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艾芜文集》第一卷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此卷收入小说共计四十三篇,是《南行记》和《南行记续篇》的合集,其中新收入《左手行礼的兵士》《七指人》《红艳艳的罂粟花》《老段》《印度洋风土画》《玛露》等六篇。并且,此次编辑过程中,艾芜接受了《南行记》法文译者李治华的建议,不仅把《南行记》的作品全收入,而且不再按照文章发表的时间顺序,而是根据他南行的里程编排,使得作品之间更具流动性与整体性。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繁县清流乡(今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人,中国左联重要作家,1931年正式开始创作,发表散文《香港的一夜》、短篇小说《人生哲学的一课》等作品,1948年任教于重庆大学文学院中文系,1949年后任重庆市文化局局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人民文学》编委等职,主要作品有《南行记》《漂泊杂记》《文学手册》《故乡》《山野》《丰饶的原野》《夜归》《百炼成钢》和《南行记续篇》等,其中《南行记》被认为不仅是艾芜初期的代表作,而且是他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品。《南行记》中的小说短小精悍、妙趣横生,以艾芜流浪于云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所见所闻为基础,细致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人生百态,深刻地关怀着底层人民的悲欢离合。因此,艾芜也被称为享誉中外的“流浪文豪”。
在艾芜为《艾芜文集》写的序言中,艾芜讲述了自己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走上文学创作这条道路的,按其总结所言:“其实五十多年前,我主要是搞文学工作,并不能算是一个搞政治的人,只不过是写的文学作品,容易招祸而已。以后,为生活所逼,没有法子,只好走上文学写作这条道路。”一句四川方言“没有法子”,道尽了艾芜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偶然与必然,个中无以言表的酸甜苦辣,悲欣交集。虽然如此,艾芜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如他在《南行记》重印题记所说:“人应该像条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人也得像河一样,歌着,唱着,笑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这是他生命向度最真实的写照,所以,稍加修饰之后镌刻在新都区桂湖公园“艾芜之墓”前端的大理石上。
《艾芜文集》出版更具有个人性的意义。艾芜对此文集是满意的,不仅当时表示高兴,而且还欣喜地赠送给王西彦、李济生、臧克家、冈林镇雄等友人。在“题签”中,艾芜谦虚地说:“今后更要努力写作,使文集更加充实,尽量做到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并非虚言,而是其内心非常真实的想法。新中国成立后,艾芜感受到了写作的自由,“可以在作品中称心如意地为劳动人民讲话了”,认为“这是我们文学工作者空前未有的幸福”。所以,他“总想重新努力,在作品中尽量描写新人新事,表现新的时代精神”。1953年《艾芜短篇小说集》出版时,艾芜也说,我“年轻时候,真是有着无穷无尽的勇气。我现在还要保持那种勇气,好好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欢欣鼓舞地来迎接这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并勇敢地投入到人生的大海,体验前所未有的生活,努力用文艺来表现我们伟大的、建设新中国的劳动人民”。1958年《艾芜中篇小说集》出版时,他说:“我这本中篇小说集,只是把国民党统治下人民的痛苦,记录下万分之一罢了。虽然很少,但我希望能使人对于黑暗时代,有着一些具体的认识和痛切的感觉。如果还能由此引起读者对于新社会再增加热爱,并愿意出力去保卫它,使它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日益突飞猛进,那我就觉得再好没有了。这就是我再印这些作品的目的和愿望。”1958年《夜归》出版时,艾芜感慨:“今天在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里,作家要写工人农民及一切劳动人民,真是得到了无限广阔的自由。能不能写出成绩来就要全靠作家不断地到工人农民群众中去生活。”艾芜曾深入鞍山钢铁厂,写就工业题材长篇小说《百炼成钢》,其在出版《前言》交代:“我就是想把新的一代中国人写出来。我的书名采取一句中国的成语‘百炼成钢,这不只是因为书里的人物在炼钢,而主要的意思,是说新的人,是锻炼出来的,而且还须不断地锻炼。”“我不敢说这个企图已经实现了,但我是作了相当大的努力的,而且是抱着极为欢乐的心情去作的。”
1990年3月5日,为祝贺老作家艾芜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六周年暨《艾芜文集》十卷本出齐。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代表全国作协宣读了给艾芜的贺辞:“六十多年来,您始终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以他们的生活为自己作品的表现内容和描写对象,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歌颂人民的新时代。无论在过去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还是在困顿艰辛的岁月里,您都不曾停止人生的思索和艺术的探求,解放后您积极投入生活,辛勤创作,您以自己的艺术成就,丰富了我国文学创作的题材,形成特独的艺术风格。您所创作的大量的优秀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宝贵财富。”
2014年6月,在艾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之际,四川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艾芜全集》,全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特写、评论、论文、诗歌、戏剧、日记、书信等共计十九卷,这无疑是对艾芜一生文艺创作与研究的集大成者,是对其传奇经历、奋斗一生所取得成績全面的展示。
2019年6月10日至13日,纪念艾芜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暨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都举办,艾芜故居也第一次开馆迎客,通过实物、图片、影视等充分地展示了艾芜一生丰硕的文化成果,成为推进艾芜研究道路上的重要标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