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须发为题,裒辑相关故事,敷衍成章。许是资料较多、可读性较强吧,有评论称“写头发的故事,纵横捭阖,举重若轻,把一部二十五史都糅了进去,好看又不失厚重”。其后继续属意于此,又收获不少新素材,遂有此续篇。头发胡须的遭遇,在特定条件下端的联系着人的命运遭际,承载着人的爱恨情仇。颅抛血洒之时,须发也在诉说着历史的细节。可谓:头颅伴一掷,毛发共千秋。
一、剃发:男女有别
非信仰的剃度出家,在男人往往是基于政治原因。政局动荡,国家易姓之际多见。
僧光仪,姓李,唐太宗曾孙。其父琅琊王李冲随越王起兵,被武则天诛灭九族。时光仪尚在襁褓中,乳母携之逃而幸存。剃发到龙光寺为僧,躲过一死。中宗即位,招见慰问光仪,命袭父爵。光仪恳切拒官,愿为僧,落脚终南山法兴寺。
唐张柬之知政事,奏引杨元琰为右羽林将军,定计诛张易之兄弟,及事成,加官晋爵,赐铁券,恕十死。俄而张柬之、敬晖等为武三思所构陷,杨元琰察觉有变,立即奏请削发出家,辞官爵实封。中宗不许。敬晖闻而笑曰:“向不知奏请出家,合赞成其事,剃却胡头,岂不妙也。”元琰多须类胡人,晖以此言戏之。元琰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后张柬之等五王皆遇害,独杨元琰得免。
杨筠松,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为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因其术可使贫者致富,后人称“杨救贫”。据记载,黄巢破京城,(筠松)乃断发入昆仑山,以地理术授徒。
南宋何时响应文天祥抗元,兵败,削发为僧,窜迹岭南,卖卜自给,变姓名,自号坚白道人。
明清鼎革,明旧臣多有剃发出家以抗拒新朝的。文化怪杰毛奇龄,易代之际曾参与南明的抗清运动,后削发为僧。甬上望族浮石周氏出了“三和尚”:周元懋,任南京右军都事等职,国变削发为僧,人称“醉和尚”;周昌会,任湖广通城县令,甲申后削发,自署“方外盲吏”,人称“颠和尚”;周齐曾,崇祯进士,为官民呼“周青天”,明亡,削发为僧,号无发居士,人称“野和尚”。著名作家陶汝鼐入清后号“忍头陀”,虽未祝发遁入空门,却是借此表现对清朝的韧性反抗。他一生承明恩,为明宦,内心不服清;起佛号,著佛书,终身自称儒。
朱棣武力夺得大位,诛杀建文君臣,及“十族”。叶希贤,明建文朝监察御史,后因连坐被杀,或称出逃为僧,号雪庵和尚。翰林院编修程济亦祝发为僧,以逃避政治迫害。梁田玉,建文时官郎中。燕兵破南京,避居佛寺,剃发易服而逝。
与男人政治剃发不同,女人剃发常常是保持贞节的手段。
后汉沈伯阳妻顾昭君,早寡无嗣。其父阴许人,昭君乃引刀剪发割两耳,以明其志。
《三国志》引皇甫谧《列女传》:(曹)爽从弟文叔,妻夏侯令女。文叔早死,年少无子,恐家必嫁己,乃断发以为信。其后,家果欲嫁之,令女复以刀截两耳,(一说“以刀断鼻”)以表明自己拒改嫁的决心。
隋郑善果母崔氏年二十而寡,父欲夺其志。崔谓夫虽死有子在,“弃儿为不慈,背死为无礼”,乃割耳截发以明素心。
史八夫人,姓李氏,史可法弟可经妻。可经故,八夫人有国色,辽官聂三欲强占,八夫人割发髻、耳、鼻以拒。聂大惊失措,乃罢。
明成祖朱棣凭武力强夺大位,不成想为立新皇后,却在美女徐妙锦那里碰了个软钉子。徐妙锦是明朝开国元勋、魏国公徐达之三女,才貌出色。仁孝皇后去世后,朱棣一心要把徐妙锦迎进宫去。可徐妙锦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个暴虐皇帝,她婉言谢绝了朱棣,言称自己性甘淡泊,一心向佛,愿远离红尘,伴古佛青灯了却余生。徐妙锦可谓奇女子,她不肯与暴君同眠,甘受一生寂寞。
明致仕官员张宁有二妾高寒香、李晚翠,年十六七,宁病革,二妾泣请“以死殉公”,遂引刀各截其发,以示靡他。夫卒后,二妾禁足小阁,且五十年,其去槁木死灰有几?
与剪发示忠贞相若的还有束发。《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让丈夫直言题名),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余。”“束发封帛”二十年,一旦洗浴,发咸脱落。
有时,男人抗婚也得用削发招。南朝江教为拒绝做驸马,上奏章明言:假如皇帝非要逼我娶公主,我情愿剪了发,去做和尚!
二、尘缘难了须发为媒
红尘滚滚,痴痴情深。尘缘难了,鬓发为媒。
古公亶长子太伯、次虞仲,知古公欲立少子季历以传昌,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拾遗记》:张仪、苏秦二人同志好学,迭剪发而鬻之以相养。
乐羊学书,其妻截发以供其费。
汉代孙敬好学,晨夕不休。预防困倦打盹,以绳系发,悬屋梁。后为大儒。
孙敬悬梁苦学,而邵谒截发则是立志读书求取功名。晚唐邵谒,年轻为县吏,受辱逐。遂截髻挂县门上以明志,发愤读书,终释褐赴官。
人为生存或避祸,有时会装疯,而装疯常常需披发,头发乱蓬蓬,脸上脏兮兮。
商箕子谏纣王,不听,乃被发佯狂而为奴。
东汉雷义,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雷义为让出功名给朋友,不惜佯狂披头散发,乡亲为此赞颂雷、陈友谊:“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成语“如胶似漆”即由此而来。
杨伯丑,好读《易》,隐华山。隋开皇初,征入朝,见公卿不为礼。文帝召与语,竟无所答。赐衣服,至朝堂舍之而去。于是被发阳狂,游行市里,形体垢秽,未尝栉沐。
此外,头发还有多种功用,或应急脱险,或作为信物,等等。
《韩非子·内储说下》:燕人李季好远出,其妻私有通於士。季突至,士在内中,妻患之,其室妇曰:“令公子裸而解发直出门,吾属佯不见也。”于是公子从其计,疾走出门。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无有”,季曰:“吾见鬼乎?”妇人曰“然”。奸夫披发裸奔,居然骗过了丈夫。
周鲂断发赚曹休,战后,孙权大摆酒宴,犒赏有功将领。对周鲂说:“您落发载义,成就孤的大事,您的功名,一定记入史册。”加授周鲂为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晋武帝司马炎,发委地,手过膝——留长发,手臂超长,被神化为“非人臣之相”。
重臣羊祜卒,晋武帝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泪沾须鬓,皆为冰。
晋人周圮为平定陈敏叛乱,与镇东将军刘准约定:速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
面对死亡理须鬓。王恭,东晋外戚,官至前将军、州刺史,曾起兵讨伐王愉,兵败被斩。王恭临刑前仍整理须鬓,神色自若,对监刑的人说:“我闇于信人,所以至此;原其本心,岂不忠于社稷邪!但令百世之下知有王恭耳。”后果平反,追赠侍中、太保,谥忠简。
北宋名相王旦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生没有大过错,惟恨不谏皇帝纳‘天书。我死后,当削发披缁以敛。”数年来每逢“天书”闹剧开演,他身居首辅,违心配合表演,“常悒悒不乐”。为此,懊悔之极,死前犹求以僧礼入葬,忏悔红尘作为。
有宋名将狄青,戍边用兵,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每临战则被发、面铜具,驰突敌营,令其畏慑,无敢当者。
有人为升官发财而剃发。
五代后梁萧希甫少举进士,曾为掌书记、巡官。萧嫌官小,乃弃其母妻,变姓名,之镇州,求官未如愿,又游走易州,削发为僧,居百丈山。唐庄宗即帝位,欲以希甫知制诰,因宦官宰相等共排斥未果,希甫失志,尤怏怏。后萧希甫公干之青、齐,始知其母已死,而妻袁氏亦改嫁矣。希甫乃发哀服丧,人讥之曰:“老母终堂,生妻去室。”时皆传以为笑。
后周郑起,听闻襄州双泉寺僧有制黄金绝技,遂削发为侍者,欲一夕暴富。久之,知其诳,“黄金梦”落空,乃还俗,举进士,走读书做官路,还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也有为太后提供性服务而拔眉剃发的。吕不韦为秦太后进嫪毐,拔其须眉以为假宦官。嫪毐侍寝太后,生二子。事泄,被秦始皇处死。
冯小宝受千金公主推荐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为掩人耳目,武则天令其出家为僧,并改姓薛名怀义。为白马寺寺主,封为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梁国公,进右卫辅国大将军、鄂国公。后恃宠日益骄倨,武则天下令将其杀死。
唐中宗之女宜城公主下嫁裴巽。她不喜欢驸马,但绝不允许驸马接触其他女性。她发现驸马与婢女偷情,就把此婢女耳鼻剜掉,又剥其阴部皮,蒙到驸马脸上。还把驸马头发割断,以发代首,以示严惩。
明吴兴人姚广孝,出家为僧,法名道衍,自号逃虚子。这位出家人遁而不空,逃而不虚,染红尘,问政治,充当了朱棣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朱棣夺得皇位,道衍论功第一,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官僧两栖,人称“黑衣宰相”。姚广孝回乡省亲访友,拜访其姐,姐避而不见;访友王宾,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再谒姐,姐詈之。广孝为之惘然。逝后,以僧礼葬,备享哀荣,谥恭靖。
(未完,待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