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9285
摘要: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主要来自各个少数民族,其体现了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音乐怎样适应人们的审美需要,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分析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 多元化发展 艺术 传承

  如今,在全球多种文化并存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瑰宝——民族声乐,除了要在演唱风格方面展现出多元化,也要对音乐编曲和配乐进行优化,这样才能促使听众更容易接受,并走上世界的舞台。

  一、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表现

  (一)将通俗流行和民族声乐进行结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的文化艺术形式不能再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民族声乐和通俗流行声乐进行了结合。很多演唱者吸收各民族的演唱形式与题材,促使民族声乐更加多元化。比如电视剧《大宅门》插曲的创作,借鉴了民族声乐的特色,融入了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元素,而且吸收了现代流行音乐的精髓。

  (二)促使情感表达更加鲜活。民族声乐属于我国众多声乐类型中的一种,其旋律和歌词的表达,需要依赖演唱过程中的唱腔来展现。只有赋予其一定的声乐美感,才能传达出艺术性。民族声乐除了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演唱基础和技巧,也要拥有丰沛的情感,音乐的思想感情指导气息产生运动,能传递更加美妙的声音。而且现代民族声乐也越来越注重情感的表达,比如在歌曲《草原的夜》《我从草原来》中,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先要对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表现出内蒙古草原的豪迈以及鲜活的情感。[1]

  (三)将不同的声音集合在一起。在如今的民族声乐作品中,需要展现适合各种唱法的音乐。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属于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重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者和演唱者应该进行交流,分析唱法的结合,再对民族声乐作品进行词曲改编。促使人们在一首民族声乐作品中,感受到各种声音的集合,并进入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中。比如流行歌手周杰倫和宋祖英对唱的歌曲《千山万水》,这种声音混搭方式,给听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二、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对策

  (一)对民族声乐素材进行保护。要促使民族声乐实现多元化发展,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保护。从21世纪初期开始,古琴技法、十二木卡姆、蒙古长调等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民族声乐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如今,国家图书馆还构建了民族音乐库、民族音乐展演库等,保存了诸多珍贵素材。新媒体技术也对传统民族音乐起了到保护和传播作用。比如说,电视台和视频网站联合举办的青年歌手比赛、民族歌曲比赛,使听众领略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声乐人才队伍。为了促进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声乐人才队伍,培养多元化的人才体系。音乐教师要在研究传统民族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对不同的唱法进行交流,从而展现出流行声乐的欣赏性和民族声乐的独特腔调,培养出具有风格化、个性化的声乐人才。[2]也要鼓励创作人才参与比赛、培训等,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为他们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以及宣传推广音乐作品的载体,从而推动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三)积极融合不同风格的音乐。为了使民族音乐得到推广,除了要有非常深厚的民族音乐底蕴外,也要融合不同风格的音乐。比如周杰伦的一些歌曲,便将民族声乐和其他声乐进行了融合。他采用了五声民族调式,这属于民族声乐的特色,在歌曲《烟花易冷》中有所体现,其利用了民族声乐的五声音阶调式调性,借助五个主音“1、2、3、5、6”来产生抑、扬效果,使用民族调式中的宫音“1”、属音“5”,歌曲快结束时利用宫音来优化歌曲的效果,起到了促进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作用。[3]

  (四)促使民族声乐的配乐更加多元化。在音乐作品中,配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可以在作品中采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配乐,利用民谣、二胡、笛子、箫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最常见的是将现代时尚和艺术审美进行结合,比如在歌曲《刀剑如梦》中展示出了明亮的长笛声以及清脆的扬琴声,让听众产生一种大气磅礴的视听感受:草原荒凉,英雄逐鹿归来。《雪在烧》里的凄凉二胡声,《归来吧》中的唢呐声,《新贵妃醉酒》里的戏曲部分,都展现出了多元化的民族音乐配乐。

  三、结语

  我国的民族声乐产生于人们的生活,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喜怒哀乐,能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族声乐的演奏形式、演奏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一些民族声乐不但吸收了流行元素,也吸收了戏曲、美声等元素,从而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菲.从“跨界演唱”中探索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分析[J].北方音乐,2019(16).

  [2]李媛媛.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9(11).

  [3]杨丁子.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9(19).

  (作者简介:安洁茹,女,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