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晒太阳与南面术

时间:2023/11/9 作者: 月读 热度: 15874
◎ 刘晓光

  晒太阳与南面术

  ◎ 刘晓光

  隆冬腊月的乡村,不时可见五人一堆、三人一伙的老头老太,倚着墙根晒太阳。背靠墙根,面南蹲踞,张张沟壑纵横的老脸溢满古铜色的阳光,不经意间,某张沟壑簇拥的鼻翼木然地一颤,随即一声粗闷沙哑的喷嚏。喷嚏给鼻翼木然的老人带来了难得的一丝惬意,老人们关于晒暖惬意的记忆,仿佛早春的花香钻进了每一个冻僵着的鼻孔,于是诱发出接二连三的一片喷嚏。

  这是南面取暖的乐趣。

  万物生长靠太阳。取法自然,利用自然,积于南面取暖的人类生活经验,古人在治理社会政治事务时,也以坐北朝南的姿态为尊。《易·说卦》云:“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这里所谓“南面听天下”就是指帝王的统治。南面称孤,是一个听起来谦逊,实际上目空天下四海臣服的字眼。南面术,用当下的话语来说,就是统治方略,或者简捷直白地说,即政治或政治手腕。

  说到政治,通常认为“无为”是老子社会政治哲学的代名词。其实鼓吹“无为”的,不单单道家,儒家也倡导:“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从容安静而使天下太平,实行“无为”而治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干了什么呢?庄严端正坐北朝南地在朝廷上罢了。而法家商鞅也标榜“无为”,他说:“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明教之犹至于无教也。”(《商君书·赏刑》)修明赏赐、刑罚、教育之道可以达到不用赏赐、刑罚、教育,从而实现无为而治。但不管儒家还是法家,都没能从根本上倡导和践行“无为”,孔子的最高政治思想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篇》),法家更是“严刑厚赏”,极尽苛酷。只有老子深得“无为”的要义。

  老子的“无为”比儒法两家更彻底,更具有根本性。首先,他的思想基础是万物生于无的哲学;其次,他强调统治者要身体力行“无为”之道,从而把“无为”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社会生活中。“不尚贤”“不赏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就是老子实现“为无为,则无不治”的重要举措。对于“贤”“难得之货”和“可欲”,老子并不是一概持拒绝诋毁,甚而避忌禁绝的态度,而是承认它们的现实存在和社会需求,只是不倡导、不推崇罢了。这种主张对于极端物欲主义者追求奢靡生活的不良世风,不啻一剂警醒思想的苦口良药。人类生活的地球和宇宙空间资源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世人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物质资料和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无论如何也难以解决,而一个时期或一个朝代的肆意挥霍,势必造成后世物质资源的稀缺匮竭。

  “无为”的哲思,超世绝群者读出了安贫乐道的逍遥,蝇营狗苟者生出了欺世盗名的诡诈。魏晋名士阮籍深谙此中要义,司马昭当初看中了他的女儿,想为儿子说亲。答应吧,会声望大损;拒绝呢,有性命之虞。阮籍于是乎大醉六十天,拒亲事于不了了之。卖国奸佞秦桧勾结偏安东南的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抗金英雄岳飞,“无为”的哲学给佞臣昏君无中生有地捏造出千古冤案,血淋淋的历史承载了万世蒙羞的奇耻大辱。

  (作者为冰心奖获奖作家,现居江苏徐州市)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