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外汉语教材语料编选的实用性原则方法论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2875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语料的实用性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话题。目前,关于教材语料编选实用性原则的研究基本上只是对实用性原则本身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并没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通过研究发现,常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的附属原则,并且这三个附属原则之间还有地位高低的顺序。其中,第一位是常用性原则,第二位是真实性原则,第三位是时代性原则。这三个附属原则之间的地位高低顺序就是进行实用性语料编选时应遵循考量的先后顺序,从而使实用性原则成为一个真正的方法论。

  关键词:语料 教材 对外汉语 实用性原则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这就决定了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是最终的目的。教材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语料的实用性对学习者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教材语料编选的實用性原则可以定义为:贴近学习者生活,满足学习者需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语料。但是,相关研究基本上仅仅指出了实用性原则“是什么”,而没有告诉该“怎么做”。有鉴于此,笔者拟探讨对外汉语教材语料编选的实用性原则方法论,希望给予实用性语料编选明确的指导和具体的步骤。在本文中,主要使用定性分析法、语料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其中的语料分析法主要使用词语进行举例论证,但得出的结论对短语、句子、语篇等语料同样适用。另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研究的是语料编选实用性原则方法论的普遍意义,不考虑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水平等已定因素。

  二、实用性原则与附属原则概述

  李泉(2007)指出:“教材的实用性实质上是一个实用程度的问题。”一本教材的实用性可以通过项目、练习题、编排体例等设置体现出来,而能够最明显、最直接反映教材实用程度的就是语料。语料作为教材的建构材料,其实用性也是一个实用程度的问题,这就说明实用性原则可以有更深层的含义,只要将这些深层含义确定并按顺序排列下来就可以依次对照进行实用程度高低的判断。通过研究发现,语料编选的实用性原则有三个附属原则,同时遵循三个附属原则的语料实用性就强,遵循两个附属原则的语料实用性就相对较弱,以此类推。

  (一)实用性原则与常用性原则

  实用性强调实践,学习者从教材中学习的语料要能应用于实践;常用性强调经常使用,学习者从教材中学习的语料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具有实用性的语料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但不一定具有常用性,而具有常用性的语料则一定具有实用性。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口语,从这一点来说,口语的常用性是比书面语要强的。比如“明天”和“明日”,前者明显要常用得多,实用性也就更强,所以更适合编入教材之中,而“明日”虽然也能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并不具有常用性。

  (二)实用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

  首先,真实性强调的是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的问题,对此只能回答“有”或者“没有”,不可能出现中间情况。其次,具有实用性的语料不一定具有真实性,但具有真实性的语料一定具有实用性。

  “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现在已经不存在了,那么这个词就不具有真实性,但在对外汉语文化课上作为知识点介绍是合适的,所以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的,只是实用程度不高而已。“电视”所代表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那么这个词就具有真实性,它一定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也就很容易地推导出它具有实用性,同类的词还有“手机”“汽车”“网络”等。

  (三)实用性原则与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从广义上来说,任何语料都代表一定的时代,所以语料具有时代性是肯定的,同时也无条件地具备一定的实用性,比如“郡主”和“电视”,这两个词具有时代性是毫无疑问的,并且可以推导出它们也具有实用性,上文对此已有论证,不再赘述。从狭义上来说,时代性以语料是否为事物的最近叫法为判定标准,如果语料是事物的最近叫法那么就具有时代性,否则反之。因此,判断具有实用性的语料是否也具有时代性是有条件的,简单来说,时代性可以无条件推导出实用性,但实用性不能无条件推导出时代性。

  综上所述,实用性的意义范围比常用性、真实性、时代性广,常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应是实用性原则的附属原则。

  三、附属原则的地位

  语料的实用性是实用程度的问题,语料实用性的强弱可以通过遵循的附属原则数量判断出来。编选实用性语料时,同时遵循三个附属原则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不能同时遵循就需要进行取舍,先遵循地位较高的附属原则,这就要明确三个附属原则之间的地位高低顺序。

  (一)常用性原则处于首要地位

  “曹操”所代表的人物已经不存在了,这个词不具有真实性,但是人们却经常使用“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所以“曹操”是具有常用性的。“胰岛素”是人体产生的一种激素,这个词是具有真实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它的频率并不高。从实际来看,“曹操”的常用性是强于“胰岛素”的,虽然“曹操”这个词不具备真实性,但它的常用性比“胰岛素”高,被使用的机会更多,实用性更强。因此,常用性对实用性的影响比真实性大,常用性原则的地位应该在真实性原则之上。

  编选语料时,如果要在常用性的语料和时代性的语料之间进行取舍,那么就应选择前者进入教材。从狭义的时代性来看,“南方谈话”和“曹操”都是具有时代性的,但是就日常生活而言,前者没有常用性而后者有,后者的实用性很明显要比前者强得多,可见常用性对实用性的影响比时代性大,常用性原则的地位在时代性原则之上。

  (二)真实性原则高于时代性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传授给学习者的语料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以狭义的时代性为标准,“电脑”和“粮票”都是具有时代性的,但是前者有真实性而后者没有,学习者学了“粮票”这个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永远不会用到,因为“粮票”所代表的事物已经不存在了,和“电脑”比起来“粮票”的实用性就要弱得多。

  因此,以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为出发点,以语料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可能性为标准,选择具有真实性的语料进入教材更有实际意义,真实性原则的地位高于时代性原则。

  综上所述,语料编选的实用性原则下有三个附属原则,并且这三个附属原则之间还有地位高低的顺序,它们依次是常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时代性原则。至此,对外汉语教材语料编选的实用性原则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内容,成了一个真正的方法论,编选实用性语料时就应该先遵循地位较高的附属原则,最大程度上保证实用性语料的“含金量”。比如“手机”是一个“三性”皆备的词,实用性强,非常适合编入教材之中;“曹操”具备常用性和时代性,和“手机”比起来实用性就弱一些;“粮票”只具有时代性,其实用性是三个词中最弱的。因此,以上三个词的编选顺序为:“手机”“曹操”“粮票”。

  教材编写者只要明白了实用性原则的含义并能够对其三个附属原则做明确的区分就可以在编选语料时拥有具体的步骤和方向,才能不断朝着理想语料靠近,从而确保实用性语料的数量和质量。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材语料编选的实用性原则缺少实质性的内容,教材实用性语料的编选需要具体的指导和步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对外汉语教材语料编选的实用性原则方法论。通过研究发现,实用性原则有三个附属原则,并且这三个附属原则有地位高低的顺序:常用性原则处于首要地位,真实性原则第二位,时代性原则第三位。这就是对外汉语教材实用性语料的编选顺序,要求在进行语料编选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附属原则,如果无法全部兼顾,就应该先遵循地位较高的附属原则,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语料的实用性。至此,对外汉语教材语料编选的实用性原则成了可以真正用来实施和操作的方法论。还需指出的是,语料实用性的判定是一个主观性非常强的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得出的结论会因教材编写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是注定的也是必需的。提出对外汉语教材语料编选的实用性原则方法论主要是为了给教材编写者提供具体的、明确的编选步骤和方向,使教材编写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灵活运用,并不要求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教材中的优质语料应是实用性和独特性兼备的,要体现出编写者的理念,这样才能将对外汉语教材语料编选的实用性原则方法论更好地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3):28-35.

  [3]刘颂浩.论语料编选原则之间的关系——以语音训练语料为例[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03):37-43.

  [4]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料编选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05):57-64.

  [5]刘弘,蒋内利.近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特点与趋势分析[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01):55-62.

  [6]杨石泉.教材语料的选择[J].世界汉语教学,1991(01):40-42.

  [7]杨凯.真实性原则与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料选择[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8):99-101.

  [8]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作者简介:田慧,女,硕士研究生,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

  (責任编辑 刘月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