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学复兴 高校声乐课堂 古诗词元素运用探索
目前,古风歌曲大行其道,但真正利用声乐唱腔对古诗词元素合理使用的并不多,为了能够构建更有特色的声乐课堂,就需要音乐教师将古诗词艺术和声乐演唱技巧同步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高校声乐课堂中的古诗词精华
(一)古诗词元素的意境把握
古诗词的创作表现手法很多,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往往将内心设置一个特定的环境,其心情也是非常独特的。无论是暗喻、比拟,还是直抒胸臆,古诗词往往拥有非常独特的文化视角,且内涵较为丰富。声乐教学中一定要更好地运用古诗词借景抒情的手法。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蕴,就可以更好地将情感融入声乐课堂的表演技巧训练之中。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是相通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意象的形成,才使得声乐演唱中的气息变化更好地契合歌曲的意义。
(二)调动古诗词元素的演唱节奏
高校声乐教育是在动静结合的教育氛围中进行的,讲究虚实相生,二者相互交融,音乐的频率和腔调与演唱的节奏彼此配合,人与音乐在一种和谐统一的态势之下,逐渐展现出独特的音乐情感。有节奏的唱腔和各类音调的调控作用,使得情感和情境在诗词中的内容更加丰富而强烈。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诗人的字里行间情感十分丰富,运用古诗词的丰富元素,可以使得声乐教学在一种有节奏感的韵律中进行。研究者发现,运用古诗词元素中的节奏和唱腔,非常容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表达情与景的交融,这与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情景交融、诗词内容丰富而情感浓烈的实际情况是紧密连接的。诗词与音乐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教育作用,无论是演唱的节奏,还是唱腔的调控,情感的把握,都可以在一种唯美的状态下进行。
二、倡导高校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的美学意义
(一)古诗词艺术倡导品德教育与音乐结合
中国古诗词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情感载体,无论是哪个朝代的诗词,很多为人们所知的具体内容都可以使演唱者表达和理解人生之不易。实际上,古诗词艺术中的很多美学体验可以作为品德教育的标杆。时光的易逝能够通过优美的旋律去表现,这使得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美学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巅峰。素质教育是非常复杂的进程,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教,基本上不会很大程度上内化,但是将古诗词艺术与高校声乐教育有机融合,品德教育和音乐教育之间的桥梁就被嫁接起来,人们就会感受到诗词的情感和人的思想之间的连贯性。
(二)歌曲和古诗词艺术之间的审美结合
声乐歌曲和声乐演唱手法与古诗词艺术之间的融合,是现代与传统融合的典范。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应提倡德育和智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造美、理解美、审视美的能力。审美学习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突破的。作为声乐老师,运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中国文化是一种骄傲,学习古诗词,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中国民族精神的继承和欣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商业教育和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可以相互融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诗词,而且愿意了解古诗词,这与中国的文化复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日积月累,诗词和音乐作品同样能够在高校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中国古诗词艺术是乐器表达和情感体验中的一种婉约而内敛的连接,演唱者要有高超的声乐表演技巧,并学习古诗词艺术。这种意蕴浓厚的教育方式是音乐和古诗词精华的融合,我们要从古诗词本身的音高和内韵来了解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在声乐教育中渗透国学教育和古诗词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在音乐中抑扬顿挫的美感,领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怀。
参考文献:
[1]宿鲁雁.高校声乐课堂古诗词歌曲教学实践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06).
[2]晏红.高职声乐课堂古诗词歌曲教学实践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3(29).
[3]苏玲芬.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声乐课堂古诗词歌曲教学探讨——以《花非花》为例[J].北方音乐,201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国学教育背景下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课堂中的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J201911224)。
(作者简介:马雪婷,女,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責任编辑 张云逸)


最新评论