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中学时代,我就悄悄读过一遍《红楼梦》,虽然年少无知,可也并非一无所知。那时就觉得《红楼梦》很好读,有趣味,懵懵懂懂之中,觉得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母等一些人物还挺有意思的,特别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读后感觉自己好像也在那梦里。这固然不算是读懂了《红楼梦》,可《红楼梦》给一个少年带来的那种“泉水叮咚响”的感觉却是弥足珍贵的。而如今每每禁不住诱惑去读了一些“大红学家”们的皇皇巨著,反而感到寡淡无味、大失所望。
相比较之下,读了百合的《霜清纸帐来新梦:百看红楼》,感觉还蛮好,作者是在带领读者阅读欣赏《红楼梦》,传播普及《红楼梦》,不是板着一张学者面孔给读者讲自己在“红学迷宫”里营造的“一家之言”。
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从制版、封面设计到内文体例布局与诗意的书名“霜清纸帐来新梦”都很匹配,开篇自序《文字是留给世界的清淡痕迹》可能就是全书的基调,语言清新、温婉、晓畅,像散文,又像借《红楼》拉家常,读起来挺有亲切感,作者似乎旨在强调阅读的娱乐性与原著小说的清淡性,压根也不想跟读者玩深沉,更不想成为“红学家”。
全书虽然没有按章节体例排版,却也根据内容的大方向进行了命题归拢,并划分出了单元,诸如“命运篇——最优秀的人总是先走”“生活篇——仙鹤睡在芭蕉下”“情爱篇——俗人正是雅人的良配”等。这种命名与说法,随意、诙谐、风趣,无意中就是要跟那些红学家们对着干,你玩你的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我玩我的小桥流水、涓涓细流归大海;你把做学问的深奥抛给读者开晕车,我用读小说的直觉把读者拉入一片清香世界共享一目了然。
百看红楼——“起舞弄清影”,这本身就比去遥望天上宫阙更富有人间烟火味。读小说就应该是一个尊重自我的过程,阅读的本身就是研究,就是解密,就是与小说谈恋爱,就是读着小说过日子,研究、解密、谈恋爱一旦过了度,变成了“挖坑”,也就丧失了读着小说过日子的美好初衷。
读小说也未必就要求“甚解”,能读懂多少是多少,读不懂的就留在那里当“年货”,慢慢去咀嚼。这与西方新批评理论所强调的“细读文本”也并非风马牛不相及。通过细读文本来拉长日子的长度,也从细读文本去循序渐进地发掘乃至求解小说内部结构可能存在的某些没有搞懂的问题,也是一种阅读与欣赏的方式。
打开《霜清纸帐来新梦:百看红楼》一书,就如沐细雨和风,全书形如金线串珍珠,犹如长长的枝头上开了一朵朵白色的花,作者似乎就是以一种晚报体散文的写法谋篇布局,其文笔细腻、平实、甜蜜蜜,如文化甜食,短平快又不乏丰姿,读起来也就令人闲适自如。先看看“命运篇——最优秀的人总是先走”,这一单元编入了十篇小文,每一篇读起来都不劳心费神,首篇《贾敏:林黛玉的妈妈,那金尊玉贵的大小姐》(以下简称《贾敏》)读读嚼嚼还蛮有味道。《红楼梦》里作者对贾敏着墨不多,都是通过间接描写才让读者对贾敏略知一二。百合在《贾敏》这篇小文里却很有灵机,以贾敏生前拥有的尊贵为中心,牵扯进来了好一串人,林黛玉、薛宝钗、贾母、凤姐、王夫人、薛姨妈、贾雨村、巧姐、刘姥姥、王太医等,文中又抓住了几处对话细节,在不知不觉中凸显了林黛玉身世的不凡,从而折射出贾敏是“最优秀的人”,以“最优秀的人总是先走”为着眼点构成了自己阅读的再创造性,似乎就是对《红楼梦》里出现并先走的贾敏作了交代。《贾敏》行文也颇有起伏变化,左拐右转,曲径通幽,不是“红学”,却有创意;无意学术,却也有引用;不是好为人师,却似乎也给读者补了一课,即《红楼梦》里着墨不多的贾敏也是人物中不可或缺的一位。单从结构论,此书又对那种比较单一的晚报体散文有所超越与突破。
除此文外,这一单元最切题的文章就是《贾珠:最优秀的人总是先走》(以下简称《贾珠》),又给读者补了一课。读者对“先走的人”贾珠所知甚少,在《贾珠》一文里,作者没有忽略贾政暴打贾宝玉时的一个情境:“王夫人急痛之下,竟然叫出了贾珠的名字,哭道:‘若是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李纨听了放声大哭,贾政的‘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贾珠》写得很俏皮,从王夫人有个好肚子入笔。又拐入冷子兴说荣国府,寥寥几句话就暗示出贾珠的优秀,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对贾珠的身世作了一些发挥,还写到《红楼梦》第六回警幻仙姑的所遇所见,尤其荣、宁二公魂魄的所哀所言,又以不爱读书与功名的宝玉作为陪衬,揭示了“最优秀的人”贾珠先走了,贾家注定后继无人,衰败势在必然。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白先勇是一个学者型的小说家,不仅懂小说原理,也了解西方新批评理论,所以他对《红楼梦》的“细说”可以说面面俱到、游刃有余。白先勇先知地认为:“我想一个人写小说,别忘了小说的英文叫fiction,虚构,不是虚构就不是小说。可能大观园是曹雪芹自己心中的花园,当然他家里一定有很大的花园,但不可能大到像大观园那么大……所以大觀园可能是想象出来的。”白先勇从小说文本出发去导读欣赏《红楼梦》,与百合《霜清纸帐来新梦:百看红楼》异曲同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