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群众舞蹈编排发展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9423
一、群众舞蹈编排发展现状

  从艺术本质角度而言,群众舞蹈无法媲美专业舞蹈。但是,群众舞蹈具备的社会性优势与娱乐性优势,也是专业舞蹈发展所不可取代的。并且,群众舞蹈编排的随意性,是本着人文性与合理性原则进行,从而使群众舞蹈作用最大程度发挥。[1]所以,站在群众舞蹈编排艺术性不足的视域,探讨群众舞蹈编排发展问题,笔者在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切入细述。

  (一)参与者水平不高

  “群众舞蹈”的参与者与演出者是基层人民群众。要使群众舞蹈编排发展落在实处,显然,基层人民群众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编排功底,对舞蹈创作有积极性。然而,大多数群众面对群众舞蹈编排需要,都存在舞蹈基本功与能力水平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大部分都未接受过系统化的创作与表演指导,无法为群众舞蹈编排、创新贡献力量,致使群众舞蹈发展难度提升。[2]再加上,参与群众舞蹈编排的基层群众在年龄、性别方面皆存在不同程度偏差,中年女性占极大比例,青少年、男性参与比例较低。长此以往,群众舞蹈普及难以实现,群众舞蹈多为民众自发组织,无法得到专业人士指导与帮助,群众舞蹈编排发展陷入困境。

  (二)舞蹈编排不受重视

  对于群众文化建设而言,群众舞蹈活动组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群众舞蹈编排过程,参与者应该运用丰富多样的肢体语言以及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展现群众舞蹈独特艺术魅力,使舞蹈编排创作离不开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等各项支撑。然而,由于舞蹈编排创作皆发生在幕后,基层人民群众大多看不到舞蹈编排创作的全过程,参与群众舞蹈活动时,也大多是表演者身份,因而,对于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认识浅显。整体而言,较为不重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工作,较少主动参与群众舞蹈编排。[3]久而久之,群众舞蹈在编排创作方面呈现“弱态”。在此,笔者以交谊舞为例,大部分群众在休闲时间共跳交谊舞,仅为自娱或锻炼身体,无法进一步深入其编排创作,对于如何创作编排一支交谊舞作品也不甚重视。

  (三)群众舞蹈表现力不足

  严格来说,群众舞蹈的形成,说明我国基层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明有进一步追求,愿意通过群众舞蹈表达自身对日常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在群众舞蹈中激起共鸣。而这,恰恰也是大部分基层人民群众喜爱群众舞蹈的根本原因。但是,从群众舞蹈编排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群众舞蹈原本多以“娱乐”“健身”等为目的,要将目的转化成习惯,才能真正凸显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的魅力,带动更多基层群众参与群众舞蹈编排,为群众舞蹈长远发展提供保障。[4]而随着群众舞蹈一步步发展,粗放、混乱等问题变得普遍,大量群众舞蹈作品编排只注重动作编排,未能为其注入实质灵魂。最终,群众舞蹈编排创作表演性欠缺,表现力不足,直接影响我国群众舞蹈编排的整体稳健发展。

  二、群众舞蹈发展趋势分析

  提及“群众舞蹈”,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广场舞”。近年来,广场舞也确实发展成了我国的标志性群众文化符号之一。无论是网络社交媒体宣传,还是相关文化活动组织,都覆盖范围广,参与人数多,一定程度上为群众主动参与群众舞蹈编排奠定基础。因此,正视广场舞是群众舞蹈的一部分,认知群众舞蹈艺术整体情况,厘清群众舞蹈发展趋势为本部分细述重点。

  (一)趋向于专业性

  目前,从我国群众舞蹈编排发展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今后的群众舞蹈发展会越来越趋向于专业性。[5]一部分经济发展速度快的一二线城市,开展群众舞蹈活动,已明显具备并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性。整体而言的群众舞蹈活动组织,也已颇具规模。所以,深刻认识到我国群众舞蹈多来自民间,会将当地的独特文化、人文、风俗等融入群众舞蹈之中。在接下来的群众舞蹈编排发展过程,面对市场发展需要,群众舞蹈编排创作方可越来越专业化、时代化、时尚化。换言之,促使我国群众舞蹈文化全面发展,需要专业宣传团队,需要专业舞蹈团队,还需要服务群众的文化结构等参与其中,以此实现群众舞蹈文化有效推广,为群众舞蹈编排发展创造条件。

  (二)趋向于科学性

  身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因此,群众舞蹈编排发展,显然也应依托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使群众舞蹈朝着科学性方向发展。[6]“科学性”主要指:在基层人民群众可接受的程度上,让群众舞蹈及其编排创作,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新媒體等,拥有更加个性化与多元化的传播推广渠道,实现文化资源共享。这样一来,不仅是我国国内,世界各地的群众舞蹈,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为群众舞蹈整体传承发展打好基础。由此可见,群众舞蹈趋向于科学性发展,对于群众舞蹈编排创作而言具有重要长远的实践意义,不容小觑,是未来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发展的关键一环。

  三、完善群众舞蹈编排发展的对策

  结合上文分析可知,完善基层人民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刻不容缓。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基层文化馆作为服务群众的主要文化结构之一,有承担提高群众文化修养与技能、水平等责任。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群众舞蹈编排创作提出以下整改策略,促使群众舞蹈活动顺利展开。

  (一)注重思想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基层文化馆为有效优化当前阶段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不足,首先,应从思想建设方面着手,对参与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的参与者比例进行平衡,提高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参与者基本功。[7]简单来说,基层文化馆针对群众舞蹈文化,进一步加强其“有益身心健康”的思想宣传与普及,在思想认知层面唤醒群众参与意识。落实群众舞蹈文化推广过程,改善文化馆工作人员服务指导态度,对基层群众进行合理的舞蹈编排创作引导,带给基层群众新鲜感,拓宽基层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空间。[8]例如,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到各个社区定期举办舞蹈健身专题讲座,从舞蹈有益身心健康,舞蹈编排同样有益于思维发展的角度,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或者打造专业的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学习环境,让专业指导教师为群众服务,既可教授群众成品舞蹈,又可让群众自行对舞蹈动作推陈出新,确保群众对舞蹈编排创作有自发热情。

  (二)选择适宜音乐作品

  能够影响群众舞蹈编排创作效果的因素十分之多。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要想提高群众舞蹈编排创作效果,应正视音乐与舞蹈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在引导群众编排舞蹈动作时,重视引导其选择合宜的背景音乐,确保舞蹈表达与音乐表达相互匹配。毕竟,群众舞蹈表演基本是以基层人民群众为主,若是基层人民群众的技能水平较低,不会自主选择恰当音乐作品,相应的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便会认可度降低,接受度降低。[9]所以,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人员日常应注重自身知识技能水平提升,走近群众,了解掌握群众的喜好与特长,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需求融入群众舞蹈文化,使群众舞蹈编排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时,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人员,应进一步研究当地文化特色,与群众建立和谐互动关系,加强群众舞蹈编排与地域文化的有机整合,促使群众参与舞蹈编排创作得心应手。

  (三)合理使用辅助道具

  从一定角度而言,群众舞蹈编排创作过程繁琐,群众舞蹈编排成品受到参与者专业水平,思想修养,舞蹈与音乐作品匹配程度,以及所使用的辅助道具等一系列影响。所以,除了提高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参与者思想意识建设,确保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匹配合宜的音乐作品,编排创作群众舞蹈作品。文化馆工作人员还应合理使用辅助道具,借助道具使舞蹈表达效果最佳化、理想化,丰富群众舞蹈编排层次,突出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的内涵与主题。[10]换言之,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人员,一方面根据舞蹈编排需要不断收集可用道具,站在道具与舞蹈编排相结合的角度,完善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另一方面以增强舞蹈表现力为要点,将道具使用与思想情感表达、舞蹈形象塑造紧密结合,使群众舞蹈表演效果“接地气”、合理化。

  (四)加强舞蹈动作设计

  群众舞蹈是依靠表演者肢体动作来完成相应实践体验的艺术形式。在群众舞蹈活动中,首先涉及编排创作的就是肢体动作。肢体动作亦是群众舞蹈成品表达的主题思想与核心情感的关键。所以,笔者认为文化馆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舞蹈动作设计与编排的重视。既不使舞蹈动作设计编排一蹴而就,也不忽视舞蹈动作设计与编排的循序渐进,注重群众舞蹈表演者与舞蹈表达主题相契合,确保群众舞蹈表演者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化形式中,有效掌握舞蹈动作技巧,充分感知舞蹈表达主题,进而在群众舞蹈实践排练中,始终保持较高热情,推进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向前发展。例如,在《幸福中国一起走》作品编排中,选取群众日常生活中常见动作转换为舞蹈动作,通过简单动作重复以及节奏、力度、幅度等塑造人物形象。

  (五)丰富作品创作内容

  群众舞蹈来源于基层又服务于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人员提高舞蹈编排创作效果,还应以“创新”为关键词,不断丰富群众舞蹈创作内容,抓住基层人民群众内心,进而使基层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群众舞蹈编排创作过程。具体而言,在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中,文化馆工作人员应实时捕捉基层人民群众感兴趣的舞蹈话题与相关内容,提升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内容方面的关注,借助符合群众审美的舞蹈作品,激起基层人民群众舞蹈表演主动性。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摆脱陈旧思想观念禁锢,注重新颖文化内容与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的相互整合,让群众舞蹈编排呈现地域性、时代性,推动群众舞蹈作品创作内容多维创新。如,文化馆与当地电视台合作,组织二创《摆出一个春天》网络展演活动,凝聚作品创作精华,推动群众舞蹈编排创新发展。

  (六)突出舞蹈编排文学性

  虽然一般情况下群众舞蹈表演者大多是非专业舞蹈演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就可以忽视作品编排创作应该具有的文学性。所以,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人员应在群众舞蹈作品编排创作中合理加入文学元素,一方面突出群众舞蹈作品艺术特质,另一方面带动基层人民群众个人素质提升。如,编排创作与时代发展主题契合的《欢天喜地庆丰收》群众舞蹈,从文学性角度展现时代精神。这样,基层人民群众在表演舞蹈作品过程中,可以有意无意地了解其相关创作背景、时代主题,还会同步提升自身创新意识与积极特质等,体现群众舞蹈艺术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舞蹈编排发展受到时代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群众舞蹈编排发展厚积薄发,需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在群众舞蹈编排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不足之处,文化工作者应及时总结,对应调整完善,不断创新群众舞蹈编排方法,实事求是地探索群眾文化观念革新举措,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找到群众舞蹈编排发展的适宜路径,确保群众舞蹈编排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津.探究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J].参花(上),2022(08):113-115.

  [2]邹美玲.探究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J].参花(下),2022(06):131-133.

  [3]陈超.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策略[J].牡丹,2022(12):126-128.

  [4]王淳.文化交融形势下群众舞蹈创作编排的思维创新探究[J].大众文艺,2022(09):4-6.

  [5]杨晓宇.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浅析[J].参花(下),2021(12):137-138.

  [6]王淳.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问题分析[J].大众文艺,2021(20):15-16+19.

  [7]龙晶睛.新时期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策略[J].中国文艺家,2021(06):189-190.

  [8]姬铮铮.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探讨[J].艺术大观,2020(11):56-57.

  [9]黄晓虹.基于文化交融下群众舞蹈创作编排的思维创新[J].大众文艺,2020(02):2-3.

  [10]唐荧.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01):297.

  (作者简介:白莉,女,本科,张掖市文化馆,中级,研究方向:群文舞蹈)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