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袁昌英年谱》序

时间:2023/11/9 作者: 书屋 热度: 17581
陈国恩

  袁昌英是“珞珈三女杰”中的年长者,又是经历最为坎坷的一位。“三女杰”的另外两位凌叔华与苏雪林,前者是“新月派”的才女,后来随丈夫陈源移居英国,兴趣转向绘画。苏雪林在武汉大学执教十八年,后到台湾的成功大学又执教十八年,享年一百零二岁。袁昌英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中几乎销声匿迹,而她实际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皆卓有成就的一代才女。

  袁昌英的父亲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學,后来担任过云南、山东、安徽财政厅厅长等职。袁昌英的丈夫杨端六从湖南师范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回国后因反对袁世凯而被捕,后得到黄兴资助去伦敦大学攻读货币银行学。1920年,杨端六、赵元任等陪同美国哲学家杜威和英国哲学家罗素在长沙演讲。杨端六本人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讲了《社会与社会主义》和《和罗素先生的谈话》等专题。演讲词《和罗素先生的谈话》,题下标明“杨端六讲,毛泽东记”,刊于长沙《大公报》。

  袁昌英1916年留学英国,在英国认识了徐志摩、周鲠生等。1921年7月,她在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是中国女性在英国获文学硕士学位的第一人,学位论文是研究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1926年,她又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在巴黎认识了朱光潜、陈学昭、郑振铎等中国留学生。1929年9月开始,袁昌英执教于武汉大学文学院,开设了“希腊罗马神话及圣经故事”“戏剧入门”“欧洲戏剧沿革”“法文”“近代戏剧”“戏剧选读”“莎士比亚”和“中英翻译”等课程,讲课深受学生喜欢。

  袁昌英的才华更突出地表现在文学创作方面。她1920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了《山居散墨》(散文集)、《行年四十》(散文集)、《孔雀东南飞及其他独幕剧》(剧作集)、《饮马长城窟》(五幕剧)、《玛婷:痛苦的灵魂》(译剧)等。三幕剧《孔雀东南飞》是她的成名作。1983年6月,胡乔木跟《中国新文学大系》编选人员谈话时说:“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也是不能忽视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十五集收录了《孔雀东南飞》全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现代中国女作家》文集,也收有这部剧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期,袁昌英夫妇的生活和心情还是可以的,他们交代清楚了历史,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信任。袁昌英加入了民盟,当选为武汉市政协委员,又出席武汉文代会,当选文联执行委员。后来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大外文系撤销,她奉命到中文系讲授外国文学。为译介苏联资料,她苦学俄文;为表达对领袖的敬爱,她把毛泽东诗词译成英文。杨端六也继续在武大执教,同时兼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财政委员。

  后来,袁昌英被打成了“右派”,剥夺教职,下放到图书馆劳动。一年后,又被开除公职,管制两年。袁昌英年老体弱,没有遣送外地劳改,留在校园内,由街道干部监督劳动,每天拿扫把扫满地落叶和尘土。在此期间,她遭遇了丈夫离世、儿子迫于压力而与之彻底划清界限的沉重打击。1970年1月,学校限令袁昌英月底离开武汉。她便带着一床小被卷、一条跛脚方凳和两口装满中外书籍的木箱,告别她生活了四十余年的珞珈山,由一个远房侄儿陪同,回到了故乡醴陵骆家坳。

  1973年,八十岁的袁昌英归于尘土。

  据袁昌英的女儿杨静远的回忆,1973年春,袁昌英的情况被定为“人民内部矛盾”。文件尚未下达,但已个别通知。“母亲闻讯异常高兴,说:‘现在我自由了,可以去静远那里了。”可是仅仅几天,她的病情转重,带着美好的愿望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身边空无一人。

  一代才女,就这样走完了她八十岁的人生。

  我对袁昌英的了解,是从来到武汉大学后开始的。我总是在想,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孤独地应付生存的挑战,还想拿起笔写些东西,那是一种什么心境?我感觉这样的心境里,有一代代读书人的坚强。

  今天,袁昌英的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都已经重新与读者见面。这说明美的人、美的事、美的艺术不会埋没。是金子,总会发光。

  建军教授和他的博士生戚慧,倾力搜集材料,精心编排,写出了这么一部厚重的《袁昌英年谱》。这是珞珈后人对袁昌英的一份隆重纪念,也是珞珈文脉在今天的发扬光大。他们要我写几句话,我就写这么几句,借以表达对袁昌英先生的敬意。

  是为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