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发展空间和力量也日趋强大。拓宽了大众的知情、倾诉、评价的话語表达机制。自媒体的持续发展让大众自我展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主观化情绪发酵,甚至于一些社会事件持续演变最终酿成网络暴力。本文主要分析自媒体生态下的网络暴力应对策略。
关键词:自媒体 网络暴力 新闻传播
一、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用户下沉:赋权狂欢与个人主体性回归
自媒体的兴起塑造了产业结构,信息呈现核心—边缘的扩散模式。技术革命之下,受众赋权狂欢,个人主体性回归。过去精英时代中,话语权牢牢把握在上游,致使传播渠道窄化。而自媒体时代的出现,娱乐的过度消费,民间舆论场生态出现畸形,从而出现了“嘲讽式”审判,言论偏激等行为,这无形之中助长了网络暴力的发生。
(二)自媒体乱象:碎片化传播与媒体的消费主义倾向
进入Web2.0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阅读方式碎片化,娱乐消费理念崛起。由于“眼球经济”的驱使,自媒体在进行自我结构创建过程中,通过把关素材的框限与议程的设置,形成巨大的“铺垫效果”,煽动用户情绪,这很容易使用户有冲动言论和过激行为。
(三)媒介技术助推:新闻把关缺位与真实性沦落
基于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依托于强大网络技术的社会化媒体平台,过度追求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导致中间环节把关缺位,重“时效”而不重“真实”。受众通常基于自身“认知基模”而迅速站队,群体多级传播更使得信息原本的面目模糊化,使受众情绪极易被煽动。大量同质化的信息呈现“内容空壳化”的状态,内容的创编缺乏结构性,忽略了网络交互空间的构建,仅仅只为了夺人眼球。
二、网络暴力的应对之策
(一)提升行业自律,实现环境自我净化
随着自媒体竞争的越发激烈,为了脱颖而出,许多自媒体账号利用新的话语权,将各种“权威”和具有主观倾向的声音传播至用户端。这些复杂难辨的声音极易滋生网络暴力。对于自媒体这样的网络空间乱象,行业自律对其内部秩序建设不可或缺。应该顺应自媒体发展规律,充分激发各个枢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调适能力,发挥自律作用,实现环境的自我净化,遏制网络暴力的发生。
(二)打造把关机制,重建新闻价值标准
应对自媒体中病毒式的信息传播,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把关机制。媒体平台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建立高品质、全时化的新闻价值标准,从而营造真实积极的信息环境,有效抑制网络暴力。在遏制的过程中,还应将“事实”与“人文关怀”并重。
(三)加强法制监管,坚守专业素养
网络暴力现象频发映射了社会转型期间传播环境的混乱与失序。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数量庞大的网络推手,进而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催生了网络暴力现象。我国新闻法规尚未完善,自媒体更应当坚守自身职业操守,拒绝利益驱使,要探求转型发展,承担好“环境守望者”的职责。
一些事件的发酵,都是自媒体为追求流量和标新立异而出现的失范行为。日益圈层化的网民群体很容易被这些言论所引导,最终出现群体极化现象。
当下复杂的媒介环境,传播主体下移,话语权下放,自媒体百家争鸣,我们不能因为新媒体环境下极易滋生的网络暴力等现象而否定其发展,而应充分考虑网络传播环境的特点,针对网络暴力现象,建立一种以预防为主、多方合作、共同治理的理想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昀.日常的我们:自媒体生产的社群化动力及其持续性反思[J].现代传播,2019(01).
[2]毛向樱,康书豪.自媒体网络暴力的传播形态及应对策略[J].新闻战线,2018(02).
[3]刘泳辰.浅析网络暴力中的自媒体行为[J].新闻世界,2015(03).
[4]潘贤贤.自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成因及治理策略分析[J].视听,2017(10).
(作者简介:郜雪婧,女,本科,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影视编导;李家静,女,本科,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影视编导)(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