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生书法 儿童化 直观化 科学化 丰富化
由于受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对书法的学习缺乏兴趣,难以坚持,学习成效慢。为此,笔者认为,要让小学生迷上书法,教师指导的语言应儿童化,教师书写示范应直观化,学生学习训练应科学化,学习活动应丰富化。
一、指导语言儿童化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尚在发展。为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善于运用贴近学生心理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注意教学语言的儿童化,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很亲切,很有趣,愿意和教师交流。
(一)教师指导语言儿童化。在小学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书法时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學内容尽可能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例如,在教“靑”这个例字时,引导学生观察长横这个笔画,笔者先出示长横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横的笔画形态,再问学生:“这个长横像什么啊?”在学生发言后,出示扁担的图片与长横作比较,最后进行小结:“长横长,像扁担,两头重,中间轻。”这样的顺口溜使学生易理解、易记忆。在指导认识“青”字的结构形态时,笔者有意把“靑”字和一个平举双手站立的人作对比,两横一竖像人的脑袋和脖子,长横像平举的双手,月像身子和双脚,告诉学生,长横要长,像人的长手臂,月要瘦写,就像人的身子要苗条,不能太胖。把汉字比作有生命的人,学生容易记住这个字的形态特点,学生易理解,易接受。又如教捺的写法,在引导学生观察斜捺形态时,问学生:你们觉得捺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啊?学生发言后,教师出示幼儿园的滑梯图片,通过斜捺图片与滑梯图片比对后小结:“斜捺斜,像滑梯,轻重轻,变化多。”
(二)教师评价语言儿童化。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他们会有一种需要被保护、被爱护的心理。在课堂上,无论何时何地,教师多采用母亲般的“甜言蜜语”,充满激情的表扬,注意语言的童趣,使书法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兴趣。如笔者看到学生坐姿端正时,会竖起大拇指,说:“大家看,他的坐姿多棒啊!简直和教材的标准姿势一模一样了。”孩子写得好时,笔者会夸他:“大家瞧瞧,简直是小书法家了!”当学生会观察字帖与自己写的字的差异时,笔者会表扬他:“真是火眼金睛啊!这么小的差别都被你发现了,相信你一定会进步很快。”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点点滴滴的闪光点,教师恰当地表扬激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师示范直观化
书法的许多技法知识抽象难懂,书写技巧细微又不易被人察觉。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思维能力倾向于形象化。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讲解示范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游戏化、生活化,使小学生易于接受和便于理解。教师的书写示范应多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把细微的不易被人察觉的技法通过高清展台或高清录像清晰地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看得细致,听得清晰,模仿得到位。
(一)知识概念形象化。引导学生理解书法理论知识较为困难,教师必须弱化知识的讲解,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直观化的知识,要善于将生活中的事例与书法结合起来讲解。如讲解笔画时,把笔画线条视为“会说话的鲜活精灵”。先引导学生观察笔画像什么,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活其思维,教师总结时边念形象化笔法口诀边示范。如学习卧钩笔画时,引导学生观察笔画像什么,出示初月的图片与卧钩比较,再总结:小卧钩,像月牙,左边高,钩向内。如理解笔画力量时,出示一组对比图片,左边是一根弯曲的钢筋和弯曲的竹片,右边是怀素《自述帖》中折的笔画和软弱无力的折,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线条笔画蕴含的力量。让古人所述的折叉股这一概念变得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
(二)书写示范直观化。书法教学,面对面的书写示范很重要。可在学校班级授课,面对的是几十位学生,面对面的书写示范变得很有限。因此,教师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用高清摄像头录制教师的书写示范和要领讲解,把细微的切笔、调锋、翻笔、圆转等技法一一清晰地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得细致,听得清晰,便于学生模仿。同时,学生练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普遍性错误,教师也可以用手机录制下来,在讲评环节投屏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三)讲评点拨对比化。书法教学中,学生要发现自己的错误往往很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很认真地书写了,可还是写不好。一方面是学生练习的量不够,不能随心所欲地用手中的笔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观察力不足,发现不了自己存在的毛病。针对前者要引导学生加强训练,做到心手双畅。对后者,教师讲评时可以运用对比教学法,把字帖和学生写的字一左一右放在展示台上,投到大屏幕上放大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写的字与字帖的例子之间的差异,分析存在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学习训练科学化
书法的学习过程是漫长的,谁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科学训练。书法学习的要素有笔画、结构、章法、墨法、审美等内容。教师要善于灵活应用教材,适当增删。
(一)要培养学生发现书法美。在小学书法教学中,教师要穿插书法欣赏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欣赏书法,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爱。要多从古代经典碑帖中挖掘美的元素,展示经典碑帖的高清图片,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它为什么成为经典,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和欣赏水平。如教学生欣赏中锋线质的美,理解古人锥画沙的意思,体会中锋用笔的线质圆润厚实。笔者会出示生活中锥子的图片,用锥子画沙留下的痕迹图片和毛笔中锋画出的图片作比较,发现古人书法线质的美。又如,引导学生欣赏竖画的万岁枯藤,笔者会出示参天古树和枯藤的图片和古人书写的竖画,通过图片的对比,发现古人竖画的苍劲有力。总之,化抽象概念为形象,要通过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古人书法大量美的元素,激发学生对书法的敬畏与热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经常穿插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书法历史故事,如羲之换鹅、一字千金、入木三分等故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要引导学生坚持每日一练。书法学习的核心是笔法和字法。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有效的练习。因此,每天安排学生对一个笔画的专项训练和一两个例字的练习非常有必要。例字可以选择以笔画较少的独体字为主,或有代表性的偏旁,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完成,易看到成效。教师最好能录制好相关学习短视频,时长在三到五分钟内,讲清训练要点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以用微信把书法学习的任务和相关短视频发送到家长群,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进行练习。这样,既方便學生在家学习,又方便家长监督。学生练习后,教师可引导家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打卡,或者在家长的朋友圈晒学生每日的书法练习,学生在收到朋友圈的点赞和评价后,会更乐于坚持练习。这样既利于监督学生长期练习,又利于激励学生。
(三)要及时点评学生作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问题,逐步提高。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避免学生练习中一直重复相同的错误。点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打卡里点评,也可以在班级点评。点评时要先肯定优点,再指出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教师还要善于表扬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或优点进行激励,让学生有成就感,乐于练习,进步才会快,坚持才会持久。
(四)要重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评比,学生的收获感会是满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比较容易,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技法的感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
四、学习活动丰富化
书法的学习过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要让学生坚持练习书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校和家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让学生乐此不疲。在班级,可以开辟学生书法作品展示栏,开展“比一比,看谁进步快”“比一比,谁的作业最工整”“我是小老师,我会教你写”等一系列活动激励学生学习书法。在学校,可以开展书法比赛、书法兴趣小组、教师书法教学观摩研讨、为社区书写春联、书法文化长廊等活动,让学生的书法学习得到认可,有成就感。在家里,家长要为学生设立专门的书房,购买经典碑帖或名家作品,备有笔墨纸砚,方便学生学习书法。家长可以带学生参观书法展,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活动,也可以一起练习书法,找到学习书法的乐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学生学习书法会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更容易坚持练习,逐渐爱上书法。
参考文献:
[1]郑茂.线上书法教学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122-123.
[2]邝爱洁.农村小学语文硬笔书法教学实践新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57.
[3]侯松宜.探析书法教育的意义[J].美与时代(中),2020(07):112-113.
[4]刘玉珏.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宜春市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7):28-30.
[5]李丹,陈凤琪,董超群.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书法教学[J].艺术评鉴,2020(08):135-136.
[6]宋甲星,王建飞.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8):32-33.
(作者简介:范承锋,男,本科,大田县第二实验小学,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语文、书法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