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述文化自信对中国画发展的重要意义,梳理中国画创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提出文化自信语境下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与创作方法,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文化自信对中国画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的提出,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于国家发展而言,如果没有了精神文化,那么就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中国画作为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传承和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境界,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而独特的精神力量。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画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体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对于中国画而言,艺术魅力体现在笔墨精神、气韵追求及意象造型观等多个层面,这也是中国画的内在文化根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这些属性始终没有被摒弃,而是在发展的道路上致知力行,继往开来。
文化自信体现了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现实环境下,中华文化善于遵循发展理念,在弃其糟粕,扬其精华的基础上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在全球文化不断碰撞的过程中,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世界绘画的交流和学习也更加频繁。尤其是西方现当代绘画的构成方式、材质表现、色彩观念、光影等因素的介入,进一步扩展了中国画的表现能力,使中国画能够驾驭更加复杂的题材,刻画出更加非凡的画面空间。此外,多元发展的风格语言也更深刻地表达出中国画丰富、细微的人文情怀。
当代中国画的创作源于创作者对时代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深入感悟,所创作出的作品可谓是时代精神的写照。尤其是在历史题材的中国画创作中,当代艺术家们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深刻的艺术情怀,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也使得中国画语言体系的表达更加富有民族精神。
在历史的发展浪潮中,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与创作方式也在不断发展进步。进入新时代,中国画在发展中面临着实践和理论之间存在错位,创作者缺乏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等问题。为此,艺术家们要提升对中国画的审美价值体现,锤炼绘画技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中国画的创作方式进行传承与发展。
二、中国画创作的历史发展概述
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战国时代和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具有鲜明绘画特征的美人图和墙体描绘。从河北望都县出土的汉代壁画文物当中,就足以看出汉代的绘画水平以及当时绘画艺术家们的智慧和技术。那时的艺术家们对江南山水尤其喜爱,且善于在山水画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绪,这也为日后的山水画创作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的素材已不仅仅局限于山水或人物,宗教素材的画作创作横空出世,高度繁荣,艺术家们通过创作宗教类的画作以求实现精神上的解脱。在相对动荡的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则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多种绘画流派逐渐形成。及至唐朝,绘画艺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驱动下也实现了空前繁荣,加之唐代与外来文化有着密切的交流,因此这一时期绘画艺术也逐步融入了一些新的绘画元素。宋、元、明、清是中国绘画高度繁荣、百家争鸣的时期,涌现出无数影响至今的艺术名家和稀世佳作。古代中国画漫长的发展过程,为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也使得当代中国画具有了鲜明的文化特征。从20 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绘画适度吸取了欧洲文化的先进技艺,进一步强调文化的写实性与气质表现。当代中国画通过合理的情感抒发,以及在创作中所应用到的线条艺术,发挥出了可比拟西方艺术的效果。
三、文化自信语境下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画形成了鲜明的审美特征。近现代以来,受外来文化影响,中国画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在艺术家与实践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画坚定文化自信,在合理汲取外来艺术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完善和发展,重塑了中国画的审美基调,体现了文化自信的力量。(一)线性表现特征
相比西方绘画艺术,中国画在线性表达方面存在独特性,即善于用线条支撑绘画作品。西方油画更加关注对立体感的呈现,主要借助色彩碰撞表现物象,而中国画的线条表现则比较注重线条语言的塑造,在复杂的物象中表现平面感,为此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与取舍。总体而言,线性绘画往往突出表现画面主体,故而会将背景留白。例如在人物画的线条表现中,诸多绘画艺术家会采用“十八描”技法,尤其是在宋元时期,花鸟画和山水画中线条的描绘方法更是被艺术家们运用得炉火纯青。此时,线条的表现形式相比以往也更具有新意。(二)虚实留白特征
虚实结合通过留白,将艺术作品塑造得更富有情趣和意境,画面也更加立体和鲜活。在中国画的创作中,画家们特别讲究留白,不过留白不是简单地留出空白,而是为了让画面富有空间感和协调感,而使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塑造出以形传神的艺术美感,这也迎合了中国美学的准则。通过留白,画家创作出的作品能够带给欣赏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尤其是在中国画的山水画作品中,留白运用的频率更是较高,且大部分是画家有意为之,以呈现广阔的天空、缥缈的雾气、浩渺的水面等,使画面的想象空间和独特韵味得以传达。(三)神韵色彩特征
中国画一向讲究用墨,但除了笔墨之外,色彩作为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之一,也是不可忽视的。色彩能够渲染和提升作品的视觉效果,表达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在古代,我国就有种类繁多的绘画形式,画家们也善于运用色彩来表现画面、抒发情感。追溯中国画的历史不难看出,在唐宋之前,中国画善于表现艳丽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到了唐代,画家们则更注重使用墨色,水墨山水画因此开始盛行起来。在元代时期,书画作品以墨代色,使气韵显得更加独特。到了明清时期,“南北宗论”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淡雅风格的绘画作品成为当时的主流,这种传神与写意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性,以墨色为主色调也更加体现了画家的性格和情怀。
(四)意境表现特征
中国画注重对万象的表现,但中国画中所表达的万象,不仅包含自然中存在的实物和实景,也包括了人的心境和思境。中国画作品富含的意境并非天马行空,而是有所依据,是基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表现创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进而呈现出独特、非凡的艺术境界。在中国画漫长的发展阶段中,历朝历代的艺术家对于营造意境都格外在意,而意境的营造也或多或少会受到画家人格、审美、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影响。在营造意境的过程中,需要总揽全局、以小观大,而不能单纯客观地描绘自然和描摹细节,只有心领神会和灵活运用,作品才能够表现出意境美,给欣赏者鲜活生动的感受。尤其是在山水画中,画家们更是特别重视意境美的表现方式,将寄情山水、睹物思人的复杂情感融入作品中,带给人无穷的想象和回味空间。
此外,中国画还具有散点透视和诗书画印结合的特征。其中,散点透视特征增强了构图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而诗书画印结合的特征,则通过平衡画面构图和丰富画面意境,表达出创作者灵动、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文化自信语境下中国画的创作方法
对于中国画和整体文化艺术生态而言,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注重作品的创作方法,才能够使作品彰显艺术美感,赋予画作精气神,推动中国画创作的延续与发展。(一)气韵生动法
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我们要在借鉴以往优秀创作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气韵生动法,赋予中国画生命力和感染力。气韵生动的创作方法指的是生动地表现绘画对象的精神,避免作品因缺乏生命力而显得呆滞。在山水画创作中,气韵生动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随着中国画的发展,画家更加倾向于异同性,所谓异同性指的是在自然和艺术的关系层面呈现出形而上的异同性。以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墨竹创作为例,郑板桥通过写意的方法,在仔细地观察、体会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给人以超凡脱俗的美感,画面中每一片竹叶都富有变化、惟妙惟肖,极具视觉冲击力。此外,郑板桥在创作时还非常注重构思,他将娴熟的绘画技巧和精妙的构思进行了融合,进而创作出集思想性、抒情性为一体的绘画作品,且其作品神形兼备,清逸多姿,充分彰显出中国画特有的神韵和魅力。(二)应物象形法
应物象形法注重形态外观的刻画,是中国画创作方法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契合了“应物象形”的传统审美观。应物象形法强调所创作的形象要与客观真实的形象相契合,在造型表现上要遵循正确的规律,避免出现失真走样的情况。书画界对这一创作理念和方法已形成共识。因此,在中国画中物象失真的情况较为少见,即使是大写意的山水、花鸟与人物画,在造型上也保持了事物原本的真实性,尤其是在线条的处理上极具哲学性、书法性和抒情性。在我国宋代时期,花鸟画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态势,这也和当时宫廷中的达官贵人们的爱好有关,进而带动了花鸟画创作的繁荣。(三)骨法用笔法
骨法用笔法注重对笔墨的运用,目的是呈现事物的外形特征和结构,更好地刻画所描绘对象的精神特征和结构特征。在我国,很多被世人赞誉的画作都表现出极高的书法造诣。其中,白描的使用较为频繁,不仅彰显了画家在用笔方面的功底,同时也把作品的精气神更好地表现出来。画家们基于气韵生动法的应用,通过骨法用笔带给欣赏者一气呵成、干净利落的感受。在骨法用笔的使用中,要做到渴笔苍润、刚柔并济、刚中有柔,而不能浮滑飘忽,只有这样才能将“笔”的妙处充分融入中国画当中。(四)随类赋彩法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绘画,色彩都是表现其艺术美感最直观的手段。在中国画中,画家们对色彩的使用更是炉火纯青。在中国画创作中,色彩运用一直备受重视,因此也被称为“丹青”,随类赋彩也是绘画者们应该掌握的正确方法。简而言之,随类赋彩法就是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属性,基于光影、远近、高低等情况进行着色。中国画对于色彩的运用在唐宋时期有了质的突破,当时的山水画迅猛发展,成为备受大众喜爱的主流画派。从辩证的角度看,色和墨是相互对立的。虽然在某个时期,水墨画备受艺术家们关注和喜爱,但色彩的地位并没有被实质地弱化,在绘画艺术体系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不少中国画作品往往会同时运用水墨与色彩,这也使得画家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特别强调赋色传神。不过为了实现水墨与色彩的合理共存,创作者在色彩运用中可以举一色为主,并且要处理好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此外,中国画的创作方法还包括经营位置法和传移模写法。其中,经营位置法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主宾关系,解决中国画在创作时的构图问题。而传移模写法则是通过模拓与临摹的方法,去学习和领会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在吸取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绘画水平的提升。
五、结语
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的努力下,中国画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全球文化的交流碰撞,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更具有审美特征。在推动中国画不断发展,提升其影响力的过程中,我们要突出地域特色,体现时代脉搏,注重多元化的创作方式,尤其要注重中国画在审美方面所具有的线性表现特征、虚实留白特征、神韵色彩特征、意境表现特征、散点透视特征等,以此为切入点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画的创作,使其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美和人文思想,进而将中国画真正发扬光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