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京族 海洋文化 多彩元素 丰富内涵
京族人口较少,其海洋文化与海洋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京族当地的海洋性地域气候得天独厚,400多年的繁衍生息使得京族海洋文化多姿多彩,同时也吸纳了其他地域的一些民族性特征。京族最早来源于越南,与越南的主体民族同源,而后不断追踪捕鱼来到了目前的地域,属于迁徙之后定居的民族,数百年的繁衍生息,使得京族对于海洋文化的传承有独特的见解。
一、京族海洋文化所包含的多彩性元素
京族这一特殊的少数民族位于我国西南沿海边陲,它拥有城市港口和海洋,是美丽的海滨城市。在广西,京族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世居民族,其世世代代以海为生,以海洋文化为荣,大海成为京族人民的衣食父母,在数百年的劳动中,京族人民孕育出了较为丰富的海洋文化。
(一)神秘的海神信仰
京族人民的喜怒哀乐、惧怕和憎恶都源自对海洋民俗文化自身面貌的反思。海神是京族人民信仰之一,京族的海洋文化之所以有深厚的底蕴,就是因为其敬畏神灵。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中有一个独特的节日,被京族人民称之为哈节,京族人民在这个节日中会有独特的献祭及祭祀仪式,男女老少穿着特殊的民族服装,排着长队,在大幡旗和三角彩旗的引导之下,祭祀的队伍扛着罗伞、兵器以及祭祀的香案,敲锣打鼓,还有敬酒台和神座,人们将面对大海,搭建白龙尾保护神镇海大王庙方向的祭祀神台。海神的祭祀是非常热闹的,是伴随着主持人高唱祝文,以虔诚的态度伴随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表达了对于海神的感激和祝愿。海神的祭祀礼品一般是在当天下午3点左右开始,献上煮熟的大猪头和一大块猪肉,配合一大坛米酒。在仪式中,人们载歌载舞,伴随明快的鼓点儿歌唱,并吟诵进香歌,跳敬酒舞或天灯舞,气氛庄重又热烈。在少数民族的文化中,祭祀文化是敬畏神灵的一种形式,这也是京族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祭祀体现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渴望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而在祭祀的过程中,从服饰到音乐都有非常不同的民族特点。研究者发现,京族人民的海洋文化及祭祀文化与越南的祭祀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二)底蕴深厚的海洋文学艺术
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京族人民汲取了当地汉族的一些文学及文化营养。虽然京族的人口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其文学艺术作品在民族艺术保护中却散发出蓬勃的生机。早期的京族人民文学作品来源于神话故事、传说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把一些理想的海洋捕鱼愿望传递和寄托给神灵,希望通过神灵的力量,以魔幻式的方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海洋文学艺术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演变而来,因此,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含有普度众生的美好祝愿,以及神灵的惩罚等内容。由于海洋文学艺术起源于民间故事,因此,具有较强的魔幻色彩,最为著名的就是京族人民所尊敬的神仙镇海大王。他们认为镇海大王是保佑当地人民获得美好生活的依仗。这也体现出京族人民征服惊涛骇浪的期望,希望能够打击暴力、战胜自然灾害,拥有更加美满的生活。而今,现代化的京族人民文学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虽然大部分文学创作仍然离不开京族所生活的地域,也与海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现代京族文学艺术中更多描述的是对海洋生物的喜爱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京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海洋旁边,这使得当地的文学艺术创作者对海洋的气候和大自然的脾性非常了解。因此,在创作相關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会结合大量的自然知识,描述这一美好辉煌的历史画卷。
(三)京族文化中的歌舞文化
中国的少数民族往往都擅长歌舞,载歌载舞是大型庆典活动或日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京族人民在古时,常常通过歌声传递信息,有时还会配合舞蹈。应该说京族人民特别擅长民歌,而且其民歌的内容往往围绕着海洋文化,具有风格独特、题材多样的特点。京族人民很重视对生活中的歌舞和祭祀歌舞进行区分,有很多非常真挚委婉的恋歌,一直在京族民间流传,《金桃姑娘的书信》《斩龙传》《京家十兄弟》等音乐都脍炙人口,有很多都是渔民在海上劳动或者生产时唱的歌,也有一些是有一定阅历的京族同胞才吟唱的歌曲。这些歌曲有自己独特的京语,曲调和旋律低回,吟唱起来比较缓慢。他们以音乐来表达情感,而感情叙事方面的歌曲往往能抒发内心的情感。
京族人民将音乐和歌舞结合在一起,有很多表达自然及处事道理的歌舞是彼此呼应的。民间歌舞展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渔民希望能够与海斗争,但是却不愿意与海背道而驰。他们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认为海水不可斗量。这些都是古老少数民族人民在与海洋共融共生过程中形成的智慧。最为有趣的舞蹈有比较传统的《跳天灯》《花棍舞》,这些舞蹈源自节日,而在肃穆的祭祀气氛中,面对强大的神灵,京族舞蹈有驱邪消魔的色彩。在舞蹈结束的时候,表演舞蹈的少女会将花棍扔到空中,吸引众人去捡或者抢,人们认为这是灭除灾祸,祈求好运的兆头。少数民族的歌舞一般来说都与其生活状态和生产劳动有非常大的关系,长期在海边劳动生产,形成了京族舞蹈中非常特殊的轮指艺术,在各类节日舞蹈的步伐中,舞蹈的伴奏形式,使用鼓乐齐鸣的方式都是非常独特的。京族舞蹈常常会有民歌伴唱,而伴唱音乐也往往韵味十足,听到一些特别的语音语调,就能明白是京族的音乐元素。
二、京族海洋文化的历史沿革及丰富内涵
(一)京族历史文化中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
京族主要聚集在京族三岛,即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乡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其余分布在谭吉、红坎、恒望及钦县。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京族最早由越南人民迁徙而来,借助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京族口头文学语言非常丰富,诗歌的文化内容很多,常常使用汉语、粤语方言综合形成自己的文化。但是由于京族人民的思维非常开阔,所接触到的文化层面也较为丰富,其口头文学和各类山歌、情歌、渔歌、叙事歌、海歌等紧密结合,相互融入,奠定了较为特殊的文化基础。京族人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其最为著名的乐器是独弦琴。在越南民族和中国文化多次渗透的过程中,京族人民始终保有着以渔业生产为主,兼顾盐业、农业,以及边境贸易、海水养殖、旅游等业务,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有本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和风俗习惯。
(二)京族海洋文化的特色
将民族文化和海洋文化相结合是京族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民族性和海洋性风格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中国现代海洋文化。京族的海洋文化之所以含有深刻浓郁的韵味,主要是其中的民间宗教较为丰富。传统的京族民间宗教是道教、佛教和巫教相混合,但是大部分以道教为主,还有少部分的民众信仰天主教。这种比较复杂的宗教信仰,主要也是因其民间习俗活动和民间婚姻融合的结果。丰富的海洋文化造就了有韵味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而将海洋中的神仙和动植物以拟人化的形式表现,是目前常见的京族文化特色。如动植物童话与寓言《海龙王开大会》《海白鳝和长颈鹤》《山揽探海》,以海里动物反映人情世态的故事《白牛鱼的故事》《鲎的故事》,历史传说《三岛传说》,寓言故事《日月分道》,神话故事《镇海大王》《珠子降龙》等。劳动人民在生产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歌谣,歌谣的特点受生存环境的影响,与老百姓的体育活动、滨海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三)在新时期结合海洋文化内涵,弘扬现代文化精神
传承和学习京族海洋文化的精髓,不仅是要保护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弘扬与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生态思想。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既可以扩大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影响力,又可以发挥传统文化的陶冶作用,在人们的文化活动中,实现群众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可以说,文化的探索和研究是保护与传承京族传统文化的切入点,而培育新的生态及海洋文明增长点,把繁荣的文化教育与体育事业、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等相结合,可以实施精准特色文化产业带动项目,实现文化产业基地建设。随着目前中国海洋地区大力开展海洋资源,借助生态平衡效应凸显民族性海洋特色,京族的文化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优势。以民族性带动海洋文化的传承和融合,既可以打造出有经济效益的环境,又可以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在研究特有的海洋文化傳承及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起到独特的作用。
三、结语
京族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支独特的文化之花,京族文化的民族性覆盖了歌舞、文化、体育、教育等诸多方面。文化性、民族性和经济的融合,将成为新时期京族文化发展的重点,而体现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融合和民族事业传承之间的关联性,也对其他少数民族把握传承方法有一种启示作用,值得广大研究者积极深入地探讨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吴坚.论新时代京族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梧州学院学报,2019(29).
[2]杨熊炎,叶德辉,张飞.京族海洋文化因子提取及设计应用[J].美与时代(上),2019(03).
[3]侯琳.京族文化的传播路径与机制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
[4]杨熊炎,叶德辉.北部湾海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符号学视角下的京族文化与文创产品融合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KY059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玮玮,女,北部湾大学陶瓷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告、插图设计)(责任编辑 葛星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