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音乐教学 中小学 传统民间音乐 教学作用 优化对策
音乐课程是构成中小学教育的一部分,虽然并非考试科目,但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不论是家长还是教育人士,都更加认可音乐课程所具备的素质教育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课程地位逐步提升,对于教学活动的研究也在深入。除了对教学理念和方法展开创新之外,将传统民间音乐引入课堂,也成为不少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传统民间音乐,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类型多样、形式繁杂,从中挖掘符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素材资源,并将其引入课堂,能够对音乐教学产生积极作用。
一、传统民间音乐简介
民间音乐是一个较为泛化的概念,是一切民族性、地域性音乐的统称。而传统民间音乐则是指随着历史发展而传承下来的非现代的音乐形式。从基本的音乐形式来说,有民间歌谣、戏曲音乐、民俗音乐、民间乐器等等。而在每个形式方面,又有很多更加细致的分类。比如对于民间歌谣,就有童谣、山歌、号子等不同的形式。而山歌,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民族,分为客家山歌、彝族山歌、苗族山歌等不同的类型。再比如戏曲音乐,也可以根据戏曲地方流派的差异,分为不同的音乐类型。民间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来自劳动人民,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或劳动中获得灵感创作而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传统民间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传统民间音乐能够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产生积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出显著价值。
第一,丰富课程内容。在教学活动逐渐丰富的情况下,教材内容难以满足音乐教学需求。传统民间音乐便可以对音乐课程内容实现拓展与延伸,让教学活动更加充实丰富。
第二,吸引学生兴趣。从学生角度来讲,不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态度并未转变,尤其是部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并没有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态度,对音乐课程的兴致不高。传统民间音乐包含了不少具有趣味性的元素,将这些趣味性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
第三,传承保护传统民间音乐。传统民间音乐,是社会发展所形成的艺术沉淀,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在现代社会中,值得大力保护与传承。在这样的情况下,立足教育阵地,将传统民间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可以给传统民间音乐提供再生的土壤,有助于对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融入传统民间音乐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足
从实际情况来看,依然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对传统民间音乐的教学运用重视不足,没有注意到音乐教学的创新构建和转型发展。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自身对传统民间音乐有较深认识,但是却没有重视其对教学的作用,这导致音乐教学还是处在以往的模式当中。
(二)缺少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运用传统民间音乐的时候,缺少设计,并未依据教学内容对传统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合理规划,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利用较为随意,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不均衡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的把握不到位,出现理论与实践不均衡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理论讲解过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很少,学生对传统民间音乐并未形成真正的体验。
(四)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的理解存在局限,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实际教学运用形式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几种固定的形式和方法之中,未能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厌倦感,学习兴趣下滑。
四、中小学音乐教学融入传统民间音乐的具体措施
(一)开发民间音乐校本教材
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在音乐教学当中,将传统民间音乐有效利用起来。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所改变,不仅要认识到传统民间音乐所具备的教学作用,还需要关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全新要求,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入音乐课程之中。这就需要开发民间音乐校本教材,用于辅助音乐教学的开展。具体来说,音乐教师应该对传统民间音乐进行搜集和整理,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进行系统化整合,构建起符合当前音乐教学的校本教材,然后将校本教材用到音乐课程的教学当中。具体来说,传统民间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构建,应该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不同阶段来编制,在内容和难度上作出一定区分。比如可以分为小学1—3年级,4—6年级,初中7—9年级以及高中这四个阶段,分别开发传统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因为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成长状态不同,自身的音乐素养也有差异。学生所处的年级越高,音乐素养、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也就越高,那么相应的传统民间音乐校本教材,也就应该在内容和难度上有所提高。不仅如此,在民间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中,还应该特别关注对本地民间音乐的发掘。因为民间音乐本身就具有地域性,而这种地域性,又和内在的文化传承具有紧密关系。所以,传统民间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应该以本地民间音乐为主,挖掘其中的音乐内涵与文化元素,从而加强中小学生对本地音乐文化和人文风俗的理解与认知。
(二)立足音乐课堂优化教学设计
开发校本教材,是利用传统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从不同的视角,构建起一套音乐辅助校本教材。除了这种方式之外,还是应该重点立足音乐课程教学,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入进来。而对于民间音乐融入的过程,需要抓住教学设计这个关键环节。教学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组织规划,也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等所展开的规划设计。要将传统民间音乐有效融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就需要从教学设计的环节着手,对教学设计予以优化,提前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入进来。具体而言,首先,应该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拓展设计,引入传统民间音乐。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分析,厘清课本内容中音乐的形式和风格,然后选择与之对应的民间音乐素材,将其作为拓展内容引入课堂。比如欣赏《赛马》这首音乐作品,其主题是传统的民间赛马活动,属于体育类型的音乐。除了赛马之外,传统民间音乐中,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体育音乐,比如摔跤、划龙舟、舞狮等等。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赛龙舟、舞狮等方面的传统民间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素材,充实音乐教学内容。其次,要优化教学流程设计。除了从课程内容的角度融入民间音乐,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上,也要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比如,可以设计民间音乐课堂导入环节,利用民间音乐,来导入课堂教学。也可以设计民乐演唱活动,引入一些民歌、山歌、童谣等,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演唱。
(三)增加课堂实践,保持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中小學音乐教学对传统民间音乐元素的融入,除了从理论层面的结合之外,还需要从实践角度出发,在课堂上以传统民间音乐为载体,创设具体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教学保持平衡,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首先,创设音乐游戏。可以结合民间音乐歌曲,在课堂上构建“音乐传声筒”的游戏,也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排成一列,利用悄悄话的形式来传递民歌歌词,从头到尾依次向后传递,并由最后一名学生演唱出来,看传递是否正确。其次,创设多媒体欣赏活动。传统民间音乐,往往有具体的场景,并不单单是以音乐的形式存在。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相关的视频,将画面和音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领悟民间音乐的魅力。
(四)构建多种教学形式,深化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应用
中小学音乐教学对传统民间音乐的融入应用,还应该注重应用形式的多元化构建,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在传统民间音乐和中小学音乐课程之间构建起有效连接。具体来说,首先,可以通过情境构建的形式引入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可以立足具体的民间音乐素材,构建起相应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到情境中对民间音乐展开学习。其次,设置案例分析,引入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可以基于案例分析的形式,将民间音乐引入进来。在对一些传统乐器进行教学时,如笛子、二胡等乐器,便可以引入相关的民间音乐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民间音乐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音乐知识。最后,还可以构建民间音乐表演活动,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感受民间音乐的内涵。
五、结语
针对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融入传统民间音乐存在的种种问题,音乐教师要有深入的认识,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然后围绕传统民间音乐所具备的教学作用,把握传统民间音乐和中小学音乐课程之间的契合点,运用合理的方式,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入课堂教学,推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进步发展。这就需要开发校本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增强课堂实践以及多元化教学,实现传统民间音乐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尹山红.关于中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弘扬研究[J].数码设计(上), 2019(10):313.
[2]戚雪珍.中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弘扬探究[J].北方音乐, 2019(08):158-158.
[3]姚丹.试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民间音乐的模式构建[J].中华少年, 2018(23):23-23.
[4]曾贞.融入乡情——浅谈民间歌谣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实践[J].商情, 2019(24):177.
[5]高洋,董婧辉.探究地方民间音乐在中小学课堂中的传播[J].北方音乐, 2020(01):131-132.
(作者简介:朱成卉,女,本科,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