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左权小花戏”舞蹈组合编创及训练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9177
左权小花戏流传于山西省左权县一带,是一种集民歌、舞蹈和戏剧为一体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本文着重对左权小花戏舞蹈中的动态动作素材进行提取和重组,选取左权小花戏上身动律中手臂的摆和下身动律中脚掌的颠进行加工整合,对舞蹈基础组合进行编创,继而对舞蹈组合的训练价值与意义进行阐释,以期为今后左权小花戏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充实山西民间舞蹈内容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组合元素动作的选取与提炼

  (一)动态切入提炼舞蹈动作

  左权小花戏的舞蹈动作是由扇花、舞姿、舞步组合而成,对舞蹈演员的专业素养有一定的要求。演员凭借自身的肢体语汇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不同的舞蹈动作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舞蹈动态是左权小花戏舞蹈构成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舞蹈动态和动律的配合形成舞蹈动作,通过运用舞蹈动作进一步塑造舞蹈形象,而后形成左权小花戏独特的风格特征。左权小花戏传承人李明珍老师从扇花、步伐、舞姿三个层面对小花戏的舞蹈风格进行了总结,即飞舞多变、起伏颤颠、舒展优美。扇花技巧以“蝴蝶扇”“撒扇”等技法最为明显,体现在上肢动作与道具的相关运用中;基础步伐有:三颠步、唿嗦步、小颠步、跑跳步、快三步、点颤步、大小箭步、虚步颤颠、小碎步、十字步等60余种,这些舞步都是由“颤颠”动律形成的,其中“唿嗦步”和“三颠步”最具特色,表现为“颤中有颠、颠中有跳”;舞姿方面是下肢动作与上肢动作统一性的概括,选取左权小花戏中的“小颠步”“摆臂动律”“蝴蝶扇”等动作素材,将核心动律掌握以合扇摆臂中的“摆甩”与典型步伐“小颠步”体现的“颤颠”动律相结合,体现左权小花戏的舞蹈特点,展现左权小花戏的舞蹈基本动态。左权小花戏道具(双扇)运用独特,将“蝴蝶扇”的道具运用训练结合“颤颠”动律形成具有针对性训练的“蝴蝶扇训练组合”,使“扭、摆、甩”的上肢律动得以强化与融合。另外,“撒扇”是目前左权小花戏双扇扇法中颇具特色的道具运用,一方面,传统剧目表演常有合扇到开扇这一典型动作。另一方面,有专门针对“撒扇”训练的动作编创组合。因此,本文从左权小花戏的舞蹈动态切入进行元素动作选取、提炼、加工、组合,编创具有训练价值的教学组合,体现其风格特色。

  (二)静态探寻动作文化内涵

  “蝴蝶扇训练组合”就是扇花与步伐的完美结合,扇子的灵活运用形成了丰富多变的扇法和千变万化的扇花,不同的扇法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扇子角度、频率、技法的变化体现不同的动态,也表现不同的艺术特色。其中,蝴蝶扇是在“擦脯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來的。“擦脯扇”取材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拿扇取凉的动态,将胸前扇风的动态动作放大幅度至体旁,配合相应的动律加工形成专业的艺术性动作,不仅增强了可舞性,也丰富了舞蹈人物形象。“擦脯扇”配合“唿嗦步”时,身体的颤动带动扇花的抖动,而后逐步放大扇花抖动的幅度,便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蝴蝶扇。左权小花戏中所有的步伐都离不开“颤颠”这一基本动律,这是由于当时左权的特殊地势,人们在行走时,为了平衡身体的重心,膝盖会自然地进行屈伸、颤动。同时,由于交通不便,人们依靠扁担来运输物品,下肢会随着扁担的颤动而出现颤颠的习惯,由此便构成了左权小花戏特有的动律特点。左权小花戏“颤”“颠”“跳”“蹬”的脚下步伐特征,再加之上肢动律“扭”“摆”“甩”的协调配合,使左权小花戏的步伐具有“起伏颤颠”“轻盈活泼”“潇洒大方”的风格特点。动律是塑造经典舞蹈形象最基本、最核心的构成基因,“扭、摆、甩”是左权小花戏的基本动律,贯穿组合始终,可突出女子娇、羞、憨、俏的性格特征,彰显女性三道弯的体态特征,表现动律中蕴含的拧倾圆曲之美。左权县作为传统文化悠久的歌舞之乡,其舞蹈动作背后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与艺术内涵,我们通过舞蹈便可以充分领略左权地区的生活环境、人文情怀。

  二、左权小花戏舞蹈基础组合编创

  (一)小颠步·摆臂动律组合

  作为中国汉族民间舞,左权小花戏有其独特的地域风格性,并具备重要的训练价值。“小颠步·摆臂动律组合”针对左权小花戏摆臂动律与小颠步的结合训练而编创,其身体协调性的训练是该组合的一大特色。不仅需要上肢的“摆”,还需要下肢的“颠”,再加之独有的舞蹈道具“双扇”的使用,使身体四肢与道具的配合,达到了统一的整体性训练。其中,“小颠步”是膝部松弛屈伸与脚部由前脚掌——半脚掌——全脚掌依次落地进行“起伏”“颠动”,这要求练习者具备一定程度的身体平衡力与控制力;摆臂动律的训练开发了舞者手臂、肘部、手腕、扇尖的灵活性与协作力,这两者的结合使该组合的训练动作更加丰富多彩。一方面,舞者在舞蹈时双手持扇,要求在具备各种各样扇花动作的基础上,结合上身的摆臂动律与下身的颠颤进行舞动,同时头部、胯部随之协调配合,这对舞者身体各部位的灵活度、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具有极大的训练意义。另一方面,本组合适应左权小花戏舞蹈自身的规律,以同一动律不同舞姿、节奏、方位、队形变化的训练,使舞者的手臂、手腕、脚腕、脚掌等主要训练部位得到解放与开发,使得练习者具备支配协调身体的能力。此外,“小颠步·摆臂动律组合”也为左权小花戏舞蹈语汇的积累和运用提供了动作素材,进一步增强了对左权小花戏舞蹈风格的感知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者通过该组合的学习,在训练肢体的同时,也间接对左权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

  (二)蝴蝶扇训练组合

  在传统小花戏中,多有从合扇到开扇的动作,例如“喜鹊登枝”,双合扇做“磕扇”后接胯旁开扇。开合扇训练主要借鉴传承人李明珍老师的“撒扇”动作,组合中主要体现的是时开时合的扇法运用。对于“撒扇”组合的学习与分析,可将开合扇训练归纳为“外推展扇”与“内旋撒扇”。“外推展扇”动作借鉴了左权小花戏舞蹈动作“凤凰展翅”与“弓步撒扇”,提炼出由手臂带动的向外推动的力从合扇到“展开”的训练,并分为“平展扇”与“立展扇”。“平展扇”指扇面与地面平行或接近平行;“内旋撒扇”动作借鉴了“喜鹊登枝”与山西小花戏教学专家张种丽老师的“迎风撒扇”,归纳为由手臂带动手腕转绕的力使扇子从合扇到“旋开”的训练。屈臂做动作时,手腕有“勾提”的力量。例如:护胸撒扇、胯旁撒扇。展臂做动作时,手腕有“盘绕”的动势。例如:旁开撒扇、迎风撒扇。开合扇可以为“蝴蝶扇”的训练做铺垫,训练时要注意手臂松弛、手腕灵活以及手指控制对“开合”的运用。

  左权小花戏的主要特色动作之一——“蝴蝶扇”是从“擦脯扇”的握扇发展到夹扇,再由夹扇的抖动最终形成了“边抖边转”的“蝴蝶扇”,其形象地概括为“欢抖彩扇如蝶舞”。“蝴蝶扇”是在“夹扇”(三指或四指)基础上,小臂与大臂的松弛配合以及手腕的主动发力达到扇面的连续翻转,每一翻转尽可能达到手臂转动的极限。因此,“蝴蝶扇训练组合”主要是针对左权小花戏中的“蝴蝶扇”进行单一性动作至连贯性动作训练的过程,意在加强舞者对双扇协调配合的掌握,达到双手腕部力量的要求,及扇花技术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强舞者肢体的灵活性。该组合运用左权小花戏中最代表性的蝴蝶扇,再配合古典舞身韵体态“三道弯”的呈现,更加凸显左权女性的曲线美和人物形象。

  通过上述舞蹈组合的规范化训练,一方面,提升了舞者的肢体协调性,还对其身体部位尤其是手臂进行了突出训练,使舞者清晰掌握每一个动作的用力点、节奏、方向等做法要领,达到一定的训练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对该组合中扇花“蝴蝶扇”的学习,使舞者深刻感受人物形象,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左权小花戏的风格特征,从而跳出左权小花戏独特的气质和韵味。此外,左权小花戏区别于其他民间舞,其独特的训练价值之处在于借物传情,凭借道具“双扇”来传达情绪,舞者手中舞动的“蝴蝶扇”不仅似翩翩起舞的蝴蝶,还象征着左权人民旺盛的生命力,不仅表达了左权人民的思想情怀,还将左权精神透过这一艺术形式代代相传,使其保留珍贵的民族品质,充分展现出左权小花戏独特的内在气质。

  三、左权小花戏舞蹈组合编创的训练价值与意义

  舞蹈这门视觉艺术无法用任何方式代替口传心授,书籍、视频影像资料的形式无法保留其原有的真实性,左权小花戏只有以舞蹈组合、教材的形式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授的方式才能保留它的规范性、风格性、真实性。因此,舞蹈教学组合在传播和传承的过程中占有无比重要的地位。舞蹈组合的规范性使得舞蹈院校的专业性舞蹈与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自发性舞蹈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别,有利于学习者更加科学、系统、规范地掌握其动作做法与要领,使其舞蹈风格性更加鲜明。例如,蒙古族舞蹈的鲜明特色是肩部的抖動、手臂手腕等动作语汇;维吾尔族舞蹈的标志性动作便是移颈、翻腕、旋转等。而左权小花戏的典型之处便是道具双扇的运用,其中“蝴蝶扇”“小颠步”便是最具代表性的符号。随着时空的流转,民族民间舞受地理环境、人文习俗、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改变,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性主要表现在动态特征上,包括动律、节奏、体态等。例如,左权小花戏舞蹈中,摆臂动律是其基本动律之一,在表演时,始终贯穿于演员的上身动律特征中,这种动律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和形象美,也影响了左权小花戏舞蹈的风格性。只有不断提炼和丰富左权小花戏舞蹈组合,通过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才能保留它的真实性,才能让其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继续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并发挥重要意义。

  同时,结合舞蹈教学,以教育的形式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将左权小花戏的舞蹈元素融入民族民间舞课程中,成了左权小花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手段,并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具有非常深远的实践教育意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在左权小花戏的“活态”传承推动下,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注重从学科性、系统性、专业性上开展左权小花戏的舞蹈动作训练和作品编创,大力推进左权小花戏进高校的教育实践性,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左权小花戏”进校园活动,以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的教学课堂,加深舞者对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认知。左权小花戏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魅力,不仅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原生态舞蹈艺术,也是学术舞台上精彩绝伦的舞蹈作品,应大力推动左权小花戏艺术与学术并重发展,努力将左权小花戏这一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非遗文化融入各高校的课堂教学和文化建设中,力求“非遗”舞蹈左权小花戏在高校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本文以左权小花戏舞蹈为研究对象,在对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总结的基础上,运用了动态切入、元素提炼、组合编创等方法,选取左权小花戏中的“摆臂动律”“小颠步”等舞蹈动作进行组合编创,形成具有训练价值和教学意义的教学组合,便于指导今后的学习者,同时也希望左权小花戏舞蹈能更好地被保护、传承、发展下去,继续绽放更加璀璨的艺术光芒。

  参考文献:

  [1]李明珍,刘瑜,刘瑞琪.左权小花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

  [2]周萍,黄奕华.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赵林春.山西民间舞[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4]贾羚.从民间到学院·山西左权小花戏三重形态下的身体语言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5]巨琳霞.左权小花戏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

  [6]史君.山西民间舞蹈夸张的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4.

  [7]张楠.山西民间舞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D].山西大学,2014.

  (作者简介:左郇瑞,女,硕士研究生,西京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

  (责任编辑 刘月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