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综艺舞台充分利用老艺人、老旋律,已经成了屡试不爽的“金科玉律”。对此喜忧参半,喜则遗珠终被发掘,不该忘记的名字被再次提起;忧则舞台再绚丽,也不过是冷饭新炒,本質均为“推陈”,没有“出新”。《乘风破浪的姐姐》已经来到了第三季,衍生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推出第二季,两档典型综艺在推出新篇时,均去掉了“姐姐”和“哥哥”字眼,摆脱这些故作娇嗔的符号,而以更加正能量的“乘风破浪”和“披荆斩棘”外貌示人。如此变换颇显可笑,这些节目的内核恰恰不是冠冕堂皇的形容词,而是被删掉的“姐姐”与“哥哥”,正是他们对八○后、九○后的观众构成怀旧之念,对○○后构成“考古”之趣,成为节目的号召力之源。他们的今昔之变与不变、人设之真与伪成了观众的谈资,他们的舞台与老歌成了节目的展示内核,他们的翻红构成艺人与制作方喜形于色的流量变现。可惜的是,短暂的绚烂再精彩,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告别。在怀旧成为群体无意识的当下,炒冷饭当然有利可图,却终究不可持续,短暂的热闹其实勉为其难,节目热度的逐渐下降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之际,《声生不息》顺势而作,颇有鹤立鸡群之感。它以高标准的舞美音效、高质量的访谈片段、高咖位的嘉宾阵容,似乎要打造一个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标杆性节目。香港与内地的一众新老歌手汇集于此,演绎香港新旧金曲。“金曲”的定义颇为宽泛,只要词、曲、唱环节其中一项有香港音乐人参与即算数,无论歌声呈现是否为粤语。曾经的香港乐坛着实佳作迭出,数量庞大到足可“任君取用”。节目中令人难忘的舞台虽然旧乐偏多,但也有新曲;虽然老将撑场,但也有新人。这与“声生不息”的题名吻合,意欲在怀旧的氛围中实现新老交替、薪火相传的传承效果,《声生不息》部分做到了。香港流行音乐的复兴,无疑是每个人的冀望,可当年盛况的高度立在那里,想超越就显得可遇而不可求。不过有新人在,也就有了一丝可能。
已经步入第十一个年头的《中国好声音》,去年笔者曾有专文论述,今年这一内地选秀的领头羊更显疲态。让大众记住的不是选手的表现,或是导师的点评,而是导师因对节目组不满所产生的种种后果。一项选秀节目发展至此,已经不复可观。不过细细想来,当年平和观看选秀的心境,很多年已不再有。现在难以平心静气去欣赏一个普通人的舞台表现。在抱怨节目质量之前,我们其实已与选秀无缘。这一风靡中国近二十年的节目模式,是否要走到拐点?
脱口秀节目利用网络综艺形式和短视频手段,在近年掀起了一轮热潮,且热度超过以往的电视时代。《脱口秀大会》今年继续推出第五季,呼兰获得总冠军,也算是实至名归。可节目的口碑却严重下滑,从豆瓣评分来看,对比前四季差距明显。而另一档由笑果文化打造的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今年更是不见踪影,原因不明。另一边厢,知名脱口秀演员池子刚刚关停了演出不到两年的线下俱乐部,原因是举报、罚款和技术问题。脱口秀这种体现语言力量的表现形式,似乎遇到了瓶颈期。
近来,一些短视频平台适时推出线上演唱会,有些是实打实的直播,有些是用老舞台重映来代替,可不管是货真价实的新表演,还是多年以前的旧影像,都收获了不小热度,甚至造成了朋友圈间的大量转发。甚至有些演出没有线下观众,完全是针对线上用户的“特供直播”,艺人们如同“绿幕表演”一样,面对着直播器材,想象观众挥舞荧光棒的画面。除了线上演唱会之外,线上朗诵会、线上剧场演出、线上对谈等也相继出现,这股“不在场”的潮流,从娱乐界延伸到了文化界。但娱乐终究是一种“群聚”活动,千里之外的影像传输无法替代近在咫尺的现场氛围,或许疫情不再之后,大众娱乐很快会恢复如常,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缩短我们与娱乐之间的距离。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