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3D打印的文创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2741
吴冕 李婷婷

  摘要:近年来,文化创意成为产品设计领域研究的方向之一,高等院校也逐渐意识到文化创意课程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关课程。而与文创设计相关的实践类课程也开始注意将相关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将内容与功能有机结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的同时,还注意为学生讲授设计的创新、文化的衍生及最终效果的呈现,这对提升产品设计人才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创意 产品设计 3D打印 教学

  一、文化元素与产品的融合

  (一)对相关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和转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积累的产物,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批量生产还是手工制作,都能见到承载文化的载体,这些载体小到各式各样的工具、用品,大到形态各异的宗祠、楼宇,都给人根深蒂固的印象。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具和建筑等都在发生改变,这一固有印象被设计师提炼,通过相应技法将相关文化元素融合进产品对象中。这种文创设计的过程将人们认知范畴内的载体之功能、形态等进行转移,将文化元素与产品进行融合。

  文化元素与产品进行转化时必然要进行各种设计要素的整合、重构、优化和延展。在设计服务对象明确后,设计师搜集设计对象的相关素材,然后以打散、分离的形式,从设计对象中提取具有特征性的内容作为设计点,规整零散的文化元素并将其进行构成转换,运用归类组合的方式对文化元素进行整理,形成新的艺术化的设计元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对相应产品的功能和造型进行设计元素的融合,形成所需要的系列文创产品。

  (二)对文创产品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从多元化设计流程的构成要素出发,首先需要对文创产品设计对象进行系统的剖析,充分了解设计对象的内容、类型、特征等。通过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文创产品文献进行内容梳理,提取设计对象,并按类型进行题材分类,然后对相应题材进行解读,分析其文化元素的筛选角度。

  对文创产品设计对象的分析涉及的方法论,是由长期设计经验总结形成的规律性认知。设计方法是指在设计行为中,采用规范化的手段,推动设计流程,最终实现设计目标。在文创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根据自我认知,选择与设计目标相匹配的设计方法,指导文化元素艺术化表达以及设计元素与产品之間的有机融合,直至形成最终的产品。因而理论上设计方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元素转换为设计元素的方法;二是设计元素与产品有机结合的方法。通过网络搜集大量文创产品样本案例,经过人工筛选,以设计方法为聚类点,将案例分类,并选取其中典型的案例进行图表分析。

  二、从构成要素角度看文化元素与设计元素的转化

  (一)多元化的融合方式

  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常见形式是以设计对象的文化特性为素材,衍生出承载其文化特征的多类型产品。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多元化设计的应用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文创产品产出效率,是系列化文创产品开发的有效形式。文化创意融入产品的方式有提取、打散重构、嫁接等艺术手法。提取法就是将带有文化元素的纹样、图案采用提取的方式,将特色的纹饰和产品融合,例如青铜器纹样在津酒和霍胆丸的外包装应用,以及宝卓利“爱你千回”系列首饰的应用。打散重构法则是将多种设计元素打散,再将其重构为一个新的设计元素,比如故宫纸胶带就将祥禽瑞兽纹、祥云纹饰等多种元素重构后产生新元素,具有多种元素的艺术感染力。嫁接法就是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号的一部分嫁接到一起,使得其中任何一个符号都不具有完整的物像,而是两个不同“部分”的嫁接,从而形成一个错落有致、新颖别致的整体,例如朝珠耳机、如意牙刷等。

  (二)文化创意元素的转化过程

  卢浮宫金字塔系列文创产品设计,以卢浮宫金字塔为设计对象,提取金字塔造型作为文化元素,运用设计方法进行文化元素的艺术化表达,形成金字塔重构造型的设计元素,最后与多类型功能的产品进行融合,形成多元化的卢浮宫金字塔文创产品。中国京剧脸谱也被作为设计元素,以折扇为载体,提取了脸谱的红、黑、白配色等印象性色彩和脸谱的轮廓要素,再将这些文化特征进行艺术化转换,置于具有中国风的折扇上,多种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脸谱文创产品。

  比较出名的还有故宫文创,以故宫为设计对象,将故宫人物形象抽象化,以故宫博物院文物形象作为设计元素,移植到各类型产品之中,并提取在代表性文物或者建筑的纹样上,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多元化的故宫文创系列产品就诞生了。故宫文创产品共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动物类创意元素文创产品,使用形象提取重构法对故宫历史人物、动物进行抽象化加工,通过将动物拟人化,改变人物形象特征等,增强文创产品的文化趣味性和创造性。如故宫猫和故宫表情包等形象,将这些设计元素移植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上,产生了多元化的一系列文创作品。这种方式在注重产品文化属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其趣味性、实用性和与消费者的互动性。一种是关于文化符号、纹样的创意元素文创产品,在故宫纸胶带上常常出现的万字纹就是从皇帝的龙袍上直接提取的图案,祥禽瑞兽纹则是使用了人们所熟知的龙、凤、狮子、仙鹤、麒麟等动物进行组合的产物,将这些文化元素经过重复、打乱等手法,巧妙地与现代产品结合在一起。从色彩上看,故宫的文创产品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象征着皇族和权力,再提取松花绿、茶白、黛绿等故宫建筑上的色彩作为辅色,体现了故宫的历史文化。

  (三)文创作品和3D打印技术的融合

  3D打印技术是连接创意和现实的桥梁。借助“设计到制作”的功能,可以带给设计师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更大的创作自由度,这有助于文化创意作品的设计创造。5G信息化背景下,政府和企业都在大力扶持推广3D打印技术,文化创意设计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与3D打印相结合。3D打印作为前沿技术,拥有制作材料多样性、制作效率高、精度高、难度高等特点,可有效解决由于传统生产工艺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生产量大而无法满足文化创意产品的个性化生产需求的问题。早在2012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上,设计师宋波纹便展示了他的作品,并获得了央美的“总统提名”最高奖项。此作品就是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不仅精细地表现了灯的结构特征,还体现了灯罩的通透性,具有时尚美感,对文创设计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文化创意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高校课程由传统的线下课堂转变为线上授课的翻转课堂,文化创意课程也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在产品设计实践类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可靠的保障。如3D打印的教学,就借助了数字化手段,教师进行教学视频的准备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将教学理论内容与现实技术成果相结合,积累设计经验,提出创新思想,抓住授课中的重点与难点,坚持运用新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翻转课堂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备课能力及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人机互动提高了设计效率

  文化创意设计课程具备一定的学习门槛,如3D打印技术作为前沿新技术、新知识,在融入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引进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创意“看起来”落地。学生在理论学习过后对部分概念仅仅停留在脑海中,此时进行实践不仅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误操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三)以课题竞赛提高教学效率

  理論源于实践,产品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该专业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快。在专项课程中可以通过开展竞赛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课程作业中添加竞赛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每学期备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即将举办的大小竞赛的相关内容,可将产品设计课程的作业与竞赛方向定为相同的主题,让学生提前进行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在对研究对象有明确的认知后再参与竞赛,做到有准备,有信心。这种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挑战热情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设计专业学生在竞赛中获奖,对其今后的升学、就业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对开拓未来的设计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产品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在产品设计的创新性、造型的合理性、效果表现的灵活性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质的提升。该种教学方法符合当代产品设计创新化、前沿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特性,对提高产品设计人才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晓霞.十二生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9(16):254-259.

  [2]何博.基于山东民间故事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齐鲁工业大学,2019.

  [3]鲁志伟.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现状研究[J].大众文艺,2018(07):83.

  [4]李志春,张路得.创新式传承下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10(4):134-142.

  [5]朱林聪.泰山石敢当文创产品的现代设计与运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度规划项目“5G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与路径研究——以3D打印为例”(项目编号:YS19102)。

  (作者简介:吴冕,男,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李婷婷,女,本科在读,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