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热词

时间:2023/11/9 作者: 月读 热度: 16369
习近平同志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曾引用“塔西佗陷阱”一词,指出: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眼里就没有你,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古罗马政论家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出任执政官时,曾如此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时,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同样会得罪人民。”后来,这一观点逐渐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政治学定律,意即:当公权力失去民众信任时,政府部门无论说什么、做什么,人们都会表示质疑甚至给出负面评价。这一尴尬处境,是公信力长期磨损的必然结果。

  《论语·颜渊》中,孔子和弟子子贡论政。孔子将“足食”“足兵”和“民信之”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国防齐备与人民支持缺一不可。其中,人民支持是所有一切的基础。万不得已,非要舍弃其中之一,则军备可以先舍弃,其次是粮食物资,最不能放弃的,就是人民的信任。

  信任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转的必要基础,当民众与政府互不信任时,社会运行成本会严重增加,且陷入恶性循环。政府愈想有所作为,民众愈担心信息不对等导致利益受损,从而拒绝理解,遑论合作。网络时代,政府部门能否做到信息及时透明真实公开,直接影响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的高低。当民众的热情与信任被消磨殆尽,则“塔西佗陷阱”累积生成;任由事态严重化而不做弥补,则更深层次的社会危机必将出现。信任得来不易,失去不难,唯有明了执政宗旨、了解国情世情、加强执行能力、严保道德操守,方能避免“动辄得咎”局面的出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