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苏步青的二三事

时间:2023/11/9 作者: 书屋 热度: 19368
叶晔

  1931年,苏步青已经是日本乃至世界数学界的知名人物,他发现的四次代数锥面是当时几何学的重大突破。在日本读博期间,苏步青结识了本校教授松本的女儿并喜结连理。他是第一位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学有所成后,苏步青并未忘记养育自己的祖国。当时他与自己的日本妻子已经孕育有两个女儿,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已经向他发出了聘书,而他将自己要回国的想法告诉妻子时,得到了妻子极大的安慰与理解。

  苏步青归国后,受聘为浙江大学教授。当时浙江大学办学条件艰苦,很多时候学校发不出工资,苏步青经常靠自己的哥哥资助艰难度日。苏步青几乎要当掉自己身上的衣物,回到日本似乎成为其摆在面前的唯一出路。浙大校长知道这件事情后,连夜赶到苏步青家中说道:“苏先生,你是我们学校的宝贝,怎么都不能走啊!”几天后,校长便为苏步青筹集了一千多块大洋。在这种情况下,苏步青坚持自己的数学研究工作,短短五年间便在微分几何方面获得突破。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战机轰炸杭州,为了浙大师生的安全,学校准备西迁。正当此时,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发来电报,正式聘请他为数学系教授,并许下丰厚的待遇,而这些苏步青都予以拒绝。在长途跋涉后,苏步青最终到达贵州,浙江大学在遵义建立了临时校舍,苏步青在那儿开辟了新的教学天地。

  浙江大学西迁贵州遵义湄潭后不久,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再次聘请苏步青回校任教授,而这时妻子的父亲病危,也要他们火速回日本。他对妻子说:“你回日本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他的妻子说:“你不走,我跟着你,也不走。”

  在湄潭,他当时穷得没钱买米,吃了几个月番薯干蘸盐巴,他的一个小儿因营养不良而夭折。但是,他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中还坚持教书、做研究。晚上在桐油灯下看书写论文,白天在夫子庙里办几何学的讨论班,空袭时他还带着文献在防空洞里坚持研究。在湄潭,他带着早期的学生熊全治、张素诚、白正国等人,坚持射影微分几何、代数曲线奇点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并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论文。以他为首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开始形成,先后发表论文一百六十篇,出版专著七种、数学教材多册。在湄潭的七年间,他与他的学生在微分几何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被称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著名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1944年来中国时曾到浙江大学参观,他对浙大师生在湄潭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科学研究水平之高和学术风气之浓厚十分惊叹,他曾在考察报告中说“这里还有一个杰出的数学研究所”,并称赞浙江大学为“东方的剑桥”。

  抗日战争结束后,时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代理所长的陈省身认为,培养新人是当务之急,因此函请各著名大学推荐近三年内毕业的最优秀学生到数学研究所培训。当时被推荐者人数不少,他从中挑选出十五名,其中七名是浙大毕业生。陈建功和苏步青在抗战期间培养了数十名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成了在中国各高校培养数学人才的栋梁。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派陈建功、苏步青等于1945年9月赴台湾接管台湾大学,一年后苏步青回到浙江大学。

  1947年,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于子三被反动派杀害于狱中,全校学生悲愤异常。在抗议的集会上,教授会为抗议政府杀害学生而宣告罢教一天,当时的教授会主席正是苏步青。在震撼全国的“于子三运动”中,苏步青领导学生自治会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他希望运动不要太过分,以免引起当局的进一步迫害,也担心学生罢课太多会影响学业。到了1948年初,浙大原来的训导长因学生运动干不下去了,竺可桢校长选中了苏步青,请他担任训导长。

  苏步青在担任训导长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学生采购大米,帮助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在接踵而来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等一系列运动中,国民党反动派对学生采取的镇压措施越来越厉害。特别是1948年夏天,国民党成立了特种刑事法庭,传讯进步学生,并审判判刑。学校有关同学在共产党组织帮助下,纷纷撤退至解放区。有一位叫陈业荣的同志是地下党员,在学生自治会中担任主要职务,也属被传讯之列。但他患有肺结核,不能撤退,眼看将要被反动派抓去,苏步青作为训导长,以该生抱病不能出庭为由,硬把他保了下来,在校养病,最终免遭迫害。

  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当局给了苏步青两张飞机票要他一起去台湾,可是他选择留在大陆,他舍不得离开浙江大学。反动派造谣说,共产党不要教授,不要知识分子。苏步青不理他们那一套,说:“在我的学生、地下党员谷超豪的帮助下,我决定不跟他们走。”1949年春节,谷超豪送给他一张贺年片,上面写着:“恭贺新禧——毛泽东。”他为此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52年,随着全国高等院校的调整,苏步青开始在复旦大学担任教务处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务,他创建的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以他为代表的微分幾何学派终于在复旦大学扎下根,苏步青的学生大都从事微分方程、计算及科学方面的研究。与此同时,苏步青还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师队伍,领导一整套数学教材的编撰工作。无论担任什么职务,苏步青都非常专注于自己的数学研究,经常为热爱数学的学生上研讨课。苏步青对数学的贡献并不只是简单的几篇有影响有深度的学术论文,还包括站在更高的学术视角更深入地研究与发展数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步青便创设了代数锥面理论并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苏锥面”。在微分几何领域,苏步青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开创计算几何的新领域,他的仿射微分几何获得国际数学界的极高评价。

  在关于基础理论研究实际应用的问题上,苏步青首先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他说:“科学研究,首先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齐头并进、迎头赶上。没有基础就没有得以进一步飞跃的土壤,那怎么能够开花结果呢?”他又认为,数学研究要针对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需要来进行。他说:“我们决不可以为研究而研究,必须联系各方面,针对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需要来进行。”关于数学理论如何联系实际,苏步青做了精辟的阐述,他说:“基础理论研究怎样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很重要。华罗庚先生与王元先生曾经搞过数论在积分计算上的应用,我看蛮好,恐怕应当进一步发展。”他又说:“数学要联系实际,联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数学与经济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大有关系。现在不少人在搞图论,如能真的用到上海的交通管理上去,该有多好?”他还说:“计算几何要以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研问题为目标,以计算机为工具,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

  1964年,苏步青带领学生到工厂中去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他们先后到过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鼓风机厂、上海矿山机械厂、上海光学仪器厂。苏步青过去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很少接触生产实践,因此先到生产现场了解情况,向工人师傅学习。他围绕机床仔细观察,提出了一個又一个问题,虚心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

  之后,苏步青又来到江南造船厂,参加船体放样的研究工作。苏步青见放样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想到应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当工人师傅介绍原来使用的放样方法时,苏步青听得仔细,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与工人师傅讨论。在研究船体放样的过程中,他解决了“船鼻艏线型光顺”等问题,尝到了数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甜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复旦大学学科专业相对还比较单一,为了消除苏联综合性大学模式的弊端,同时又避免简单套用将专业、系科扩大为文、理、农、医、商等学院的英美模式,苏步青带领复旦大学走上学科综合、交叉和渗透的道路。复旦大学建立起“跨学科”的组织,开始叫“联合体”,后来叫“学科组合”,目的在于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1982年前后,复旦大学先后建立了“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数学”等三个学科组合。如“经济科学”由经济系、世界经济系、世界经济研究所组合而成;“技术科学”由理科各系的应用学科专业组成;而“应用数学”则包括了应用数学、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系等。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复旦大学从1980年的十四个系四十二个专业扩大到二十三个系五十七个专业,逐步发展成为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五大类学科的综合大学。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为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基础。

  苏步青曾说:“人才的培养要经过幼儿、小学、中学教育。因此,大学也要关心中小学教育,不然大学要出高水平的学生是困难的。”对于如何加强中小学教育,苏步青提出建议:要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他说,在中学里教初等数学的教师要懂得高等数学,这样才能“居高临下”。关心中小学教育,不光是师范院校的事,任何一个大学都应该关心,应当积极承担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在教学中,苏步青对学生严格可是出了名的。他告诫学生,搞学问,一定要通透明白,切忌一知半解,绝不允许出现“大概”“也许”这些不确定的词语,要牢记六个字:严格、严密、严谨。他对学生严格,同时也对自己严格,比如他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自己以身作则,每次都提前半小时到教室,风雨无阻。

  苏步青鼓励他的学生要超过自己,他常对学生说:“一代胜过一代,科学才能发展,事业才有希望,你们要超过我,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1982年,苏步青八十岁,也是他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周年。半个世纪中,苏步青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在高等教育的园地里用自己的心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数学人才,有许多学生已成为驰誉中外的学者。国内有二十多所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是他的学生,于是他常常一上讲台就对学生幽默地说:“我的名字叫苏步青,所以我的学生‘数不清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