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新疆大学生美术创作实践刍议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2950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华文化绚丽多彩,凝结着国之灵魂,是民族前进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文化繁荣和发展标志之一的美术创作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美术创作艺术语言的形成要以文化为依托,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本文主要论述新疆大学生的美术创作实践。

  关键词:文化自信 新疆 大学生 美术创作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毗邻中亚,聚积了多民族文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青年学子是发展和繁荣建疆的重器,研究新疆大学生的美术创作,必须基于文化自信,以人文背景作为支撑,从而紧跟时代主旋律,发扬、借鉴传统文化、民俗民间美术的经验及启示。引导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大学生,仔细感受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习俗以及独特广袤的自然风光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基于艺术教育大纲的框架,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将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地域资源融入艺术创作,从而讴歌这个时代,彰显新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传统民间美术创作的种类

  传统民间美术是社会文化生活内容的视觉载体,是大众艺术和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其文化积淀和文化资源厚重,是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疆传统的民间美术包罗万象、地域特色浓郁,表现形式内容层出不穷、各具特色,有绚丽多彩的艾德莱丝绸、别具特色的桑皮造纸、精美绝伦的服饰刺绣、历史悠久的洞窟壁画、岩画,技术超群的民间土陶、木质雕花,更有独具特色的农民画。众多民间美术种类已陆续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高校教育应该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方式,同时借鉴、学习传统民间美术创作的历史经验,加强特色文化建设。

  (一)石窟壁画

  自公元3世纪,新疆的石窟壁画开始建造,形成溯古越今、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其汇聚古印度、古希腊、波斯、大唐文化元素,将美妙的佛教艺术、古文艺术、审美意识、造型特点、艺术情趣,以及东方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巧妙地以壁画的艺术形式呈现给世人,其艺术价值颇高,彰显东方的古老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熠熠生辉,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将西方造型特点与东方装饰审美意识相融合,是中国古代美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对当代新疆乃至中国的油画、中国画、版画等艺术的创作有很深的影响,在审美、构图、造型、线条、设色、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有借鉴和传承的价值。

  (二)农民画

  农民画是农民特有的艺术语言。生活在这片绚丽土地上的农民用自己的画笔把大众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记录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美化生活环境,呈现出作者对伟大祖国、魅力家园、地域风情、幸福生活、美好事物的讴歌和热爱,憧憬社会和谐、科技进步,有着独特的生活感受、异域习俗、审美情趣,以及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态和精神内涵。民间美术秉承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大众文艺,农民画营造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取材多来源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以特有的动植物、地理地貌、生存环境、自然风光、奇山异水、勤劳致富、时代变迁、传世故事、爱国爱疆、邻里和睦、民族精神为创作主题,内容丰富、造型独特、色彩明艳、线条流畅、纹饰精美、形式多样、情感炙热,备受人们的青睐。从新疆本土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些油画作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各民族油画家从自然资源中激发出创作灵感。这种来自本土鲜明的民间美术创作,所表达的朴素情感和崇高精神,是新时代新疆大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所要学习和借鉴的。

  (三)土陶和木雕

  新疆土陶艺术发展历史悠久,如今已是造型独特,样式众多。从土陶的形状上我们可以看出,其多以生活元素为题材来进行创作,如哈密瓜形、甜瓜形、桃形、梨形,尤以葫芦形较多。甚至直接利用葫芦这样天然的实用品进行雕花和绘画,制作成工艺品,促进了土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民间艺人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很接地气的内容为陶器注入了鲜活的艺术韵味。有的是端庄典雅的纯情少女;有的是珠围翠绕的贵妇;有的是大富大贵的巴依;有的是任劳任怨、挺拔刚健的农夫。艺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将他们对美的追求付诸装饰文案之上,将雕琢、刻印、绘画、粘贴、烧制等艺术手法融会贯通、集于一身,使其实用功能和艺术审美完美融合。其纹饰多以各类植物的叶子、花瓣、果实,以及花鸟虫鱼为创作素材,边线多以几何形状的连续,各类纹饰的繁简、虚实、变形为艺术表现手法。各类纹饰的变形及罗列象征的情感和寓意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是象征美好与光明。

  木雕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其中发现较早的木雕艺术品是在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鱼和辽宁新乐出土的木雕鸟。木雕艺术多用于殿堂楼阁、木制家具、庙宇民居等的装饰,唐代时期尤为兴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木雕艺术也进入全新时代,其形式和工具更加丰富,艺术创作思维更加活跃,新疆本土木雕艺术保留了传统形式,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当地人们生活的独特魅力。新疆地区人民用木头做日用品的历史悠久,样式纹饰丰富多样,手法更加熟练,木雕制作艺术代代相传,愈发精致,其凝结和表达情感的思维方式、创作方式和民族精神,正是新疆大学生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可对新疆大学生利用身边事物进行美术创作,表达美好愿望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四)刺绣纹饰

  新疆地区传统刺绣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粗中有细、独具匠心,古老的手艺人根据新疆的地理环境、民族习性、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獨具风格的刺绣手法,以拟人的艺术手法呈现民族精神。其不仅从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技术层面影响着现当代美术创作,也从理念、寓意、感受、思想内涵等精神层面影响着现当代美术创作实践。

  二、地域资源融入美术创作的路径

  近年来,我国高校都根据本校特色,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几乎还徘徊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与框架内。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广泛提升认识,强化文化软实力,逐渐将地域美术资源融入美术创作之中,寻找地域文化内涵,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灵魂支撑。

  新疆大学生美术创作课程以资源利用和开发为中心,创作资源不决定绘画的成败,但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创作者情感认知的影响是很大的。美术创作需要激情,需要真切的感受,而这些感受来源于生活,创作者以其丰富的生活感受为起点,进行思想化和理想化的提升,通过擅长的美术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创作活动和美好事物对人心灵的触动。由表象(形象)到思维或形式的创作过程,来呈现情感的物化。这是一个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的过程,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由物质到精神的升华,形成创作的环节,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产生美好画面,使人赏心悦目,并逐步领略到创作者的智慧、哲思与创造。

  对于生活在新疆从事美术创作的大学生来讲,其走出课堂融入自然环境中去领略独具特色的地域资源和热情淳朴的人文情怀,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对美术专业学生的创作激情、创作风格、技术手法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生长时间待在教室,面对相对静止的物体和人物会产生视觉疲劳,思维相对平静,就不能产生创作灵感。当然,这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生活积累有关,但创作者更多的是需要激情、需要灵感、需要节奏。在自然景象上,如新疆广袤的沙漠戈壁、神圣的冰川雪山,还有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阔场景,会使人心情澎湃,充满激情,从而使自己产生创作的冲动,进而用最擅长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精神内涵上,各少数民族人物相貌特征明显,服饰纹样色彩缤纷,热情好客,性情直爽,善良淳朴,无论是形象还是内涵都牵动着艺术创作者的情感,使他们流露真情,从而净化心灵,创作出好作品。

  三、结语

  我国的教育机构不断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基础教学,纳入中考、高考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倡导和谐生活,人文情怀,文艺化人。新疆各高校艺术类专业应结合自身优势,转变教学思路,提升传授理念,挖掘创作资源,培养优秀创作人才。新疆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地域特色,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思维框架,积极探索,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之中,创作出彰显时代特色、不愧于当前新疆美好生活的好作品,繁荣和发展美术创作,强化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同感,坚定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黄永健.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构建作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錢云,季爱民.文化自信视角下大学生责任观教育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5):100-102.

  [3]郭萌.民间美术元素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实践[J].北极光,2019(12):98-99.

  [4]程静.浅谈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以美术为例[J].艺术评鉴,2019(08):61-62.

  ★基金项目:本文系伊犁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的高校美术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编号:JG2016163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亚运,男,硕士研究生,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责任编辑 葛星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