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著名演讲家邵守义先生曾经讲过:要选择那些能给听众指明行动方向的,能够教给听众行动的手段和方法的材料。因此,我们在选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实用性,能对听众有指导意义的材料才是最受欢迎的。
纠正错误方式
教育家孙云晓的演讲《教育不是教训》:有很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怎么不好好看书学习呢?总是在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游戏,其实这应该问问他们自己。他们平时守着电视看个没完,拿着手机把玩不已,玩电脑游戏上瘾,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能好好看书才怪。著名作家周国平的家里,最多的东西是书。周国平和妻子的日常生活就是看书,他们几乎不看电视,除了收发邮件,他们都基本不上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女儿啾啾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看书和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周国平不给啾啾报任何课外班,也不操心她的功课,但啾啾的学习成绩很好。她的班主任多次问周国平:“你们是怎么教的?”周国平说:“没怎么教呀,大约是得益于熏陶吧。”可见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
现在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各种电子载体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们,但为人父母者如果沉溺于电视、手机、电脑,孩子又怎能不效仿呢?在这里,演讲者纠正某些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并引导他们向周国平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看齐,对为人父母者有着极强的指导性。
宏观指出方向
知名学者刘瑜的演讲《细节看民主》:奥巴马在签署医保改革法案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细节,他在不停地换笔,一支笔、两支笔……最后,奥巴马整整用了22支笔,才签下了这份极具划时代意义的文件——9380亿美元的医保账单。为什么要频繁地换笔呢?奥巴马总统患有强迫症,还是白宫的笔质量不好让他一换再换?实际上,奥巴马是在沿袭一项不成文的传统.用不同的笔签署文件,其寓意表示法案的支持者众多,表示这是大家民主的决定,而不是总统个人的权力,而且这么多笔,用过后还可以送给法案的支持者们留作纪念。总统用的笔越多,他送出的“礼物”就越多。1964年,当林登·约翰逊签署《民权法》时,据说他整整用了75支笔。其中一支赠给了马丁·路德·金。
民主并不是简单的投票选举,而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就拿签字来说,我们信奉的是什么?很多领导习惯把“一支笔”看成是权力的象征。美国总统签署法案要换很多笔,以此体现是大家的决定,而不是总统的心血来潮,这是在淡化个人,突出集体。演讲者通过这个材料,宏观地指出了民主建设的方向——从习惯性的意识入手,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间接点明途径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师昌绪的演讲《努力钻研,别无他路》:1953年春,中国科学院派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团长是钱三强。当时乘火车从北京到莫斯科约需13天,旅途生活甚为单调。一天,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为活跃气氛,就以团长名字写了一句上联请大家对:三强韩、赵、魏。此联看似简单,但因嵌入了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所以很难对。大家对了几天毫无头绪。有人摇头说:这属于绝联。可是,数学家华罗庚却不以为然,一心要把下联对出来。他先后构想了十多句,但都不满意。一天晚上,物理学家赵九章见华罗庚还在愁眉不展地琢磨,就劝他别自找苦吃。不料话音未落,华罗庚就笑道:“有了有了。”取笔写出下联:九章勾、股、弦。众人聚头一看,都欢呼喝彩起来。“九章”是赵九章先生的名字,同时又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数学著作,它记载了我国最先发现的勾股定理,以此句对上联,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天衣无缝。
现在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博士、博士后,但却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科研成果,这和科技工作者浮躁的心态有关,很多人可能只是在想如何得到科研经费,而在钻研科目上则缺乏必要的恒心。演讲者借助华罗庚钻研对联的一个小侧面,间接点明了科研工作者取得成果的唯一途径——钻研,指导性非常强。
具体解决之道
美籍作家刘墉的演讲《疏与堵》:我们称那些被随意贴在电线杆上、马路上、楼道里的小广告为牛皮癣,这个叫法非常形象,一层层一片片,永远也清除不干净。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强制措施,比如罚款,比如让他们把贴的小广告铲干净,但效果不理想,依然随处可见的“牛皮癣”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在美国,从未见过“牛皮癣”,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美国人的素质特别高吗?不是这样,原来他们在街上、宾馆、商店门前设有大小不一的广告箱,这些广告箱制作考究,看上去也很美观,而且还能防雨,一些想发小广告的商家可以在里面存放广告,任行人取阅,当然这种广告箱是政府设置的,完全免费。其实就是这样,有了合理合法而且还方便省钱的渠道,谁还愿意偷偷摸摸地到处乱贴呢?大禹治水,重在疏导,不在堵,我们的祖先早就总结好了理论,但我们到现在不会用,反倒是美国人无师自通了。
小广告屡禁不止,我们的措施就是惩罚,是在堵,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设立专门的存放场所呢?规范他的疏导当然会比强硬的惩罚要管用得多。在这里,演讲者通过美围政府部门人性化的“广告箱”,直接给出了解决之道,非常具体,非常到位,这个材料的指导性可谓非常明显。
演讲者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把听众的愿望、想法、利益放在心上,突出材料的指导性,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教育、启发、鼓舞听众的目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