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代书法的风格演变
通常来说,书法是指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工具,综合运用结构、笔法、章法等表现手法,展现创作者个人思想情感的造型艺术。不同时期的书法,其内涵亦有所不同。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书法尚且局限于写字的技巧,还远未形成一门艺术形式。但是书法三要素:结字、章法以及用笔,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所体现,这是后代书法艺术得以诞生的发轫。实际上,东周到秦朝时期,我国书法艺术便开始萌芽,从当时日渐完善的金文来看,无论是《散氏盘》还是《毛公鼎》,都充分体现出书法艺术大气蓬勃的字形特点和圆浑有力、自由奔放的线条特征,进而展现了西周和东周王朝的恢宏气质。实际上,中国汉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首先是秦国大一统之后,将原本的大篆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小篆成为全国统一的文字,意味着我国汉字的早期创造基本完成,也为汉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夯实了基础;其次则是汉代时期,篆书最终被更为简洁、大方的隶书取代。隶书不仅线条流畅,字体也较为圆润,更具观赏性。这一次转变不仅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在汉字的发展进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魏晋时期涌现出了大量书法家,这一时期的书法发展进入巅峰时期。无论是王羲之还是王献之,都在这个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争相效仿的对象。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人们的书法鉴赏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行书、草书开始逐渐取代隶书,大气而豪放的书法风格,充分展现了当时社会上崇尚自由的风气。
隋唐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平稳发展,文化兼容并包,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这一时期,楷书逐渐为人们所推崇,诞生了诸多对后世书法艺术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楷书艺术家,包括颜真卿在内的诸多楷书大家,雍容华贵,用笔墨展现了盛唐景象。
两宋时期,社会风气虽趋于保守,但书法艺术却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正如黄庭坚所强调的那样:“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龙”。与唐人相比,宋人在书法方面不再仅仅拘泥于合乎法度,在书法艺术的表现上更加重视情感的抒发和流露。
及至明清时期,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现实生活上。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为了仿古而仿古,本身受到书法形态上的巨大限制,不仅没有模仿到古代书法作品的神韵,而且俗大于雅。进入晚清之后,赵之谦、邓石如等书法大家的出现,标志着明清书法艺术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篆书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进步,同时也弥补了汉唐时期篆书、隶书并未得到大规模发展的遗憾。
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在其《笔法记》中指出,“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由此可知,笔法、技法都是书法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里所强调的笔法、技法,实际上都是按照一定规则运用毛笔的方法,展现了毛笔字书写的基本规则,其本质是一种基于美学审美的笔画形式和特点。纵观书法的发展历史,继承是创新的基础,而一系列创新更是无一不建立在继承的基因之上。从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书法大家,基本上都是对上一代书法作品风格的集成,代代相传而为人们所继承、创新。周星莲的“晋人以韵,唐人以法,宋人以意”,充分展现了不同时代文人墨客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追求。必须强调的是,只有将时代风貌、传统技巧以及个人风格完美地整合起来,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欣赏,这也是众多优秀作品所共有的特征。
二、书法艺术传承的价值和作用
书法不但能够传递信息,而且能够彰显作者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思维。因此,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滋品导德,倡学兴问
书法始终是古代先贤塑造人格的重要工具,长时间的书法学习能够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书法家都有着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从他们的书法作品中也能够感受其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精神风骨。认真学习历朝历代优秀书法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人优秀精神品格的熏陶,形成谦逊有礼、悠然高远、品行高洁的良好个人品德。同样,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学识的积累,要通过书法学习来感受知识的魅力,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追求审美、陶冶情操
不同的“点、线、画、条”组合,构成了不同的汉字,而结构的不同、位置的差异、强弱的变化以及粗细的结合,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书法艺术特色。书法艺术特色通过情感的起伏、内容的变化、行间距的调整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章法布局。书法艺术也有着不同的形态表现,有的恢宏大气,有的俊秀俏丽,书法作品可谓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因此不同的创作者即使在相同的情感状态下,也必然会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如吴善茂先生所强调的那样:“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从这一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的受教育经历、文化修养、思想品德、情操视野等,都决定了其书法作品的艺术性,只有经过不断的积累和磨砺,鉴往创新,才能够下笔绽春雷,写出好的书法作品。
(三)展现风貌、弘扬文化
书法作品必然依托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带有浓厚的社会背景文化,因此是我们了解不同时代风貌的重要媒介。“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书法艺术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原貌。书法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风貌,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的重要艺术财富,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三、书法艺术的传承方式
作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书法所具有的独特美学魅力和传承价值毋庸置疑,其具体传承方式如下。
(一)提高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
书法艺术所具有的信息传播功能、社会教育功能及审美功能等都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同时也是社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沿袭,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提供了载体,这也是书法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加强书法教育的普及
2011年8月,教育部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学生应对汉字的发展历史沿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鼓励学生使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作品,尝试接触楷书;通过章法、笔法等维度对名家书法作品加以赏析;培养学生们的书法鉴赏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做出切实的努力。因此,有关部门应对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该领域的学术交流范围,积极组织各种书法展览,加强书法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通过公益展览、公益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广大群众接触和感受书法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重点强调的是,应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书法艺术,因为他们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更强,并且思维能力也正处于巅峰状态,对于书法艺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书法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绝不能急功近利,要充分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从书法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只有在培训和教育中注重文化的传递,才能够更好地普及书法教育,这也是促进书法艺术规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加强书法理论教育
书法理论的传承同样是当前阶段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也需要实践去检验。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重技术轻理论的情况屡见不鲜,针对书法艺术理论方面的研究,更是远远滞后于技法实践方面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艺术理论更为晦涩难懂,这一点在古代也是如此。例如,古代针对书法艺术的研究成果琳琅满目,但是这些佶屈聱牙的作品只有少数人群才会关注,多数人常常望而却步。因此,我们应当注重书法理论的普及教育,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兴趣且读得懂,如此才能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四)解决书法教育师资匮乏问题
专业书法教师的不足,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难以大规模开展书法教育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在现有教师队伍中加强书法艺术、书法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大中院校书法专业的毕业生投身于书法教育的事业中来;也可以聘请当地少年宫、书法协会的专业人员,为学生们学习书法提供指导。
除此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当地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设立书法艺术节、书法基金、书法展览会等,尽可能提高书法这门艺术形式的社会影响力。持之以恒之下,我国书法艺术必然收获更好的传承环境,展现出更为璀璨的艺术魅力。
四、书法艺术的创新方式
优秀文化是无数先辈书法艺术家智慧和汗水的凝聚和结晶,传承的意义不仅仅是继承传统,更在于推陈出新,而创新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的一种革新。书法创新是在学习和领悟前人书写技法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知识掌握,进而探索出新的书写技法和规律。以楷、行、草书的产生为例,其也是在篆、隶的形成和发展基础上产生的。真正的创新应当是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没有继承,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创新和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在新时期,我们一方面要传承前人书法艺术的优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对书法艺术进行丰富和发展,结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丰富书法的内涵和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实践是书法创新的根本途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人的一种社会性艺术,具有广泛的人民群众实践基础。书法艺术需要与个人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民族自豪感等有机联系起来,避免急功近利的只重“技 ”而轻“艺 ”,不能只知技巧不知其文化内涵。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和文化的创造者。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任何形式的艺术都不可能自发形成、凭空产生,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经由人民群众的不断实践发展而来。只有以人民的丰富实践生活为基础,才能够不断进行艺术的积累和创作。近年来,国内外书法交流、中小学书法教育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对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书写能力及文化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也为书法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群众力量。
(三)与科技进步有机结合
科技发展使书法的实用性不断被消减,其艺术性却在不断提高。书法的魅力在于抒情写意,实用性束缚的消减使书法能够更好地按照其艺术审美规律发展,书法创作者能够更加从容地通过一点一线表达内心的情感,更接近于“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五、结语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彰显,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它的传承是当代许多书家与学者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怎样把古代书法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既不丢古,也能出新,这便需要平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作为能够充分表现人类品质及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书法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与实践的检验中衍生出一系列美学风格和独特品格,其旺盛的生命力也必将成为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簡介:裴嘉亮,男,硕士研究生在读,长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通讯作者>苏显双,男,博士研究生,长春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