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歌曲的“中国”味儿
◎ 卓云

2014年春晚,青年歌手霍尊的“中国风”歌曲《卷珠帘》博得广泛好评。“中”“西”相融的“中国风”是近年来相当流行的一种音乐形式,受到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喜爱。“中国风”,究竟“中国”在哪里呢?
“中国风”之曲调
带有传统中国味的歌曲,往往要参考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是以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来排列的,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构成。五音分别对应西方音乐中的“do re mi sol la ”,视需求加入的“fa”和“si”音,被称为“清角”和“变宫”。依循这个方式谱出的曲,旋律一般比较平和,符合中国传统音乐“绕梁三日”“余韵悠长”的审美。举个例子,传统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整首歌曲中都没有“fa”和“si”,曲调因此显得婉转流畅,特别符合人们对“江南”的心理定位。“中国风”歌曲则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发挥,既可以添加Rap、R&B、Hip-Hop、爵士等西方因子,更可以缀入戏曲、民歌等传统元素,通过编曲糅合为全新的东西。比如,陶喆的《Susan说》,把传统京剧《女起解》和R&B风格结合在一起,歌曲中间插入京剧名段,用通俗唱法模仿京剧唱法唱出名段“苏三离了洪洞县”,接着又在Rap唱段中再次说唱京剧歌词。
“中国风”之配器
民族乐器的运用,常使“中国风”更有“中国味”。“中国风”歌曲中大量运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古筝、二胡、琵琶、竹笛、古琴等),与西方乐器(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和电子音乐融合。周杰伦《东风破》中的琵琶、二胡,《菊花台》中的古筝等等,都使得歌曲既有一听便知的“中国”烙印,也使乐器本身的独特音色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不少人正是因为歌曲中的一小段solo乃至短短的一个乐句,喜欢上了民族音乐,甚至开始学习演奏民族乐器。“中国风”之词韵
我们把一首歌归入“中国风”,最大的原因是:歌词够“中国”。“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唐风宋韵,千年后仍给人绝赞的审美享受与心灵共鸣,也给“中国风”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素材与经典意象。试看周杰伦《烟花易冷》歌词中的“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缘分落地生根是我们”。“雨纷纷”“牧笛声”,令人立刻想到杜牧的《清明》,“草木深”,则引自杜甫《春望》“城春草木深”,几个经典意象一经组合,寂寥凄冷之情顿出。残月、秋灯、琵琶枫叶古道等意象均是“中国风”歌曲中的“常客”。
除传统文学外,“中国风”歌曲还大胆向戏曲、民歌、方言等等“取经”。陈升《牡丹亭外》开头摘取黄梅戏《女驸马》中的经典片段“为救李郎离家园”,重新谱曲;徐佳莹《身骑白马》中有几句:“我身骑白马走三关,我改换素衣回中原。放下西凉没人管,我一心只想王宝钏。”歌词与唱腔都取自台湾歌仔戏《薛平贵与王宝钏》。
不过,部分“中国风”的歌词有堆砌辞藻之嫌,意象破碎,华而不实,有时甚至不惜以辞害意,令人生厌。这就需要创作者提高素养,精炼语句,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究竟要表达什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