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 声乐 翻转课堂 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这促使高校声乐教育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以往以教师为主导,侧重“师讲生学”的声乐课程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期声乐课程教学需求。而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可促进学生在声乐课堂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师讲生学”、强化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当前已经在国内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但是该种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全面应用,如果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可以使声乐课程教学突破时间与空间因素的限制,使高校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教师发布的教学视频来自行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声乐课程知识学习水平来自行决定观看教学视频的进度与遍数等,直至最终掌握所学声乐知识为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也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声乐知识的效果。此外,翻转课堂模式的巧妙运用,也有利于强化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提升高校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比如,高校学生可以便捷地在翻转课堂中运用网络技术来自行搜集解决问题的资料,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促进他们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提升。简而言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当前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策略
(一)强化声乐课程开发,奠定翻转课堂教学基础
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科学开发声乐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课件,其开发的有效性直接关乎翻转课堂教学的成效。在开发声乐教学课件时,需要结合声乐课程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从调动高校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兴趣出发,科学地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方案,切不可直接抄袭或照搬现成的声乐课程教学经验与资料,同时也要注意结合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现状以及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持续性创新翻转课堂教学内容。除了声乐课程教材内容之外,还要注意有效地搜集与利用其他关于声乐课程教学的资料,确保所设计的声乐课程教学课件可以有效支撑新时期声乐翻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考虑到高校学生在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表现差异,如声乐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在开发相应的声乐课程翻转课堂课件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层次化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整体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针对陕北民歌方面的声乐知识教学,在开发专门的课程教学课件和教学方案时,要注意结合这部分声乐课程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创新运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来提升翻转课堂教学课件开发的效果。可以结合声乐课程教学目标与需求,从网络上搜集《走西口》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陕北民歌作品。在录制翻转课堂教学课件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这些陕北民歌作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为学生讲解声乐知识,确保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对相关声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学习这部分声乐知识的效果。此外,在翻转课堂教学课件开发过程中,高校声乐教师还要注意有机结合声乐教学目标,灵活地运用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手段,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启发性问题或题目,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声乐知识自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整体效果。
(二)基于课前学习环节,突破声乐课程学习难点
课前学习是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构建有效声乐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其直接关乎后续课堂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课前学习环节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提前明确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所在,增强他们在后续学习或者课堂听课的目的性,避免因为盲目听课或学习而影响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发完翻转课堂教学用的课件之后,可以借助微信或QQ群等社交媒体将课件分发给学生,由他们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基于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声乐课程课前预习活动,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兴趣,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活动,学生能提前明确声乐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以及自己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从而为后续声乐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二声部合唱”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声乐教师在制作相应的翻转课堂教学课件时,要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如要强化练耳训练,促进学生听觉能力和和声能力的提升,具体就是指导高校学生利用听觉器官来仔细地辨识某一段音乐作品中的音程和旋律,进一步了解和声功能、和弦色彩、和弦结构等声乐知识。而在翻转课堂教学课件开发完毕后,可以提前将它们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照这些课件开展自主预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开展自主预习活动,来明确学习中遇到的疑惑以及声乐知识的重难点所在。此外,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活动时,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使学生一边开展自主预习活动,一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
(三)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在以往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可能会应用知识灌输或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即声乐教师先为高校学生讲解声乐方面的知识或者为学生示范演唱,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模仿或自主训练,这种僵化的声乐教学流程非常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导致声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如果在声乐课程教学中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可以在学生已经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并且明确自身所学知识情况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与有效性,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灵活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授课,让学生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探讨彼此的收获和心得体会。最后由教師集中归纳和总结本堂声乐课教学的重难点,或者集中解答班级学生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声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合唱声乐课程知识过程中,在学生自主预习完教师分发的翻转课堂教学课件之后,他们基本上已经明确了这部分声乐课程知识中的重难点所在,既要对音乐的速度、节奏、旋律和力度等要素进行深刻理解与掌握,还要注意配合其他班级学生共同学习,保证全面提升班级学生的合唱效果。在这部分声乐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导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导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共同探讨和沟通关于合唱方面的技巧与经验。在全体学生对合唱知识与技术形成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集中引导班级学生共同探讨他们还没有理解的合唱技巧与方法,保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逐步提升声乐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开展课后教学评价,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教学完毕后还要注意加强教学评价,教师要仔细地评价和分析本堂翻转课堂教学的成效,包括翻转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情况、课前学习阶段学生的预习状况以及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况和听课效果等等。开展课堂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明确本堂课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这样更有利于提升翻转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教授《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时,大多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能会将教学重点放在音调等音乐要素上,却忽视了有效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尤其是常常不会考虑歌曲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与个人喜好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后续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民族歌曲,借助这种教学反思与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从歌曲作品中更好地学习到关键的声乐知识,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声乐思维,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三、结语
总之,翻转课堂是提升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从强化声乐课程开发出发,利用课前学习环节突破声乐课程教学难点,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还要及时开展课后教学评价,确保不断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侯艺璇,郭民建.翻转课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优化研究[J].当代音乐,2019(01):32-33.
[2]骆丽霞.“翻转课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青年,2019(05):247+175.
[3]李芳屹.高校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20(06):143-144.
(作者简介:孟萌,女,硕士研究生,邵阳学院,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戏曲与聲乐的结合)
(责任编辑 葛星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