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受宣传媒介、宣传平台、受众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皮影戏的传播范围较小,传播力度不足,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传承和发扬传统皮影戏的艺术价值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也在不断地证实:信息技术能够对文化的传播起到推动的作用。那么,传统皮影戏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以全新的姿态呈现给公众,通过融入主流文化、扩大影响力等方式实现传统皮影戏的继承与发展。
一、皮影戏的相关概念及文化价值
(一)皮影戏的相关概念
皮影戏是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人们用兽皮或纸片做成人物和动物的形象,并在背后装上竹板或木板,用灯光照射形成影子,演出故事并以此取乐。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影戏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唐朝时期,皮影戏已经成为民间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传播,而后在宋、元、明、清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并且逐渐演变为自成体系的剧种和表演方式。在传统皮影戏的基础上,现代皮影戏则更多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二)皮影戏的文化价值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皮影戏是我国古代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另一方面,皮影戏的表演形式独特、视觉效果强烈,在演出中融入了音乐、声音、灯光等多种元素,使观众可以通过感官体验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表演中常涉及历史人物故事和民间传说,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又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当代人的角度来看,皮影戏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探究皮影人物历史故事、探究每一部戏时代背景的绝佳载体。正因如此,皮影戏也是各个时期传统文化的缩影与符号,皮影所承载的历史人文故事相较于戏文、戏剧本身,其文化价值更值得深入挖掘。二、新媒体时代皮影戏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机遇
总体来看,新媒体时代为皮影戏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带来的机遇主要作用于媒介、技术、平台与教育四个方面。在媒介方面,通过数字媒体平台,皮影戏可以以更加便捷和广泛的方式传播给观众,不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限制,这有助于扩大皮影戏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年轻人和国外观众关注和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皮影戏也得以借助媒体,与音乐、舞蹈、动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更具现代感和吸引力。与此同时,数字媒体平台还可以为观众和皮影戏提供互动和参与的机会,增进观众与表演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升观众的观感体验。
在技术方面,数字媒体技术使得皮影戏的数字化保存和传承更加可行,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保留保存一些珍贵的皮影戏演出记录、音频、视频等文化遗产,防止其因时间、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遭到损失或破坏。数字化还可以对老年皮影戏艺术家的表演进行记录和保存,使其宝贵的艺术经验能够被后人学习和传承。与此同时,得益于高度覆盖的信息网络,集中管理和共享皮影戏相关资料的数据库也能够顺利建成,便于研究者、学者和爱好者进行学习和研究。将技术与皮影戏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人们对皮影戏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支持。[1]
在平台方面,数字媒体为皮影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媒体等技术打通了皮影戏文化与生活之间的壁障,这种跨界融合可以为皮影戏注入新的元素和体验,提供全新的观赏方式和表现形式。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皮影戏的故事情境,与角色互动,享受沉浸式的观赏体验。与之相对的,平台的共享功能对皮影戏创作者、演出者的作用同样明显,它能够为皮影戏艺术家们提供自由创作和编辑的空间,为皮影戏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带来便利,他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分享经验、探讨创作技巧,促进创作水平提升和创新推动。
在教育方面,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或视频教程,传统皮影戏的技艺和知识可以得到系统和全面的传授。这使得学习者不再受制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学习皮影戏技艺。[2]同时,数字媒体还为皮影戏的教育资源和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多媒体表现形式,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二)媒介更替规律带来的全新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观众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更多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观看视频内容,而非传统的舞台演出,这导致了皮影戏的观众减少,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皮影戏传承者需要积极探索新媒体渠道,将皮影戏与数字媒体相结合,开展在线演出、影像展示、互动体验等创新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除了观众,媒体更替的客观规律对皮影戏的创作与演绎同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娱乐和文化艺术形式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皮影戏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精进,而新媒体娱乐则更加注重即时性和速度性。[3]三、新媒体时代皮影戏数字化保护的常见措施
(一)对影像内容的数字化保护
第一,影像数字化采集,通常指的是使用专业的摄像设备或扫描设备对皮影戏的演出进行影像采集。摄像设备应选择高清晰度、高色彩还原度的设备,以捕捉细节丰富的影像。采集过程中应注意光线、角度和焦距等因素,以确保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此外,数字化采集还可以利用高分辨率扫描仪对传统的皮影戏剪影进行扫描,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这样可以保留原始皮影的细节和质感,避免因媒介退化而造成的损失。[4]第二,影像处理与修复。这种措施通常指对于采集到的皮影戏影像,进行后期的影像处理和修复工作,其中包括去除噪点、调整色彩、增强对比度等流程,旨在提升影像的质量和清晰度。[5]对于损坏或老化的皮影戏影像,可以利用图像修复技术进行修复,恢复其原貌。
第三,影像存储与备份。将数字化的皮影戏影像进行存储和备份,以确保其得到长期保存和保护,可以选择使用硬盘、光盘或云存储等容量较高的存储介质,同时,为了防止数据意外丢失,应实行多重备份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四,数字化传播与展示。相较于被动的收藏与保护,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传播数字化的皮影戏影像,实现皮影戏的主动传播,才是推动皮影戏发展的有效措施。这种措施通常会通过专门的网站或在线平台实现,提供数字化的皮影戏演出视频供观众观赏,或是利用社交媒体、视频分享网站等平台分享皮影戏影像,扩大皮影戏的传播范围。
(二)对音效内容的数字化保护
第一,音效录制与采集。除了皮影形象及戏剧影像以外,音效也是构成完整的皮影戏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数字手段革新音效录制与采集工作,也是推动皮影戏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手段。在此过程中,专业的音响师会使用音频录音设备,对皮影戏演出进行音效采集,需要注意的是,录制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距离,以确保音效的准确性和质量,同时还要注意环境的噪声和干扰,以避免对录制结果的影响。第二,音效处理与修复。此阶段的保护措施与影像保护大同小异,通常指的是对采集到的音效进行后期的处理和修复工作。通过除噪音、调整音量、平衡音质等工作,提升音效的质量和清晰度,对于损坏或老化的音效,可以利用音频修复技术进行修复,恢复其原貌。[5]唱腔、唱词是戏剧的灵魂,若想实现对传统皮影戏的准确还原,音效修复技术的作用就不容忽视。
而后的储存、备份以及数字化传播,与影像内容的保护措施相似,唯一的不同便是相较于重视视觉体验的影像内容,音效将会投放于有声书下载论坛、FM 播音平台等强调听觉体验的渠道,在新媒体时代,这些渠道的影响力远不如图像、音效兼具的短视频自媒体,因而这一问题也对皮影戏音效的数字化保护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四、新媒体时代皮影戏数字化传承的具体路径
(一)为皮影戏作品创建数字档案
在前信息时代,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式主要有录像、摄影等静态形式,虽然不够立体,但仍然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剪纸、木雕、各类少数民族舞蹈等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非凡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似乎发现,传统的保护方式已不能满足传统艺术面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保护方式的缺陷也初步显现,诸如录像模糊、失真、录像带老化等问题正一步步摧毁着传统文化保护的成果。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高精度影像技术、高真实感的数据化技术的出现,为突破传统文化的保护瓶颈带来了新的机遇。[6]现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料的收集工作正在稳步进行,预期效果良好,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无论是平面文化的还是立体文化,都能够借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和扫描设备进行数字化采集,并进行数据的高质量处理与分析。例如,我国传统字画、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民间的绣花作品、雕刻作品都能够以数字模型的姿态重现于世。通过数字化扫描的方法,我们可以将皮影戏的影像储存在电脑里,形成一份永久的数字档案,这样既不用考虑保存的问题,又能够随时调用与分享数据。
(二)为皮影戏打造虚拟交互空间
虚拟交互空间指的是“虚拟现实”,相较于摄影、录像等较为传统的保存形式,利用特效技术合成出来的新作品更具真实性,也更加立体,能够以二维记录所不能够实现的方式展现原作品、原艺术的全貌。虚拟现实中的“虚拟”是由计算机生成的、非客观存在的概念,“现实”是指现实中的、客观存在的事物,虚拟现实真正做到了网络所代表的数字空间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7]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虚拟交互空间就是通过电脑仿真,制造出一个虚拟空间,能够给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对现实进行模拟,让使用者仿佛置身于现实世界中,能够随时、无限制地观看和互动。简而言之,虚拟现实就是一种可以用电脑进行复杂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和互动的一种新方法,相比于传统的人机界面和窗口操作,有着维度层面的飞跃。皮影戏的虚拟交互空间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搭建的,需要在现实中构建出一个皮影剧目的立体形象,这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需要依照原戏曲的内容对图像进行大量的建模和渲染,再根据图像,构建出一个立体的场景。在虚拟现实技术中,虚拟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对皮影戏而言,表演所处的环境是具有动态性的,而获取动态环境的建模技术,则需要通过对真实环境进行采集,然后根据场景的需求,或者作者的想象力,来构建相应的虚拟场景模型。
(三)构建皮影戏数字化传承的生态
将皮影戏以数据、信息的形式进行储存,不仅便于携带,也便于在多种场合灵活使用。就深层次而言,数字化建设实则是对传统皮影戏进行拆解与重构,通过数字分析的形式将皮影戏的元素加以提取,能够使其更加灵活地发挥作用。例如在商业上可以将皮影人物作为包装元素,也可以将其作为电视广告中的文化元素呈现出来,或是通过数字技术将皮影戏剧目等进行生动再现与改编,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实现对传统剧目的传承与保护。面对数字化建设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高等院校、专科院校纷纷顺应趋势,开设了数字动画专业,从业内成熟企业聘请专家开展教学,一时间数字动画成为美院的热点专业。数字动画专业的兴起为传统皮影戏在社会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与机遇,无论是其具有代表性的皮影人物剪影,还是优美的唱腔技法,都能够在数字动画创作的过程中为青年一代艺术工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更使传统皮影戏于另一层面上获得新生。五、结语
皮影戏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指运用多媒体、图像、动画、网络等新型数字技术,创造出公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全方位传承传统皮影戏的艺术精髓、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通过数字技术的构建,能够突破传统的皮影艺术表现力的壁障,现代流行元素的引入也为传统皮影戏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诞生出的“新”皮影戏既能重现传统的艺术价值,又能根据现代观众多元的审美需求,以多样的姿态呈现出来,使人们多方位地领略皮影戏的魅力,为皮影戏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