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提升竹笛教学实效性路径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2469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乐器之中,竹笛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乐器。一直以来,我国音乐爱好者对竹笛的喜爱程度都是非常高的。我们不仅可以在音乐历史中看到竹笛的身影,还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对竹笛的相关描述。随着艺术文化环境的改变,教育条件的改善,竹笛教师在推广竹笛的过程中,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本文围绕竹笛教学实效性提升的路径展开讨论。

  关键词:竹笛教学 时效性 提升路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元素与教育工作的融合越来越显著,这一点在乐器教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乐器课程在很多学校都有设置,竹笛作为一种民族乐器,更是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竹笛具有美妙的音色,相对来说,学习难度比较低,适合在学校内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一、现阶段的竹笛教学情况

  (一)忽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教师在开展竹笛教学的过程中,对竹笛独奏乐曲的教学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却忽视了竹笛的基本功训练,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掌握竹笛演奏曲目的数量,而忽视了学生对竹笛本身的感悟。在竹笛的演奏方法上,学生难以进行很好的操作,吹奏竹笛的过程可谓是耗时耗力,最终形成了学生刻苦学习竹笛演奏,却难以获得良好演奏效果的局面。

  (二)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竹笛课程,但是与竹笛课程配套的师资力量并不理想,大部分的竹笛教师不具有深厚的竹笛教学功底,竹笛吹奏的基本功也不是很扎实。部分竹笛教师凭借自身对竹笛相关知识的浅显理解,在结合曲谱的基础上,为学生讲授竹笛吹奏的技巧、呼吸技巧以及指法,而对竹笛吹奏过程中的其他技巧问题却很少涉及。教师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反复吹奏曲谱来提高学生的熟练度,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练习非常少,基于此,学生在竹笛吹奏技巧方面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专业性方面,是无法令人满意的。

  (三)竹笛教学的配套教材陈旧

  现阶段的竹笛课程所使用的配套教材,仍然沿用多年以前的竹笛教材,教材中所包含的曲谱比较陈旧,学生只能按照传统、陈旧的竹笛曲谱来进行学习,存在时效性差的缺点,学生对于竹笛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在不断降低。陈旧的竹笛教材中所包含的部分乐理知识还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教材中涉及的指法及吹奏技巧等,都远远落后于现阶段流行的竹笛吹奏技法,在陈旧的教材中无法学习到新的竹笛吹奏技法。

  (四)竹笛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竹笛教学模式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在大部分学校中沿用,在教师进行竹笛吹奏示范的基础上,学生来自行练习吹奏。在教学实践中,有些竹笛教师会播放竹笛名家名曲的音频,让学生进行赏析。教师仅仅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来支持竹笛教学活动,并没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问题来一一进行指导,没有实施因材施教。竹笛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无趣、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有些学生甚至对这种缺乏新鲜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

  (五)表演形式单一

  学生在学习竹笛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还是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际应用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竹笛演奏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演奏机会,人们对竹笛的演奏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大部分学校在开展竹笛教学时,主要教授学生乐曲独奏,学生能够熟练演奏教学目标中的曲目时,才算是通过课程的考核。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核,对规定曲目进行反复练习,这种练习主要以自己单独练习为主。但是,对于竹笛演奏来说,并不只是有独奏这一种演奏方式,還可以通过重奏等方式来进行竹笛演奏,学生只有参与多种演奏方式,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奏能力,获得更多的表演经验。

  二、提升竹笛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一)教师要重视学生在竹笛基本功方面的训练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竹笛基本功方面的训练,特别是对刚刚走进校园的学生,扎实的竹笛基本功训练,可以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结合每一个学生在竹笛演奏方面的水平,从气息、运指、舌头技巧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训练要有目的、有计划,且循序渐进地开展。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在演奏方面的技术水平,当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学习竹笛经典曲目。在学习乐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竹笛艺术的理解能力,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演奏竹笛提供保障。

  (二)强化竹笛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第一,竹笛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对竹笛教学相关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积极翻阅查看音乐类、民族乐器类书籍,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揣摩与探索,搜集整理相关的网络资源,通过认真观看相关的视频,提炼并总结出有助于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的理论、观点、方法等,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竹笛教师每天都要坚持进行与竹笛吹奏相关的基本功训练,确保基本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第三,学校要安排组织竹笛教师参加培训与进修,邀请知名的民族乐器演奏家或者专业的音乐专家培训指导竹笛教师,解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得到强化,教师在感受到校方高度重视竹笛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还提升了教学热情,进而提升竹笛教学的质量。

  第四,学校可以和兄弟院校进行沟通,分享竹笛教学的成功经验,组织开展学校之间的竹笛课程研讨活动,参加研讨活动的人员,不仅包括各个学校的竹笛教师,还有相关的专家与学者。研讨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自身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及教学优势分享给大家,也可以将自身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来,请专家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与解答。这样一来,各个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更加密切,竹笛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会得到提升,竹笛教学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三)引进并应用先进的竹笛教材

  传统陈旧的竹笛教材与现阶段的竹笛教学之间存在脱节,为了实现竹笛教学的目标,必须对教材进行更换,竹笛教材的合理选取与应用,将促进竹笛教学时效性的提升。在引进新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纸制教材的选取。首先要分析国内开设竹笛课程学校所使用的教材,然后根据学生对竹笛吹奏技巧的掌握情况,选取最合适的教材。专业能力较强的竹笛教师在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自我编撰,为学生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们的个性化教材。

  第二,视频教材的选取。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对竹笛认识不全面,对课程的理解不深刻等问题,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添加一些视频教材,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学习掌握竹笛吹奏的技巧,同时更好地把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促进学生演奏能力的提升。

  第三,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端教材的选取。在对这类教材进行选取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自行选取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电子设备来下载慕课客户端,自主学习竹笛网络教学内容。

  (四)创新竹笛教学模式

  创新竹笛教学模式,有利于竹笛教学时效性的提升。教师在开展竹笛教学活动时,要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兴趣及其学习竹笛的基础,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竹笛的程度,对学生进行分类。对于学习速度慢、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重点为其讲解教材内容,重点训练他们的基本功。对于学习速度较快、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为其增加学习的难度,成立由强带弱的竹笛学习小组,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发展的目的。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竹笛学习兴趣的培养,将竹笛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入融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要收集相应的网络资源来制作教学课件。利用课件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竹笛的吹奏指法等技巧。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搜集与竹笛吹奏相关的视频片段,利用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播放。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竹笛吹奏的曲目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从视、听两个角度来深刻感受与理解竹笛吹奏的特点。教师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网络教育平台,供学生自己学习,以此来促进竹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演奏机会

  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的舞台演奏机会是比较少的,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不同的实践演奏机会,学生通过实践演奏,不仅可以增强自信心,还能获得更多的舞台经验。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舞台表演开始之前的思想工作,提前传授给学生舞台演奏的一些技巧。学生通过舞台表演,可以更好好地掌握竹笛知识,高质量的竹笛表演有利于促进竹笛文化的传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竹笛演奏,不断扩大竹笛的演奏范围。学生在参与演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还能进一步提高对竹笛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竹笛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乐器,在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国内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竹笛课程,随着竹笛乐器的快速发展,竹笛课程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要想提升竹笛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配套教材,教师要在提升自身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时,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不断提高竹笛教学的质量,促进竹笛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李晨.提升竹笛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0(04):46-47.

  [2]李贵中.竹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法分析[J].艺术科技,2017,30(10):320-321.

  [3]李岩.提升竹笛教学的实效性[J].文学教育(下),2016(08):152.

  (作者简介:吾买尔江·阿木提,男,硕士研究生,新疆藝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统音乐)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