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能力 培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死板,习惯了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思维意见都会被教师误认为是学生在扰乱课堂纪律,没能很好地体现课堂的交流互动性。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却得到教师的批评,就会失去和教师互动的兴趣和勇气,不敢大胆发言,或者在进行思考的时候,为了趋于大众化而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导致学生对于不同文章在思维方式上都呈现出统一性,思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没能得到知识视野的拓展。
(二)忽略对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大部分的课堂都是根据升学考试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相应的知识讲解,也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沟通,没能及时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对于各种基础知识,教师过于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于一些内容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对知识的理解不充分。在学生还没有完全对课文内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的时候,教师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依赖。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与发言
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有隔阂是普遍的现象,有的学生还会对教师产生畏惧感,所以不敢在课堂上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班上也会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弱,不敢在很多人面前大胆说话,或者说话了也会出现声音特别小的情况。针对这些同学,教师也不能急于求成,强制性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达。教师可以在课后对这些同学进行心理辅导,鼓励他们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的时候,会发现这篇文章具有很深的研讨意义,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炼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文章讲解完后向学生提问:现在的中国人还有自信力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力?在问题提出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与教师沟通自己的想法,获取教师的指点。
(二)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制订思维锻炼计划
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订相应的思维锻炼计划,按照一定的顺序性和逻辑性展开语文教学探究,增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例如在《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文的教学时,文中表达了一位母亲用自己的生命铺成了孩子的成长之路,文章的情感较为深入,初中生要理解这种情感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生活在普通的家庭中,学生很难跟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产生共鸣,所以无法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对此,教师可以先从母爱的角度入手,带领学生回顾一些曾经学习过的歌颂母爱的诗歌或故事,引导学生带着一定的情感,对文章的故事线路进行梳理,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章的主人公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從母亲和作者两个视角来引导学生对角色情感进行理解。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三)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传授朗读思维方法
针对语文教材的内容,教师可以对其中的思维模式和发展规律进行挖掘,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启发学生展开畅想,尽可能地把一些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更直接的信息传达给学生,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深层次含义。针对一些思想情感比较强烈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诵,体验其中的内涵和情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宝萍.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8(19):36.
[2]隋慧.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20):127.
(作者简介:温娟,女,本科,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中教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