后,打算双管齐下,就一边偷偷摸摸写小说,一边认认真真干工作。我当教师,当机关秘书,三十岁那年又当上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这期间,我也发表了多篇作品,加入了省作家协会。我欣欣然想,谁说一心不能二用,我这不是工作创作双丰收嘛。

  可是好景不长,我的欣悦与得意很快消失。为何?因为身为组织部的小头头,事务繁忙,心境也不清静。我欲写不能,欲罢不忍,很焦虑很痛苦。那时,当我读到一些同龄人发表的好作品时,着急,愧怍,每每出一身冷汗。随后,我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头晕,胸闷,有时候去四楼办公室都要在中途歇息几次。我多次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原因。1988年春天,得知山东大学招收作家班,我决定放弃仕途,专心去干那件我极其热爱、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事情。亲友对我轮番劝说,极力挽救我这个傻蛋,然而他们徒劳无功,只好用白眼与泪水把我送走。奇怪的是,进山大后我的病症统统消失,与常人无异。我读到一本书,上面说,那些症状是焦虑所致。这时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赵某人天秉有限,他在这世上只能干一件事情。

  有了这种体悟,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每当遇到要同时干两件或更多事情的情况,都是无一例外地做出决定:死心塌地搞创作,不对别的事情动心。

  从山大作家班毕业后,我去了刚升格为地级市的日照。当时的市委宣传部长问我,是否到文化或广电部门干,我说不去,我要等着文联建起,到那里搞创作。过了一段时间,我如愿以偿。

  文联成立后,财政局一年只拨给四千元经费,身为惟一驻会副主席的我只好想办法挣钱,于是征地8亩,搞起了房地产开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建起一座住宅楼,却赶上1995年的房地产大滑坡,卖到一半就卖不动了。这时有个商业单位想出低价把整块地买过去,我经历了平生惟一的一次通宵失眠,考虑该不该把它转让。我想,等把规划的三座楼全部建起并卖掉,文联就有钱了。但转念一想,别说眼下过不去难关,就是能够熬过去,我再建上一百座楼,不就是一个小房产商嘛,这事能有我的创作重要?于是,天亮时我做出决定:卖。把楼盘处理之后,单位小有赚头,我也从此轻松。

  

  赵德发在寺院

  干了几年文联副主席,有一天宣传部长找我谈话,问我愿不愿调换岗位。我问干什么,他说,我想让你干宣传部副部长。我说,多谢部长厚爱,我还是留在文联吧,因为在文联搞写作名正言顺。

  除了名正言顺,在文联的写作时间也相对充裕。包括周末,我每周可以写三天左右。然而我作为单位负责人,毕竟要应付公务、处理杂事。到了2001年春天,我想我年近半百,还是在有生之年多写点作品吧,就向市委递交报告,要求当专业作家。我向组织这样讲:如果能保留副主席职务就保留,如果不能,我就当普通创作员;如果还不好办,请批准我提前退休。领导理解我的想法,让我挂文联主席职务,但不坐班,把主要精力用于创作。我实现了当专业作家的愿望,但没想到职务不降反升。事后,一位记者朋友在某报发表文章,不点名地讥讽我的做法是“以退为进”。我明白,因为价值观不同,他做出这样的臆测并不为怪,就不作解释,一笑了之。

  2002年10月,山东省作协换届,我忝列主席团。此后,一些领导与师友多次劝我到济南去。我不是不懂在省城的诸多好处,但我深知自己能力欠缺,无法在创作之外再胜任别的工作,就满怀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一再婉谢。我说,日照是我的终老之地,我不会离开那儿的。

  现在我年近花甲,肯定不会再有文学之外的事情成为我的第一要务了,所以我心中非常踏实。我经常想,我这个一生只能干一件事情的寡才之人,能将主要精力与时间投入创作,乃人生之大幸也!

  感恩,庆幸,却也老脸含羞。因为我没把这件事情做好,让自己感到满意的作品还太少,愧对“专业作家”这顶帽子,愧对给了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