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陆丰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碣石湾畔,隶属于广东省汕尾市,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疍家文化、畬族文化等多文化交融的区域。独特的人文氛围是海陆丰民间艺术的丰富养分,将海陆丰培育为著名的戏曲之乡。陆丰皮影戏艺术是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作为一种绘画、雕刻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而成的民间艺术,其既是表演艺术,也是造型艺术,是汕尾陆丰地区的艺术瑰宝,但也面临着发展危机,存在着受众人群年龄偏大、创作艺人少、艺术形式单一等问题。关于中国皮影戏艺术的发展,北京韩非子剧团的负责人韩迟认为中国的皮影戏艺术不仅需要保护和传承,更需要年轻的团队来做研究和创作工作,将传统皮影戏艺术以更新颖,更适应时代潮流的方式呈现,成为一种活态的艺术。剧社秉持“古今变流行”的初衷,尝试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跨界融合,探索皮影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更多可能性,这样的思路为陆丰皮影戏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现今陆丰皮影戏艺术主要有两个发展路径,一是以传统戏剧的形式存在,成为汕尾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用于塑造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文化之旅;二是与现代生产工艺结合,发展为保留着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产品。借鉴韩非子剧社提出的创新思路,推动陆丰皮影戏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转化为当代艺术,是该民艺的新发展路径。基于此,将陆丰皮影戏艺术应用于雕塑艺术创作中,以当代艺术的形式呈现,这不仅是该民艺创新发展的新尝试,也拓展了雕塑艺术的形式内容,同时还能够对地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雕塑艺术作为一种集艺术性、精神性和地标性于一体的公共艺术形式,是当代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深受新一代年轻人的青睐。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陆丰皮影戏艺术应用于雕塑艺术创作中,并分析其创作方法和发展价值。两者的创新融合既能使陆丰皮影戏艺术走进年轻人的视野中,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能拓展雕塑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将皮影戏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已不鲜见,但以知网为搜索引擎,与之相关的文献仅3篇,其中《皮影艺术在景观雕塑中的融入与分析》与《公共空间视角下皮影艺术的应用设计研究》中罗列皮影艺术元素与景观雕塑融合的多种形式,展现了将两者结合的可行性与特征。文献《皮影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则以实践为主,作者分析和整理皮影元素应用于雕塑创作的方法,通过创作实践检验方法的可行性。这些文献体现了将皮影戏艺术应用于雕塑创作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笔者借鉴思路的同时,整理了文献中尚未涉及的内容:一、文中提及的皮影戏艺术没有明确的地域限定,并非陆丰皮影戏;二、文中的“皮影雕塑”形式较传统,属于传统的景观雕塑和雕塑小品;三、文中尚未分析该艺术形式的经济价值。
本文主要研究将陆丰皮影戏艺术应用于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创作思路与策略,笔者界定了研究问题的关键内容:一、将雕塑艺术界定为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新雕塑艺术,形式更为多元;二、立足于汕尾文化,以陆丰皮影戏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艺术特色;三、分析总结在创作“皮影雕塑”时保留陆丰皮影戏的艺术特色的方法;四、除了探讨“皮影雕塑”的形式特征,也探讨其经济价值。文章旨在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推动陆丰皮影戏艺术的创新发展,丰富雕塑艺术的形式内容,同时结合地方产业,发掘其经济潜力。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田野考察和案例分析法,具体流程为:首先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搜索与陆丰皮影戏相关的文本及图片资料,其次考察汕尾市皮影文化社科普及基地、陆丰皮影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心,获取研究材料,再次搜集“皮影雕塑”案例,对作品的风格、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创作思路。
二、陆丰皮影戏艺术的基本情况
陆丰皮影戏别名“皮猴戏”,制作皮影人偶需要完成选皮、打磨、雕刻、上色、钉锤等多道工艺。制成的人偶色彩细腻,关节灵活,借灯光显影于屏幕,由艺人在后台操纵人偶,配以音乐伴奏和方言唱腔,演绎生动的民间故事。陆丰皮影戏曾面临发展的困境,外来文化以及流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年轻人沉迷于追逐新鲜事物,皮影戏的演出市场快速萎缩,剧团本着“传统为本、创新为旗”的理念在维持生存的同时不断寻求突破。1978年,陆丰皮影戏剧团的导演彭美英首创了正面影身,设计了关节结构,使皮影人偶的肢体动作更加灵活,富有表现力,并于1994年获得前来考察的德国木偶、皮影专家的赞许与认同。为了获得更多关注,剧团多次赴京参演多种剧目,后又去上海、四川等地演出与交流,逐渐从萎靡走向明朗。2006年,陆丰皮影戏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陆丰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获得“陆丰皮影戏保护单位”资格,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2011年,陆丰皮影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皮影戏”。陆丰皮影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目前设有演出舞台和陆丰皮影戏博物馆,博物馆除了展示陆丰皮影戏艺术的历史材料,也展示文创产品。另外,汕尾博物馆除了展示陆丰皮影戏的皮偶和文字材料,还设有皮影戏体验区,给观众更多深入了解皮影戏的机会。
三、陆丰皮影戏的艺术特色
(一)陆丰皮影戏的视觉风格
陆丰皮影戏艺术的视觉风格与其他地区的有很大的差异,视觉风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画风、工艺、色彩和形制上。南方皮影戏除了潮州皮影戏,就数江南地区的海宁皮影戏较有代表性。海宁皮影戏的画风清秀高雅,富有江南特色美学风格。其人偶形制结构简单,形体精巧,主要以白描画法勾绘轮廓再上色,彩绘纹饰勾画得十分细致,色彩层次细腻,颇有工笔画的味道。北方地区的皮影戏人偶则有很大的不同,以陕西皮影和河北皮影为例做分析,便可发现差异。陕西皮影的制作工艺以镂空雕刻为主,雕刻的纹饰繁复精致,色彩浓郁华美,人偶造型夸张,富有趣味。河北皮影也是以镂空雕刻为主,雕刻在人偶上的纹样丰富细腻,色彩艳丽,人偶的视觉风格像剪纸艺术,装饰性强。
相比之下,陆丰皮影的画风严谨规范,人偶的比例贴近现实人物,眼睛能转动,嘴巴能开合活动,关节设计得灵巧,是比较写实的皮影人偶。绘制陆丰皮影戏人偶多以水墨渐彩画法和平涂填色为主,用色清淡。陆丰皮影和海宁皮影同属南方皮影,都是多彩绘、少雕刻,但将两者对比分析可看出,陆丰皮影的画风不像海宁皮影那般细腻精细。陆丰皮影纹饰少且简单,以简单的色块为主,没有过多的刻画,色彩层次少,风格质朴。区别于中国皮影戏历来惯用的侧面影身表演,正面影身是陆丰皮影戏的独有特点,使皮影人偶更生动,富有灵气。由此可见,陆丰皮影戏艺术在视觉上有较强的辨识度。
(二)陆丰皮影戏的材料特征
用材料来表现戏剧人物的性格气质,烘托场景气氛是陆丰皮影戏的一大特色。陆丰皮影戏人偶主要由牛皮制成,因为人偶面积大,关节多,一个角色需要几个艺人同时配合操作,经常发生拉扯。牛皮制成的皮影人偶厚实又坚硬,韧性大,不易被扯坏或变形。陆丰皮影戏的材料相比其他地区皮影戏的材料更加多元,大部分体现在女旦的衣物上,皮影戏艺人将质感柔软飘逸的布料缝制在皮偶上,制作成裙摆、披帛和水袖,不仅体现女性的柔美,也使皮影人偶的动作更有神韵。比如陆丰皮影戏博物馆展示的皮影人偶嫦娥,其造型就是用白色的棉质面料来表现水袖,舞动起来仙气十足;陆丰皮影音乐剧《游春》,女子手中的折扇和身上的披肩都是由布料制成的,布料随着女子游园扑蝶的动作而飘动,既能表现人物活泼伶俐的性格,又能表现春天微风徐徐的惬意景致,十分传神。在陆丰皮影戏中,布料材料不只使用在女性角色上;皮影舞蹈剧《飞天》中翩翩起舞的飞天,也是用了半透明的轻纱面料来表现裙摆和披帛,裙摆和披帛随着飞天的舞姿飘扬,很是唯美。还有皮影戏剧《哪吒闹海》,哪吒与虾兵蟹将打斗时,手持火尖枪,火尖枪上系着一撮短短的红丝带,随着哪吒的动作时而展开,时而聚拢,渲染战斗的激烈氛圍。哪吒身上布料制成的混天绫也十分灵动。在一些皮影戏剧中,生角的衣物也会缝制上布料做的袖帛,以展示男主角的翩翩气度。将牛皮和布料结合制作影身,全国仅陆丰皮影戏独有,这既能使角色的形象更美观,增加材料质感的层次,又能使角色动作更丰富细腻,还能通过这柔性材料的动态烘托场景氛围,展现角色的性格。因此,只要看见皮影人偶上缝有布料,便能识别出是陆丰地区的皮影戏艺术。
(三)陆丰皮影戏中的经典形象
陆丰皮影戏剧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编了许多经典剧本,加上其独有的造型艺术风格和材料特征,塑造了一批富有陆丰皮影戏风格的经典形象。这些经典形象成为陆丰皮影戏最具有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是汕尾陆丰地区民间艺术风格的视觉化体现。
陆丰皮影戏剧团改编创作的剧目中,较有特色的是从敦煌莫高窟壁画取材创作的皮影舞蹈剧《飞天》。剧团独创的正面影身以飞天的形象在舞蹈剧中首次面世,众飞天伴随着悠扬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以轻纱制成的绚丽披帛随着飞天的舞姿萦绕于旋律之间。其中飞天反手弹琵琶的姿态灵动自然,令人过目不忘。陆丰皮影戏传统精品剧目《哪吒闹海》中的哪吒也是经典形象。剧中的哪吒以两个形象出现,一个是穿着肚兜的娃娃哪吒形象,以正面影身伸着懒腰从莲花瓣中缓缓站起,肚兜上有莲花和荷叶纹样,脸蛋色泽红润,脑门上有一撮胎毛,活泼有趣。娃娃哪吒的整个影身包括脚底的荷花、荷叶都是用水墨渐彩的画法完成,色泽通透水润,又是正面影身,一看便知是出自陆丰皮影戏的形象。另一个是长大的哪吒形象,以侧面影身出现,身披布料制成的混天绫,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和火尖枪,火尖枪上系着布料制成的红丝带,发髻梳成两个球状,绑着红色发带,意气风发。剧中的李靖、骑着仙鹤的太乙真人、龙王、虾兵蟹将也是富有陆丰皮影戏特色的经典形象。
陆丰皮影戏中的女性角色形象极具特色。神话剧《哭塔》是陆丰皮影剧团根据《白蛇传后传》改编的新剧目,讲述了八岁的梦蛟前往雷峰塔寻认亲娘白素贞的故事。白素贞头戴青色抹额,身着青裙,衣裙的领口、袖口和裙边拼接深色暗纹花边,长长的水袖是布料缝制的。梦蛟是童子形象,头梳双发髻,身着青色套装,黑色短靴。母子相认执手相看泪眼,泣不成声的画面成为《哭塔》的经典场景,此剧塑造了白素贞和梦蛟两个经典形象。陆丰皮影戏的经典女性形象还有身着红衣绿裙,挥舞白色水袖奔月的嫦娥;有头戴牡丹花发簪和黄金发冠,身姿优雅,披着玫红色长袍的公主;有梳着长麻花辫,身着蓝底白花纹衣裙的白骨精等。这些角色形象的特色不仅体现在人物性格上,也体现在角色的服装造型和材料中。剧团还创作了很多以小动物为主角的寓言戏,塑造了一批活灵活现的拟人化动物形象,比如《猴子捞月》中的小猴子、《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与兔子、《鸡斗》中的公鸡、《俩朋友》中的猴子和熊猫等等,动物角色的影身设计保留着陆丰皮影戏的特色,肢体结构贴近现实,眼睛和嘴巴能活动,既有正面影身的,又有侧面影身,肢体动作与神态都栩栩如生。
(四)陆丰皮影戏艺术小结
陆丰皮影戏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皮影人偶的视觉风格、材料特点和经典角色形象这三个方面。在视觉风格方面,陆丰皮影戏艺术的人偶制作多以彩墨绘画为主,少雕刻,纹饰和色彩较简单,画风规范严谨,风格质朴。皮影人偶形制结构贴近现实人物,五官与肢体关节都能活动,因此动作灵活又丰富,栩栩如生。剧团独创的正面影身使皮影人偶的形象角度更丰富,表现力更强。在制作材料方面,布料结合牛皮是陆丰皮影戏艺术的独有特征,布料的运用使角色造型在质感和形态上更加多样化,有层次感。陆丰皮影戏塑造的经典形象是这种民间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剧团利用角色的神貌姿态和服饰造型,结合戏剧情节,打造经典造型。这些特点构成陆丰皮影戏艺术的独有特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陆丰地域文化的视觉化呈现。将陆丰皮影戏艺术应用于雕塑创作中,需保留这些艺术特色,才能创作出具有陆丰皮影戏艺术特色的雕塑作品。
四、“新雕塑”的定义
当代艺术的出现使雕塑创作的材料和形式更加多元化,雕塑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很多新兴的艺术形式,如装置艺术、纤维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等,都被界定为雕塑艺术。任何材料、工艺都能成为雕塑艺术的创作媒介,雕塑艺术的视觉形式比过去更多样、新颖,是艺术家表达观念与情感的语言工具。当代雕塑大师安东尼·葛姆雷将当代雕塑形容为“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发展潮流下,传统民间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2007年,纽约SOFA展的创始人马克·雷曼在文章《工艺还是后工艺?》中评价了这样的现象,并提出“后工艺”的概念,认为“后工艺艺术品”的主要特点为:“越来越注重抽象性、雕塑性胜过于其功能性,越来越具有复杂的智识性内涵以及对于新材料的实验和探索”。而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学教授杭间在文章《手艺的思想》中将这类艺术形式概括为“新民艺”,解释为“……将传统民艺的要素抽离出来,成为以传统技艺表现新的当代形态的东西,如现代陶艺、漆艺、纤维艺术等,这部分则算是新民艺,是传统民艺在现代的发展”。将陆丰皮影戏艺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应用于雕塑创作中,创造保留着陆丰皮影戏艺术特色的雕塑作品,是该民艺的当代化形式。本文将雕塑艺术定义为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新雕塑,以雕塑装置、雕塑小品和可穿戴雕塑为主,选择较有代表性的皮影雕塑作品,分析这些作品的创作思路与方法,总结出用于创作陆丰皮影雕塑的策略。
五、陆丰皮影艺术雕塑的创作策略
(一)保留传统艺术特色
将陆丰皮影戏艺术应用于雕塑创作中,需保留该民艺的传统艺术特色,才能达到传承和发展陆丰皮影戏艺术的目的。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皮影戏艺术雕塑是艺术家表达观念的语言媒介,因此表现形式根据主题的不同而变化,以艺术形式服务于艺术主题。两种艺术形式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保留陆丰皮影戏艺术的艺术特色,陆丰皮影戏艺术将成为雕塑艺术的附属形式。以外籍艺术家邱萨克·切瑞克的雕塑装置作品“自由形式是一种珍贵的祝福”为例,灵感来源于家乡宋卡的皮影戏艺术“南德隆”,艺术家在创作中沿用了传统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和材料,保留了皮影戏艺术在雕塑装置中的艺术特征。为了突出皮影雕塑的地域特点,艺术家通过皮影雕塑的发型和首饰来表现宋卡的地域风格,赋予雕塑形象以文化身份。另外,艺术家还利用材料的透光特性将雕塑投影于墙壁上,与悬挂在展厅中的雕塑形成虚与实的绘画空间。
参考案例作品的创作思路,将陆丰皮影戏艺术应用于雕塑创作中,需保留陆丰皮影艺术特色:一、保留陆丰皮影戏艺术多彩绘、少雕刻,纹饰色彩比较简单的特点;二、以牛皮材料拼接布料制作皮偶,布料主要用于表现衣物;三、保留陆丰皮影戏艺术独创的正面影身,以及五官能活动的特点;四、将经典角色形象转化为视觉元素,突显地域文化特征。另外,为了展现陆丰皮影戏艺术雕塑的地域特征,可参考案例作品,将地方特有的文化元素,如陆丰地区的传统服饰、特产食物、特色建筑、方言文字和古迹景点等等,转化为雕塑的视觉元素,体现陆丰皮影艺术雕塑的文化内涵。
(二)巧用皮影艺术的“光影”特性
要巧妙利用皮影戏艺术的“光影”特性,将其为艺术所用,服务于艺术主题,设计师熊錾的作品便用这样的创作方法为女装品牌雅莹的时装展厅创作了雕塑小品。雕塑小品通常展示于公共空间中,与周围的环境融合,成为空间景观的一部分。这类艺术形式一般被赋予主题,用于提升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氛围,因此不仅具有观念性,也具有装饰性。雅莹主张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中的中国高级时装品牌。2018年,该品牌以《山海经》的故事为灵感,以祥瑞灵兽为视觉元素,打造了秋冬高级定制时装系列,并邀请中国设计师熊錾为时装展厅设计雕塑小品。设计师用制作皮影戏艺术的技艺构造了中国龙飞腾于祥云之间的雕塑形态,色彩清淡雅致,还利用皮影艺术的透光特点,将“光影”的概念融合于展厅设计中,与时装展示相得益彰——光与影是传说中上古时代天地形成之初最原始的存在,因此与时装中上古灵兽的元素呼应。雕塑被展厅的灯光投映于白墙上,光影与雕塑、时装相互交融,形成虚与实的交织,突出东方艺术中对形与意的捕捉,打造富有奇幻色彩的时装空间。作品的视觉元素是中国传统图腾,在保留了皮影戏艺术特色的同时,着重利用皮影戏艺术的光影效果,表现东方艺术的气韵,是传统皮影戏艺术结合当代雕塑的创意形式。陆丰皮影艺术同样能呈现光影效果,创作陆丰皮影艺术雕塑时,可利用光与影的交融,或在空间中描绘虚实图像,或捕捉形意,用光影效果阐述更多艺术主题。
(三)活用现代科技
现代科技的介入,使皮影戏艺术雕塑的语言形式更丰富。如皮影雕塑装置作品“Shadow”就是现代科技与皮影雕塑的创新结合,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与观者互动。作品由数名中国设计师合作完成。皮影雕塑沿用了传统的皮影戏人偶制作方式,但人偶形象是现代人物,影身没有上色。皮偶不用于表演戏剧,而是展示于艺术展厅中,与观众互动。设计师用感应技术代替皮影艺人的操作,让皮影人偶在感应到观众的动作时能活动起来,模仿观者的行为,实现人机互动。现代科技介入艺术创作,建立起观者与雕塑装置的联系,以人机互动的形式阐述原生家庭话题,实现传统皮影戏艺术与当代艺术结合的想法。除了感应技术,有许多现代科技都被应用于当代艺术中,比如3D打印技术、虚拟成像技术、AI智能机械等等,为艺术创作开拓更多可能性。创作陆丰皮影艺术雕塑时活用现代科技,以新颖的形式表达观念,为该民艺的创新发展另辟蹊径。
(四)颠覆传统的艺术概念与形式
可穿戴雕塑是时尚与艺术的融合,既是观念艺术,也是装饰艺术。设计师在《山海经》中的故事获得灵感,参考古文对神兽的描述,整理和分析所有与神兽相关的图稿,将这些神兽解构为视觉元素再重新设计,用传统的皮影人偶制作技艺,制作山海经神兽艺术首饰,穿戴于模特身上。创作者认为这些神兽首饰与传统的首饰不同,它不是服务于人体的装饰品,而是用于传达设计师理念的可穿戴雕塑作品。模特佩戴这些作品只是为了让作品的形式更加完整,模特佩戴“神兽”在户外走秀和表演,赋予“神兽”生命力,让其“复活”,佩戴者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设计师Sylvia的可穿戴雕塑作品既是首饰,也是雕塑艺术,颠覆了人与首饰的关系,让观者重新思考当代艺术与装饰艺术的边界,传统皮影戏艺术以当代化艺术的形式走进观者的视野中。另一位中国设计师Misha lee 的作品“剪影”也是以皮影戏艺术为主要艺术元素的可穿戴皮影雕塑,作品以兽皮为材料,以制作皮影艺术的雕刻工艺雕镂中国传统牡丹花纹样,结合刺绣工艺,完成富有东方风格的时尚艺术品,展现传统皮影戏艺术的当代化转变。案例作品给陆丰皮影艺术雕塑的创作提供新思路,将陆丰皮影艺术以可穿戴雕塑的形式呈现,作品既要保留陆丰皮影戏艺术的艺术特色,展现其装饰美感和地域文化风格,同时要服务于艺术主题,表达创作者的观念。这种艺术形式为陆丰皮影戏艺术开拓了装饰艺术与观念艺术两个新发展方向。
(五)多种雕塑形式的跨界合作
多種艺术雕塑形式混合展览,构建主题性艺术场景,是一种新的当代艺术形式。如艺术家邬建安和汪天稳合作完成的雕塑装置场景“仙人的树林”是中国皮影戏艺术、雕塑艺术和当代艺术交汇而成的艺术形式。作品主要由雕塑系列“白日梦森林”“征兆”和“通天树”组成。其中“白日梦森林”系列是黄铜材料雕镂而成的树状雕塑。“征兆”系列主要有九件大型动物雕塑,动物形象如同《山海经》中记载的神兽。“通天树”则是皮影艺术雕塑,通体由牛皮材料以皮影艺术的雕镂技艺制成,雕塑上的图式取自古代玉器纹饰,是当代艺术、中国皮影戏艺术与历史文物元素的融合。现场还有艺术家邬建安的巨型彩绘艺术作品“仙人笔”和艺术家汪天稳制作的72件皮影人偶雕塑,配合传统皮影戏“降火龙”的表演,构成富有远古时代洪荒氛围的艺术装置场景。多种艺术形式跨界融合,保留自身艺术特色的同时,在展览的主题背景下寻得共性,呈现“百花齐放”的艺术盛景。陆丰皮影戏艺术雕塑可借鉴这种形式,与当地其他艺术形式合作展出,如贝雕艺术、麦秆画艺术、木雕艺术和竹编雕塑工艺等,共同勾勒主题性艺术场景,实现民间艺术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六、陆丰皮影艺术雕塑的经济价值
(一)艺术展览活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陆丰皮影艺术雕塑以当代艺术的形式呈现,能够带动汕尾地区的艺术展览活动,而艺术展览能为博物馆、艺术馆增加收入,从而影响地方经济。汕尾市共有四个博物馆,分别为汕尾博物馆、陆丰市博物馆、海丰县博物馆和海丰仁荣博物馆,另外,文化艺术馆内包含有汕尾印象馆。博物馆、艺术馆通常展出汕尾地区的历史文物和民间艺术品,如贝雕艺术、麦秆画艺术、木雕艺术等,都是传统的艺术形式,难以吸引广大群众。而当代艺术展览活动形式多元,符合时代潮流,能吸引更多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目光,从而增加博物馆、艺术馆的收益。除此之外,展现地方特色的当代艺术展览活动有利于打造城市的文化形象,成为人文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开发艺术周边产品
艺术馆和博物馆内通常有艺术商店,商店主要出售主题艺术展览的周边产品和艺术书籍。比如英国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在举办艺术家弗里达的主题艺术展期间,美术馆内会售卖印着弗里达画作的明信片、丝巾、杯子、餐巾,和弗里达的人物自传书籍等艺术周边产品,深受游客的喜欢,为美术馆带来艺术创收。举办陆丰皮影戏艺术雕塑展览的机构可以与当地的产业合作,开发艺术周边产品,如玩偶、服装、服饰,和各类文创纪念品。这些周边产品可在博物馆、艺术馆销售,或者在线上艺术商店售卖,甚至出口贸易。汕尾地区有许多制造产业,比如海丰星际动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与品牌商合作,设计和制造动漫手办、卡通玩偶,数码产品、电子产品、服装、五金和各类文创产品。产品的销售形式多样,销路涵盖国内外。这些产业与艺术馆合作,开发陆丰皮影戏艺术雕塑的衍生产品,销售于全球各地,既为展覽机构创造了财富,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七、结语
陆丰皮影戏艺术不仅需要保护和传承,更需要创新发展。将该民艺应用于雕塑创作中,以当代艺术的形式呈现,更加适应时代潮流,能够推动陆丰皮影戏艺术的活态传承与发展。受作品案例的启发,本文总结出以下创作思路:一、保留陆丰皮影戏的传统艺术特色,保护其在雕塑艺术中的文化主体性;二、巧用皮影艺术的“光影”特性,将其为艺术所用,服务于艺术主题的表达;三、活用现代科技,将现代科技作为表达观念的手段应用于陆丰皮影艺术雕塑的创作中;四、以更新颖的形式呈现,融合当代艺术与时尚装饰,创作陆丰皮影可穿戴雕塑;五、与多种雕塑形式合作创造雕塑装置场景,在空间中谱写艺术故事。将陆丰皮影戏艺术转化为当代雕塑的形式,可推动该传统民艺走进年轻人的视野,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拓展当代雕塑艺术形式的多元性,还能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活动和开发艺术衍生产品为汕尾市创造新收益。
参考文献:
[1]邓琪瑛.光影岁华陆丰皮影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2][英]安东尼·葛姆雷.雕塑的故事[M].王珂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袁熙旸.后工艺时代是否已经到来?——当代西方手工艺的概念嬗变与定位调整[J].装饰,2009(01):15-23.
[4]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2023年度汕尾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成果“陆丰皮影戏艺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创新应用研究”(项目编号:SWSKYZ-2022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丁昱菡,女,硕士研究生,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染织艺术、非遗文化;谢文锐,男,硕士研究生,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艺术设计)
(责任编辑 肖亮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