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戏剧台词中心理停顿的应用技巧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8330
◎郑凯誉

  停顿是说话时声音的间歇,生活中的停顿往往是无意识的,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支配。而戏剧台词中的停顿则往往是演员经过深思熟虑、认真推敲之后的二度创作,是为了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而预先设计好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本文对戏剧台词中的心理停顿应用技巧作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

  为将台词中的心理停顿与其他停顿类型区分开,文中所有涉及心理停顿的例子均用“/”符号表示。

一、戏剧台词停顿概述

戏剧台词中的停顿可分为三类,即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心理停顿。语法停顿为标点符号所划分的停顿;逻辑停顿则是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演员为了将人物的语言逻辑表述清楚而作的停顿,有时会跟语法停顿相重合,有时则是为了能向观众传达清楚人物的目的,因此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句子中作短暂停顿;心理停顿则是受到人物内心情感、愿望、心理状态的支配而进行的停顿。因此,心理停顿又被称为感情停顿。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在句子开头停顿,也可以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停顿。停顿的时间可短可长,短则几秒,长则几十秒,甚至几分钟,由演员根据所表达的内容或情感需要自行设计和掌握,运用得好,便可以产生较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心理停顿的重要性

戏剧台词的心理停顿是角色心理情感延续的特殊表达,是演员能够准确传达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巧妙的心理停顿可以展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潜台词、强调戏剧矛盾冲突、延续人物情感,进而增加戏剧舞台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何处设计、如何设计心理停顿是每一位戏剧演员应当反复思考的问题。

三、心理停顿与语法停顿、逻辑停顿的关系

(一)三者相辅相成,表达一致情感

语法停顿与逻辑停顿一般时间比较短,起到连接两个语节的作用。但是演员说台词时,不仅要把句子说得清楚,还要说得明白,要向观众传达此时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时就必须把逻辑停顿和语法停顿转化为心理停顿,并在台词停顿的间歇,通过不停歇的心理活动来表达人物完整的潜台词与贯串行动。例如笔者在表演戏剧《朱丽小姐》时,朱丽小姐和让在餐厅倒好了酒,在干杯前朱丽小姐对让说:“妙啊!/现在吻我的鞋子,/仪式才算完毕!/”此时的朱丽小姐完全受到了荷尔蒙的支配,这是她对让感情增进的一个典型行动。朱丽小姐说完这句话之后盯着让看,内心充满期待与紧张。而让短暂地犹豫了一下后,捧起了朱丽小姐的鞋子轻轻一吻,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在几秒钟之内进行。朱丽小姐从最开始的期待到愉悦的转变,让从最开始的犹豫到大胆行事的转变,这些人物内心的复杂变化都是需要心理停顿辅助来完成的。此时人物的心理停顿与逻辑停顿、语法停顿也是基本一致的,三者相辅相成,都是为了促进戏剧舞台上演员的情感表达。

(二)前者不受后两者限制,表达特殊情感

心理停顿通常是不能破坏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表达人物的特殊情感,如人物激动的时刻、矛盾突出的时刻或者是重大转折时刻等等,心理停顿可以突破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的限制。例如中文版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嘉丽娅的独白,“我是爱撒谎,/那是因为/我也想和其他人一样/有个妈妈!”这句话中有三个心理停顿,通过分析台词语法可知,第二、第三个心理停顿便是超越了语法和逻辑停顿的。此时的心理停顿表达是角色独有的情感,即嘉丽娅对母爱深深的渴望与期待,所以演员在此段的表演中,为了辅助心理停顿所表达的五味杂陈和心潮涌动,外部表情动作则是眼含热泪。

四、心理停顿在戏剧台词中的具体应用

心理停顿在台词中往往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停顿,它常常取决于演员的心理活动与情绪变化。在戏剧进行初排时,演员就要有意识地去设计心理停顿以达到一定的舞台艺术效果。以下笔者就心理停顿在戏剧台词中的具体应用作简要分析。

  第一,戏剧演员可以在念台词的过程中,通过恰当的心理停顿来引导观众思考、理解人物心理变化,使观众同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如在表现人物期待、紧张、试探、恍然大悟、欲言又止、难以置信等心理状态的时候,此处依旧以舞者参演的戏剧《朱丽小姐》为例,剧中克里斯汀发现让和朱丽小姐的关系之后,与让发生了争吵,当让讽刺地说,“嗯,对对对,他还能承担你偷东西的罪过呢!”克里斯汀激动地说,“你!/你!/”这两个“你”字之后的停顿便是表达克里斯汀对之前偷东西的事被揭穿,气急败坏之下表现出的无言以对。

  再比如话剧《北京人》中的场景:在曾家祭祖之前,愫方在前厅叫住了曾霆,“霆儿,你别走。”“愫姨。”“你——/”愫方在此时停顿了一下,她的潜台词是想规劝曾霆不要冷落瑞珍,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她欲言又止地说了一句“你”。“你为什么不跟瑞珍好呢?你们是夫妻呀!”“您别提这句话吧。”“譬如,她是你的妹妹,你忍心成天——/”这里又有一个欲言又止的停顿,此时愫方的潜台词是,“你怎么忍心让瑞珍天天这么痛苦呢?”愫方想劝曾霆多关心瑞珍,但是她又怕直接说出来会被曾霆误认为是指责,而且以她的身份又不方便直接劝导,于是通过欲言又止的心理停顿表达了对瑞珍的怜恤和对两人婚姻的惋惜。

  第二,在戏剧表演中,展现人物情绪到达顶峰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停顿来表达。如剧中曾家大奶奶曾思懿对曾文清和曾文彩说过一段要曾文清娶愫方的话。“我呀,是什么事儿都想到了!我们家文清心眼好,就怕亏待了他的愫表妹。说句笑话吧!这以后家里就是两头大,/我们谁也不亏待谁!”此段表面上看是曾思懿一直在对曾文彩说话,实际上却是冲着曾文清,她好似是在劝曾文清娶了愫方,可实际上她每一句说的都是反话。曾思懿内心羡慕曾文清和愫方之间青梅竹马的感情,她面上说着不介意、展现着自己的大度,实际上明里暗里都在妒忌着曾文清和愫方。“这以后家里就是两头大/”,这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长时间停顿,设计得极其巧妙。此时曾思懿的内心苦闷已经到了极点,虽然以上那番话是为了刺激曾文清,但其实也是在倾倒自己多年来内心的凄苦。这里的停顿,便展示了人物的苦闷已经到达了极点,无法再用语言表达的程度。

  第三,当一种情绪戛然而止,另一种情绪即将开始时,可以设计心理停顿来起承转合。如《朱丽小姐》中,在得知伯爵回来后,计划逃走的两人都无法逃脱时,朱丽小姐十分绝望,她祈求让帮她想想办法。“让!让!/让,你见过催眠术吗?”前两个“让”是朱丽小姐将让当作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进行绝望的请求,直到明白让无法帮助她之后,便试图说服自己,所以前两个“让”与第三个“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停顿,就是朱丽小姐从渴求让能救救她到自己无奈接受的转变过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间的转变,前者痛哭流涕、紧张害怕,是求生欲支配着朱丽小姐抓住最后的希望,但当她知道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之后,反而归于平静,她开始渴望自己能在不知不觉中忘掉这无法逃脱、无法解决的一切。

  第四,在剧情高潮时,为了强调戏剧冲突,可以设计心理停顿突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例如在话剧《雷雨》最后的高潮阶段,鲁侍萍不同意四凤与周萍私奔,四凤对鲁侍萍说:“我始终瞒着你(周萍),对你也不能讲。”“什么?”“我,我和他,已经……!”“/天呐!/”鲁侍萍这句话的前后各有一段长时间的心理停顿,在此处起到了强调戏剧冲突的作用。四凤和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可是已经相守的两人却并不知情,对此,鲁侍萍悲痛又懊悔。她后悔自己当初和周朴园的结合导致了今天的结局,她又懊悔自己没有早些阻止四凤和周萍的往来。可是此时鲁侍萍的痛苦瞬间又被理智占据,她担心四凤与周萍知道实情后无法接受,最后她还是选择隐瞒一切事实,让四凤和周萍离开周家永远不要回来。这段戏的矛盾冲突十分强烈,鲁侍萍的内心也极其复杂,而演员正是利用恰当的心理停顿将人物的悲痛、作为母亲的无奈等等情感都展现出来,既突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强调了戏剧冲突。

  第五,情感细腻之处,适当的心理停顿可以带给观众情感上的延伸,一般运用在大段独白中。如“有阳光/从树梢里透下来,甚至听到各种好听的鸟鸣,还闻见一片/青草的/香。”这是剧目《日出》中陈白露最后的独白中的一句话。“有阳光/从树梢里透下来”中的停顿,仿佛让观众看到阳光斜射进了树梢,尤其是“还闻见一片/青草的/香”这句中的停顿设计更是巧妙,从逻辑角度考虑此处是不应该停顿的,但是心理停顿的角度就十分合理,并且让这句话充满了诗歌的意蕴,尤其在说到“香”字时,演员将语调拉长,使观众仿佛闻到了青草的味道一般身临其境。由此可见,戏剧台词不仅要性格化、口语化,还要诗意化,而心理停顿恰巧可以增强这种诗韵,从而使角色的情感塑造更具有感染力。

  第六,情感激烈之处,恰当的心理停顿可以让观众屏息以待,更想了解接下来的人物关系发展,一般运用在激烈的对白当中。如话剧《窝头会馆》最后的高潮部分,苑国钟对达子说,“你开枪……你看看城外头,(“你别过来!”)那些拿枪拿炮的能不能饶了你?能不能饶了你!”“别过来,别过来!”“你开枪!开枪!(一声枪响)/”此时沉浸于大家乱哄哄的、你拉我抢情景的观众,被一声枪响吸引,顿时整部戏剧立刻被拉向高潮。就在枪声之后导演又设计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心理停顿,此时的心理停顿是所有人的心理停顿,台上的演员都因这一声枪响而思绪疯狂运转,台下的观众也因枪响屏住了呼吸,更想了解接下来事态的进展。

  一般情况下,心理停顿的出现并非起到单一的作用,上文所提到的种种效果都可能同时出现,这便要求表演者要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多听、多看、多思考,在最合适的时机设计心理停顿,从而使演出效果达到最佳。

五、如何运用肢体动作衬托戏剧台词中的心理停顿

首先,表演者可以用外部动作来填补心理停顿的空当,使心理停顿更具有感染力。还是以《朱丽小姐》为例,在朱丽小姐看到让打算将黄雀杀死时,她大喊了一声“不——/”,之后便是长时间的心理停顿。此时朱丽小姐的肢体动作是向后撤步,最后倒在了椅子上。这个过程中朱丽小姐虽然没有说话,但她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衬托了自己此时的心理停顿。她摇头向后撤步,是难以相信刚刚还对她甜言蜜语的让能做出如此决绝的事,向后的撤步一点点拉开了两人的距离,也在拉开两颗心的距离。最后她倒在椅子上,展现的是内心的失望,她为这个唯一能讨她欢心的黄雀的死感到难过,同时又因为才看清自己爱上的人有如此举动而感到悔恨。黄雀之死是朱丽小姐和让的关系彻底破裂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对朱丽小姐最终走向消亡结局的隐喻。这段表演中,如果只是单纯的心理停顿,观众很难捕捉到角色的心理活动,但是通过外部形体动作对心理停顿的衬托,便能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朱丽小姐复杂的内心活动。

  其次,在心理停顿时,演员也可以通过“静止动作”来衬托心理停顿。静止动作指剧中人物既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也没有台词,从表面看是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却有着丰富的内心活动,通常伴有眼神变化、面部表情变化等。如在剧目《朱丽小姐》结尾时,朱丽小姐拿着让的剃须刀说,“在前的将要在后!”此时,两人处于一段长时间的心理停顿和静止动作中。这句话看似是朱丽小姐对让说的,实际上也是在规劝自己,“在后”原本是她对自由恋爱的向往,结果却变成了对她的无情嘲讽。此刻的朱丽小姐已经失去对生活的渴望,她手握剃须刀一动不动,眼神向前延伸,仿佛在向她曾经的快乐生活告别,也仿佛是在祈求帮助,又仿佛是在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而让同时也处于静止动作中,他的眼神中有对朱丽小姐的怜爱,有因自己能够独活的狡黠,也有因惧怕伯爵发现两人交往后的惶恐和焦急。此时让和朱丽小姐的一动不动是由于强烈的内心活动导致的,这段长时间的心理停顿也正是因为“静止动作”的衬托而显得格外沉重。

六、结语

心理停顿虽然无声,但却十分有力,在特定的情形下它甚至比台词更具有感染力。著名戏剧家契诃夫在剧本中经常着重标注“停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评价说,“这些剧本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台词所能表达,而是隐藏在台词底下,隐藏在顿歇(或译为停顿) 之中,或者通过演员的眼神,通过他们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显示出来的。”曹禺先生也说,“有时心理上的冲突,常常比表面上的动作还要动人。”虽然心理停顿是演员提前设计好的,但是观众的情感是随着人物情感流线波动的,因此巧妙的心理停顿可以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它就像是画作的留白、歌曲的间奏、乐谱中的休止符,是最深沉而又有力的情感,也是最响亮的无声台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