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 音乐课堂 导入方法
音乐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能融入丰富的情感,音乐教学给学生展现出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课堂导入就如同音乐当中的前奏一样,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利用积极有效的导入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关注音乐、热爱音乐。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兴趣导入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生阶段,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兴趣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兴趣为动力源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知识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探究意识。音乐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契机去建立引导流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够被充分激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音乐教师在设计兴趣导入方法时,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年龄等,以音乐教材为基础,从中寻求兴趣突破点,唤起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音乐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曲目时,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认识天安门的环节,引导学生在认识天安门的过程中去体会天安门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天安门的热爱之情,为后续学习这首歌曲奠定基础。音乐教师可以提出课堂问题,如“有谁去过天安门呢?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天安门吗?”这时会激发学生的回答热情,学生会踊跃地讲出自己心中天安门的形象,如“天安门坐落于首都北京,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城台下有五个大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主席像,两边是大幅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学生详细地描述了天安门的特征后,音乐教师可以继续激发学生用歌声描述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曲目节奏活泼,朗朗上口,学生在学习演唱时由于已经有了引导性铺垫,会使音乐教学过程更加顺利有效。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效果导入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往往集中在音调、音节、音色等音乐技能上,使得音乐内容当中的艺术性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音乐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将这些单纯的音乐知识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乐谱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难以分辨微妙的音节变化,那么音乐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将学生容易混淆的乐谱通过颜色和形态等来使其更加生动。如将相同音节或者音色的乐谱用同一种颜色进行标记,而那些在演唱中会出现变化的音节等,则利用红色来重点提示,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音乐演唱技巧,减轻学生视唱上的难度。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情境导入方法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音乐的旋律塑造出一个美丽的世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出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捕捉音乐所蕴含的景物和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情境中去感悟音乐和鉴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效。
例如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雪花飞舞》这首曲目时,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音乐所营造的“雪花纷飞”的画面。音乐教师在学生欣赏乐曲的同时,可以结合音乐的旋律轻声讲述一个童话故事:“下雪了,很多雪花姑娘從天上飞落人间……她们唱呀跳呀,互相嬉戏,雪花姑娘落在了孩子们的帽子上……仿佛给世界都铺上了银色的缎带。”教师的故事和音乐旋律,会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雪花飞舞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音乐学习热情,课堂氛围也得到了充分的改善。
四、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律动导入方法
每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律动感,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节拍和旋律来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意识。在使用律动导入方法时,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掌握音乐特点。
例如音乐教师在讲解《种太阳》这首歌曲时,可以鼓励学生跟随音乐节拍进行拍手、跺脚等肢体律动,通过积极地参与音乐表达过程,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乐感和协调性。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编排更多的趣味性律动动作,在提高学生节奏感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刻感知力,从而为整首歌曲的教学作出有效铺垫。
五、结语
小学音乐教师应当运用创新思维改革教学方法,使音乐成为学生感知世界以及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渠道,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小学音乐教师要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引导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音乐课堂。
(作者简介:徐伊凡,女,本科,江苏省灌南县张湾实验学校,中学二级,研究方向:音乐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