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发展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8811
公共文化场馆是推进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对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以及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均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成就,通过馆舍免费开放和各项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推动着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但在现阶段,公共文化场馆服务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专业人才紧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等,因此,为有效体现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价值,落实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需要人们积极开展相关建设工作,有效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功能,进而为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基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公共文化场馆予以深度剖析,详细阐述公共文化场馆的属性及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能力建设的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价值参考。

  一、基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属性

  (一)公共性

  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这也是其不断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意义,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场馆的公共属性。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以及各项政策的完善和扶持,公共文化场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以及群众文化的承载和传播媒介,逐渐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职责,持续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公益性

  公共文化场馆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且其占据的场地以及场馆内的一切设施资源均是为群众文化发展建设提供的服务内容,因此在发展历程中一直全面贯彻“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服务思想,坚持和遵循的理念也是一切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满意,进而为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传承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发展与建设历程中,分别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成就、完善优化文化阵地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以期在极大限度上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方向性

  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和发展,要顺应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方向,把握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公共文化场馆方向性的体现。一方面,建设健全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公共文化场馆在发展建设历程中的必备条件以及重要依托,为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和服务的建立健全明确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公共文化场馆的发展建设与服务内容的设立,通过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以及各地文化发展情况的联系,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四)连接性

  公共文化场馆是建立并加深基层群众文化和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联系,紧密连接基层文化单位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一方面,公共文化场馆的社会属性具有连接性,其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区域,无论是设立在乡镇的文化站、文化大院,还是建设在城市中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都具有落实文化相关政策,普及传播群众文化,连接基层群众阵地的职责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为群众提供综合性、多样性的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也体现出连接性,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各地公共文化场馆之间形成了完整的网络连接体系,可以加快推进群众文化以及公共文化政策等信息得到迅速且广泛的传播,并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互联互通,由此形成引领示范以及辐射带动的作用,最终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健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二、基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发展现状

  (一)相关人才较为紧缺

  为有效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水平,需建设具有高水平且人数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场馆的实际建设状况如下:第一,专业人才较为紧缺,多数公共文化场馆内部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文化知识储备、文化服务能力等,均难以有效满足现代社会的公共文化场馆发展建设标准及需求;第二,多数地区的公共文化场馆工作人员年龄情况、学历情况等方面结构不平衡,业务方面具有局限性,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不利于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和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如此,相关单位对公共文化场馆的工作人员也缺乏针对性的培养与指导,致使多数人员的工作水平无法获得提升,进而加剧了公共文化场馆人才紧缺的情况。

  (二)数字化建设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以及实施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断加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于现实情况来看,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其一,公共文化场馆的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系统不够完善,缺乏足够的整体性及规范性,且存在专业设备配置不平衡、数字化资源分配不均、相关工作人员数字化水平不足的情况,进而使部分地区的公共文化场馆无法充分发挥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功能,数字化设备利用率也普遍较低。其二,相关工作人员对公共文化场馆开展数字化建设的思想认知存在偏差。一些地区的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仍流于形式,缺乏具体活动的开展,进而导致数字化建设的工作成果不显著,阻碍了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的长效健康发展。

  三、基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发展策略

  (一)加强公共文化场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第一,要始终坚持公共文化场馆的公益性为第一属性,推进落实社会效益,加强场馆内基础文化设施的优化以及建设力度,丰富场馆文化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各地区的公共文化场馆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文化部门制定的政策、规定和建设标准,将文化场馆的评估方案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利用扶持政策以及相关补贴,加强文化馆改造升级措施的实施力度,持续建设健全文化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确保公共文化场馆文化服务功能的完整性,为有效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最终促进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为有效解决场馆建设相关经费和资源不足的情况,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除了依靠有关部门配置的经费投入外,还可以引入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利用与其他场馆合作进行文化資源开发、与企业联合开展群文活动等方法,凭借其他场馆以及企业的资源,加强场馆基础建设,开展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活动。要在保障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确保引入社会力量所提供的支持得以充分体现,实现基础建设的效果最大化,并逐步形成以公共文化场馆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

  (二)创新服务理念,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要破除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理念的桎梏。公共文化场馆工作人员要在有效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对广大群众的服务水平。要对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文化服务模式的运行变化进行研讨分析,从而主动改善传统的、存在滞后性的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理念和工作形式,有效促进公共文化场馆内各项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开展。同时,要以创新的服务理念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而强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而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在建设公共文化场馆专业人才队伍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规划和引进,将高素质、高水平作为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合理配置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同时,要大力培养和提升馆内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对馆内工作人员要主动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依据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特点、内容、形式,定期举办讲座或公共课程教育,同时全面贯彻落实“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数字化设备以及线上通信进行专业教学,引导工作人员利用空闲时间自主进行网络学习,有效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为群众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注重开展志愿者团队以及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团体的建设工作,培育公共文化场馆的预备力量,进而持续为文化场馆的服务和活动展开注入新的动力。文化馆在开展志愿者征集活动时,可以事先在征集项目、服务记录、评价管理等方面制定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可行性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改变和优化公共文化场馆内的文化服务项目,扩充服务形式和类别,从而有效提升和保证文化服务载体的灵活性,提升群众文化服务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工作灵活、全面地落实到群众中。

  (三)有效推进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

  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等,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强效的助力。基于此,公共文化场馆在建设过程中也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以及各种计算机技术,推进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构建完善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模式,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网络化系统,最终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水平。

  第一,公共文化场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群众文化资源的支持,还需要不断挖掘和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平台,进而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文化服务平台,由此加深与广大群众的互动交流。在内容建设方面,要充分展示出公共文化场馆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及地方文化特色,同时结合数字化设备的运用和互联网平台优势,推进文化资源信息传播,拓宽群众文化视野,并通过与其他公共文化场馆的网络连接,吸纳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使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落到实处,真正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第二,主动创设艺术体验模式。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过程中,群众文化的广泛普及和推广是展现文化馆群众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服务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公共文化场馆要在以群众为活动主体的基础上,体现出自身的指导作用,通过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书画、摄影等艺术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而有效达到广泛普及文化的效果。例如,在书法艺术活动中,可以通过数字化媒介向群众分享我国书法演变发展的悠久历史,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并通过线上小程序,为群众提供数字化书法模拟书写平台,使群众通过切实体验加强对书法文化的认知和了解,進而通过数字化建设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艺术也是公共文化场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的重点。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在当代依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通过相关数字化信息的搜集整理,有利于保护一些传承濒临断代的民族民间艺术的存续,加深群众对民间艺术的认知。同时,通过数字化媒介的引入,也能够加快推进民族民间艺术的现代化转变和发展。因此,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和发展,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建设健全公共文化场馆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是有效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对推动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有重要意义。相关文化部门要对各地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给予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鼓励支持,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力度以及资源投入力度,分别从加强公共文化场馆基础建设、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等途径开展相关工作,创新公共文化场馆的文化服务形式,从而有效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水平,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最终促进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煦.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5):165-166.

  [2]陈雍.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建设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6):158-159.

  [3]梁小琴.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探究[J].青年时代,2015(11):54.

  [4]黄铮.浅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文化馆建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24):169-170.

  [5]熊远超.浅析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数字化用户,2017(03):81.

  [6]郦伟华.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文化馆建设与服务[J].艺术百家,2016,32(S1):354-356.

  [7]徐晓慧.人类学视域下乡村振兴的审美逻辑与艺术实践[J].广西民族研究,2021(06):100-108.

  (作者简介:曹珊,女,本科,临沂市科技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张云逸)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