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诗词歌曲演唱的发展及风格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9397
◎杨尊莉

  古诗词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产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我国古诗词歌曲的创作题材广泛,描绘祖国风光、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作者心灵……汇集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情韵,是历代音乐家创作的经典题材。因此,本文围绕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流变展开分析,具体研究古诗词歌曲的分类,及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风格探究,希望在探讨古诗词歌曲艺术价值的过程中,也能为其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一、中国古诗词歌曲概述

中华文明已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构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拥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同时,引领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是现今人们了解古代文化进程的重要渠道。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传承了古人的情怀及志向,还能引领人们现代社会的前行之路。发展与演唱古诗词歌曲,不但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分析我国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能够了解古人在创作及演唱时的体验,同时也能为古诗词歌曲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路径,使民族音乐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进步。依照诗与乐、吟与唱的关系,古诗词歌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体阶段、分离阶段、相融阶段。

  在一体阶段中,古诗词歌曲是以诗、乐、舞一体的形式出现的,代表作品为《诗经》。《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尤其具有研究价值。《诗经》由《风》《雅》《颂》三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能呈现出不同阶段人们的生活情境,《风》搜集了15 个地区的民歌,《雅》中也有一小部分的民歌,大多都是上层阶级宴会演奏的歌曲,《颂》中收录的则大多是祭祀或典礼时的乐歌。《诗经》中的歌曲节奏较快,并且朗朗上口,在传承中拥有显著优势。

  在分离阶段中,古诗词歌曲的吟和唱形成了分离,诗词也成为文人骚客表达情绪的主要渠道。会客宴饮时,文人们大多用诗词进行交流,因此这一阶段的古诗词歌曲创作量有了显著提升,而这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诗词分离阶段的乐曲发展,通常是由文人填词,艺人演唱,但由于艺人的文化程度不同,因而乐曲资源的保留量也相对较少。

  在相融阶段中,我国的古诗词歌曲拥有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各种音乐作品都开始被重新记录,或者运用传统古诗词作为歌曲唱词,完成了全新的编曲,诗、乐、吟、唱融合在一起,共同演绎了歌曲的艺术魅力,这些古诗词歌曲融合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富含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历史内涵,同时又兼具传统魅力与时代特征。

二、古诗词歌曲的发展

(一)古代诗词歌曲发展

古诗词歌曲是把诗人创作的古诗词当作歌词,再配上曲子演唱。它将诗、乐、舞汇成一体,融合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音乐文化。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古诗词歌曲在当前社会仍旧具有显著的音乐鉴赏价值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1976 年,我国秦始皇陵出土的错金银乐府钟,为我国的古诗词歌曲发展历史研究打开了全新局面,随着这一考古发现的问世,说明古诗词歌曲在我国的秦朝时期,就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伴随着朝代的更迭,秦乐府逐渐没落。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了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乐府,它的主要职责便是搜集民间的歌曲以及文人所创作的诗词,再配上曲谱形成乐曲。在汉乐府搜集及整理乐曲期间,我国的古诗词歌曲创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而“乐府诗”也成为继《诗经》《楚辞》以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中包含鼓吹曲辞、郊庙歌辞、杂曲歌辞、相和歌辞,是一种自由、浪漫及多元化的歌曲体裁。

  唐朝是我国文化发展较为鼎盛的时期,百姓因此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娱乐与文化生活中,这一阶段我国的古诗词歌曲发展也到达了鼎盛期。在创作过程中,分别借鉴了《诗经》《楚辞》,汉代“相和歌辞”里的古诗词元素,与唐代的乐器和音乐体系相融合,创作出独特的唐代古诗词歌曲。站在现代审美角度进行分析,仍旧能够感受到唐朝所创作的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这一阶段的古诗词歌曲在我国整体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隋唐以后,融合燕乐创作出来的音乐,逐渐拥有了民众基础,其表演形式是运用曲调配乐演唱的诗,按照曲调的差异,不同的词有独特的词牌,需用对应的旋律进行演唱。宋词在我国整体的诗词体系构成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由于宋词的数量比较多,因此在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发展过程中,将宋词作为创作内容的古诗词歌曲也较多。

  元代以后,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开始逐步融合,也让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有了民族化空间。通过结合唐诗和宋词的内容、形式和格律,使古诗词歌曲的整体覆盖范围变得更宽泛,也将散曲和杂剧融入其中,于是,以叙事或抒情为主的“元曲”开始流行。

  明清时期,古诗词歌曲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且由于社会环境的转变,人们对民歌以及小曲都有了较高的接受度,这些“杂曲”和“小令”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及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曲调形式,因而在社会广泛流传。

(二)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发展

近现代以来,我国古诗词歌曲发展迎来全新的变革,西方音乐对我国的传统音乐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加快了我国传统音乐改革的步伐。各种全新音乐形式的产生,也预示着我国的整体艺术发展步入了全新的阶段,李叔同的“学堂乐歌”使我国古诗词歌曲拥有了更为创新的发展空间,在音乐创作时,融合了我国的古诗词元素及西方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音乐艺术的中西结合,切实促进了全新音乐体系的形成与音乐发展的创新。

  20 世纪20 年代,《大江东去》谱写完成,这也预示着我国古诗词歌曲开始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在良好音乐创作环境的感染下,古诗词歌曲硕果累累,先后创作出《我住长江头》和《回乡偶书》等人们较为熟悉的古诗词旋律,并且广为传播。1927 年,随着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正式成立,为近代的音乐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环境,促进了我国古诗词歌曲的再次萌芽,代表性作品包括《点绛唇·赋登楼》《菩萨蛮》等,广为流传。这一时期的古诗词歌曲拥有了显著的发展动力,我国对于古诗词歌曲的研究工作也逐步深入,同时也为古诗词歌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三)当代古诗词歌曲发展

随着我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在科技、文化和艺术等多领域的沟通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音乐文化也开始受到西方国家音乐文化的影响。通过西式音乐理念及作曲技法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含蓄意境相结合,赋予了我国古诗词歌曲新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这也是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好诠释。例如,《涉江采芙蓉》这首古诗词歌曲,就将我国的音乐五声体系与西方的音乐12 音序列进行了融合,让古诗词既能够保持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拥有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21 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教育改革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促使更多的教育部门和机构开始为国家培养多元化的音乐人才,先后创作出了拥有更多风格及形式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使用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古诗词歌曲的文化魅力及艺术影响力。

三、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风格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的表演首先会受到演唱风格的影响,我国常见的演唱风格有四种,分别为:民族、美声、吟唱与流行,各个唱法都拥有科学且系统化的演唱技巧体系,作品的音乐文体较为固定,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可以自主选择恰当的演唱风格,这也是声乐表演的核心魅力所在。

(一)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也即是民族唱法,融合了戏曲、说唱以及民间歌曲唱法等诸多风格,伴随民族音乐的喜好逐步发展而来。在20 世纪80 年代,民族唱法逐步成为人们公认的一种优秀且具有民族音乐气息的演唱方式,这种方式既融合了西方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又保留了民族声乐演唱特征。并且纯粹的民族唱法适合演绎一些拥有地域特征、较为柔美的歌曲作品,通过将其与美声唱法相融合,能够使作品整体气势更加磅礴恢宏。民族唱法的古诗词声乐代表作品有《杏花天影》《月满西楼》,等等。

(二)美声风格

美声唱法来自欧洲,是由于人们对于音色和音量的需求转变,所以开始发掘人体的扩音效果,并形成共鸣。人体共鸣可以将调用的气息与器官之间形成相互连接的关系,在演唱的时候,确保连接的畅通,使声音全部集中在共鸣腔顶部,然后把气息沉到共鸣腔底部,就完成了美声唱法的发声要求。美声唱法能够减少人们由于先天嗓音所导致的限制,运用正确方法后,就能够完美驾驭音量与音高,因而,美声的发声唱法也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在美声唱法中,使用不同的共鸣位置和箱体空间,也能让整体演唱获得不同的音色,因此能够使用美声唱法演唱的古诗词歌曲作品也很常见,如《枫桥夜泊》《大江东去》《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等。在古诗词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美声唱法会比民族唱法更加适合演唱古诗词音乐作品,这是由于美声唱法拥有独特性,相较于民族唱法而言,更加能够驾驭一些大气磅礴的音乐作品,在演唱过程中,能使声音变得更为高亢,让诗词音乐作品表现得更加完美。

(三)吟唱风格

吟唱的含义就是吟咏歌唱,也就是把吟咏与歌唱相融合。古时人们吟唱的风格不同,一种是边唱歌、边跳舞,把歌、舞、乐融合在一起,烘托氛围;另一种则是清吟诵,这种方式不需要使用乐器伴奏,直接可将吟诵者的表演作为主体,且更加注重声音与情感的融合。在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吟唱方式获得了创新,在现代乐器伴奏以及舞台效果的影响下,能让整体音乐表演变得更加完整。需要关注的是,吟唱运用的是吟咏和歌唱融合的方式,要求表演者在朗诵的时候,发声位置要比唱歌位置靠前,这样才能达到吟唱统一的状态。比如,在廖昌永的《枫桥夜泊》这首音乐作品中,弱化了美声唱法,更为关注腔体和气息带来的共鸣振动,吟诵的发声位置较浅,因而自然还原了古诗词歌曲的意境。

(四)流行风格

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变得逐渐丰富,而娱乐显然是时下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歌曲的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而受到了青年群体的广泛喜爱。流行唱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且更加凸显个性,用表演者真实的声音去表达情感,带有一定的即兴意味。古诗词歌曲在发展过程中,也可以运用流行歌曲的表演及演唱方式,将古诗词韵律和流行元素相融合,形成更加具有中国风特色的音乐作品,如《水调歌头》《在水一方》《大浪淘沙》,等等。

  需要关注的是,流行文化的演唱风格较为通俗,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因而能更好地拓展古诗词文化及民族音乐的传播途径。在使用流行风格的演唱方式来表现古诗词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对流行演唱和古诗词中不匹配的元素有所摒弃,削弱个性,而将古诗词的意境阐述作为根本,营造良好的演唱氛围。

四、结语

古诗词与音乐之间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歌曲创作、表现手法以及表演形式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从而引出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风格分析,希望从中总结出古诗词歌曲的艺术启示,从而帮助演唱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加强对古诗词歌曲演绎的认知,构建正确的古诗词文化与音乐审美,并且通过古诗词歌曲的发展与传播,也能使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加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